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城市发展的阶段性与交通规划32.521.510.50城市人口/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口/建设用地面积一、城市发展的阶段与特征–我国城市发展在政策和机动化的影响下,在城镇化、空间发展、交通发展上阶段性显著–经过35年的改革开发,城市已经进入多种发展阶段并存的时期,发展规划不能“一刀切”中国城市人口密度变化过程•城镇化的阶段–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到2010年达到50%–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城镇化发展的差异大,城镇化发展的地区差异主要来自国家的城市发展政策影响–—加速期、高速发展、基本定型国家城镇体系与城市发展政策•国家城镇体系在交通系统的快速发展下,依托城镇密集地区、国家和地区性中心城市,推动大中小协调发展•城镇密集地区都市化发展–城镇化、工业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城镇密集区有序发展—国家十五规划刚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逐步形成以沿海及京广京哈线为纵轴,长江及陇海线为横轴,若干城市群为主体,其他城市和小城镇点状分布,可持续城镇化格局—国家十一五规划刚要以大带小。以大城市为依托,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刚要–城市空间发展的阶段—快速成长、基本定型•东部地区的部分特大城市进入定型阶段—宏大的关于发展方向确定的空间战略已经完成,空间增长规模放缓,进入中心结构和社会结构调整阶段•中西部地区大城市基本上还处于快速成长期•城市与交通发展的阶段1.非机动化下的内聚式发展阶段2.机动化初期孤立外延3.城市结构调整、交通网络结构调整与公共交通发展4.城市空间基本定型,城市交通定型、管理与公共政策引导阶段杭州:一主、三副、六组团长沙:一主、两次、四组团无锡:三城一中心苏州:T轴多点温州:一港三城空间结构重构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多中心空间拓展方式摆脱蔓延—组团、新城、副城…城市开发模式变化郊区化—居住郊区化-部分城市突破市域界限园区—工业园土地置换—工业外移、“退二进三”等2000年,北京启动市中心区和周边地区613万平方米134户企业搬迁河北燕郊针对北京的地产•城市交通系统大规模调整–预期的城市规模大规模发展–网络的结构适应新的城市空间–网络的层级组织适应新空间尺度与结构下的城市交通组织模式–交通发展中的问题解决途径主要是建设新型设施–交通设施建设的理念—“超前”–交通规划的重点是设施建设的布局•城市空间发展基本定型–人口与就业分布调整–空间结构形态基本形成–交通系统框架基本形成截至2013年5月,北京地铁共有17条运营线路。它包含16条地铁线路、1条机场轨道,拥有270座运营车站、总长456千米运营线路的轨道交通系统。预计到2016年底,地铁运营总里程将达到660千米以上。到2020年时,运营总里程将超过1000千米人口结构人口的老龄化—定型与高速增长人口阶层分化明显—平均化的特征不能代表城市人口的特征0.460.440.420.40.380.360.340.32‘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我国基尼系数变化•城市人口在住房货币化下空间上分化–近年来的房价变化反应在城市人口分布的空间上,导致不同空间人口差异较大–外围与中心是低收入人群和年轻城市移民的主要聚居地每天上下班高峰,北京的天通苑、四惠等地铁站的乘客密密麻麻,拥挤得连列车车门都很难关上;各条环路上行驶的汽车堵得像特大露天停车场,车辆比行人走路还慢,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大城市的高房价内涵城市交通特征变化①交通出行特征变化出行总量迅速增长—人口、距离、空间资源占用、占用时间平均出行距离增加平均出行时耗增加出行距离离散增加—通勤与生活服务机动性增加13城市交通运行状态改变城市建成地区交通供需平衡的关系发生变化供应短缺长期存在城市部分地区交通建设的特征变化以建设为主的时期已经过去交通设施在部分地区已经按照规划完成机动化发展下交通拥挤成为“常态”14100%交通0%紧急上下班购物特殊事件社会活动娱乐成本交通建设与政策的多样选择–大规模交通建设–机动车需求管理政策加强—限购、限行、收费–提高道路利用效率—错峰–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公共自行车目前已实施汽车限购的上海、北京、贵阳、广州4个城市,中汽协透露,天津、深圳、杭州、成都、石家庄、重庆、青岛、武汉这8个城市可能实施汽车限购措施。种种迹象显示,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国内一线城市限牌已成为一种趋势,剩下的疑问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机动车尾号限行城市逐步增加—北京、成都、长春、兰州、南昌、天津、杭州、贵阳、广州二、交通规划的应对与变化–发展目标—高效、低碳、公平、经济•根据城市发展阶段,确定城市的发展预期。交通规划不能持续建设主导的规划,需求管理逐步加强—逐步终结需求导向的规划支撑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支撑城市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畅通满足需求交通优先引导(城市发展、活动)交通“优先”–交通拥堵“常态”化–高速发展时期,以发展为主导、需求导向式的规划目标—超前、畅通--大城市、特大城市交通系统规划要充分考虑其发展的阶段。–畅通目标难以实现–高效、低碳、公平的鼓励/高效的措施功能层次与枢纽–城市扩大,出行距离增加,交通的机动性要求提高–快速交通—网络、交通工具–目前多数城市的公交网络布局模式—普线–城市道路的分级体系—机动化—快速、主干、次干、支路•各级道路的功能以及与用地的关系–道路体系适应机动化的转变•主干路以上等级道路承担城市交通的70%•两级道路体系—骨干与本地交通•不同等级道路的设计标准•公共交通网络的功能层次–层次转换—枢纽北京走出同心圆战略没有实现网络形态与组织--公共交通•公共交通网络、组织对城市空间的引导–多中心发展•目前我国城市处于空间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城市轨道发展以近期与现状为主导—多中心都市建设和空间结构调整得不到轨道的支持•新城发展畸形•网络形态与组织—道路系统•正在打造高成本运行的强中心特大城市•快速而以近期为主导的轨道建设—建设主导规划•城市公共交通延伸•包括城市轨道在内的公共交通系统,推高中心区的价格,促进改造,增加就业,人口向外转移,在房屋价格市场化下,低收入人群转向城市外围展•城市外围地区的公共交通服务品质低•城市出行距离迅速增加—运行成本加大50.0%40.0%30.0%20.0%10.0%0.0%不同人均月收入对应的交通方式小于1000元1000-2000元2000-3000元3000-4000元大于等于4000元•交通对城市空间的作用交通如何引导空间、城市功能?从上海房地产业系统调查可以发现,当前决定住宅价格的影响因素中,交通的便利性所占权重为0.31,轨道交通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由于宝山新城区紧靠中心城区