-1-城镇初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的研究[内容摘要]在教学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仅仅教给学生一些固有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育的实践中必须找到新的突破点。2002年被确立为省级规划课题的《城镇初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的研究》,就是我们学校根据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而确定的。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传统的被动的接受性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构建一种有助于学生投入社会生活、亲历实践过程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养成发现问题、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经过两年多的课题实践,我校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悄悄的转变,各学科构建了探究式教学的模式体系,探索了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的一般操作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和质量,提升了广大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优化了师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策略和实施途径,积累了各学科探究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案例和成功经验。[关键词]城镇初中探究式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一.研究意义(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众所周知,人类已迈入了一个知识化、信息化、学习化的时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明确提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的潜力。”实际上,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世界各国就开始对本国的学校的教育系统作重大改革。而各国改革的一个基本点和共同点都集中在如何使本国的青少年具备21世纪所需要的“关键能力”。而这种能力可以概括为:用新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及责任感、终身学习的能力等。于是一种名为“研究性学习”(Projectlearning)的课程就应运而生了。江泽民同志曾高瞻远瞩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2-的摇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校教育的实践中必须找到突破的关键点。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和发展。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应再是仅仅教给学生一些固有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应该改变目前教学中封闭的脱离现实生活和偏重于知识技能传授的倾向,构建一种有助于学生投入社会生活、亲历实践过程的课程与教学体系,使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的主动探求、发现与体验,学会获取、分析、判断、选择信息,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课题组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被动的接受性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综述:1、国际方面:“研究性学习”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末萌芽于美国,但明确颁布教育法规并全面实施在1996年。而其他欧美国家、亚洲国家也几乎同步开展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是一种国际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共同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但目前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其宗旨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2、国内方面:在我国,研究性学习首先在上海起步。1997年,上海率先在活动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实践,并组织了专门的课题组,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出现了大量成功的探索范例。2000年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发布文件,将研究性学习作为课程纳入高中必修课,这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在我省,湖州二中于2000年9月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已有了初步成果。在温州,温州实验中学开展了类似的研究活动,但尚处于教师个别性探索阶段,尚未形成规模。研究性学习不能照搬国内外现成的模式,也不可能有统一的实施模式,它只能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而且,我国目前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主要局限在高中,而初中、小学的研究性学习探索尚处于萌芽状态。二.研究目标(一)概念内涵界定:-3-教育部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中的关键词是“研究”,“研究”的含义主要有这样三种:(1)指的是科学家的研究,即科学研究。(2)基于研究的教学或以研究为本的教学,是一种对产生于学生的经验的真实问题的研究,是科学教育的核心策略。(3)以研究为本的学习,指的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了的现成的结论。根据基础教育的特点,“研究性学习”主要指后两点,即指以研究为本的教和以研究为本的学。教育部所阐释的“研究性学习”的含义是狭义的解释。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的含义还可以广义地理解为:既指课题研究中的研究性学习,即通常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又指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即课堂教学的探究性学习。本课题研究着眼于研究性学习与日常课堂教学、科研相结合,落脚点是要寻求切实可行实施途径和解决方法,以期达成最佳的学习效果,推进研究性学习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广泛、深入、持久、有效地在学科教学中开展下去,以求取得进一步丰富研究性学习内涵的目的。(二)研究总目标:1.构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2.探索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操作模式3.培养研究型教师4.培育研究型学生(三)研究内容及具体目标:有人说,“研究性学习”适合于在大城市实施,适合于在高中实施。至于城镇初中能否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还是个未知数。我校作为地处温州市平阳县昆阳镇的一所城镇初级中学,2001年12月,申报了省级课题《城镇初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2002年2月获得批准后,我们总课题组又分设语文、数学、自然、英语、社会五个学科的子课题组,在我校全面铺开,试图通过切切实实地实践与研究揭开其面纱。依据总方案,本课题研究分为两个阶段进行。-4-第一阶段,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阶段(即课堂教学的探究性学习):其研究的具体目标是: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让其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以“问题”为中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构建探究式的学习模式,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教法与学法的研究。第二阶段,以“项目”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阶段(即通常意义的研究性学习):其研究的具体目标是:以“项目”为中心,引导学生选择小课题,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研究。尝试以做小课题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三.原则方法(一)课题研究原则:①科学性原则:研究要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能保证自主性实践探索方向的正确性。②主体性原则:研究以学生为主体,选择问题、资料收集、方案设计、问题解决、结果评价等整个过程都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主要起组织、指导和参与评估的作用。③实践性原则: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学校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④创造性原则:强调学生学习创新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的思想意识和创新能力。⑤合作性原则:引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⑥开放性原则:学生学习活动的时间空间、学习方式(小组或个体)是开放的;指导教师(可以是校内教师,也可以是校外的家长或专业人士等)是开放的;信息来源渠道(既可以在校内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查阅获取资料,也可以到校外采用采访、调查等形式获取资料)也是开放的。(二)课题研究方法:①案例研究法:对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典型学习指导经验和研究案例,进行分析、提炼,寻找内在规律。②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内容,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践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并及时调整实践活动。③调查研究法:直接深入到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访谈和调查等形-5-式总结提炼相关材料。④比较分析法:将不同学科不同类别的研究性学习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不同点。⑤文献资料研究法:查阅有关研究性学习的资料,对各子课题研究性学习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根据课题的要求有所取舍,从而得出结论性的见解。⑥综合研究法:即综合运用上述各种方法。四.实施过程与策略依据课题总方案,本课题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学科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让其渗透到课内学科教学中去。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组织、指导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效率。即平常所说的“探究性教学”。第二阶段,尝试以做小课题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即相当于现在高中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第一阶段,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为第二阶段的实践活动作铺垫;而第二阶段则是第一阶段的延续和深化。实施步骤:(一)第一阶段(2001.11.至2003.12.):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阶段。1、准备阶段(2001年11月—2002年1月)(1)前期准备:①申报课题:申请课题并拟定课题方案报送县、市教科所、省教科院审核通过。②聘请专家:学校专门聘请浙大心理学系博士曹立人教授为课题指导专家,聘请平阳县教科室主任、特级教师林月周为课题组顾问。对教师专门进行理论培训与实践指导。(2)动员学习:①统一认识:让每位教师明白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大势所趋,时代必然。在这阶段,要让与课题有关的学校管理层、全体教师、学生及其家长接受研究性学习的理念,达成共识,理解支持课题的实施。②理论学习: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聘请专家作讲座,外出考察,使相关教师尽快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精髓。2001年11月2日至6日,课题组人员前往杭州了解、学习“研究性学习”研究动态。2、实施阶段:(2002年2月—2003年10月)-6-(1)制定实施方案:学校成立课题组,制定具体的制度与方案。学校拟先在初一初二年级实施,全体学生都参与活动,根据兴趣,组成小组,每个小组拟定活动主题,确定好时间,安排好指导师。(2)师生素质培训:研究性学习要教师从教育观念到知识结构,从工作方式到教学行为都发生变化,而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让老师不断“充电”,增强教师的指导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践技能。课题指导专家曹立人教授每学期至少三次来学校进行课题指导:如:做理论讲座;听课、评课;操作指导等等。(3)研究性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施:①各学科以教材为依托,每学期各子课题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都积极开展大型对外探究性教学活动,即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为学生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模式,进行研究性教学的教法与学法的探索,各学科都构建了初中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模式。开放灵活的教学方式、良好的教学效果对附近兄弟学校的教学活动也起到了积极的辐射作用。②以综合活动课为载体,让课堂更好地向课外延伸。通过学生自主性地对课堂教学重难点的分析和探讨,充分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索、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4)成效评价反馈:对学生的学习实践过程、效果及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成败得失进行诊断、评价,从而为学校决策服务,并使课题研究能更好地得以实施。3、总结阶段(2003年10月——12月)总结实施阶段性成果,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二)第二阶段(2003.10至2004.6):以“项目”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阶段。上面说过:第一阶段是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让其渗透到课内教学中去。而第二阶段,则是尝试以做小课题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学生根据自身特长与兴趣,从本地实际和当前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出发发现、选择、确立主题,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实践研究,教师对学生的课题设计要进行适当的筛选、指导、论证,最后达到成果展示。我校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一般程序是:思想动员与组织→学生选题→课题开题论证→操作实施研究(过程性指导)→结题评价→成果交流主要进程如下:1.学生选定课题,组成课题组:2003年12月。-7-经过动员,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家庭环境及社会关系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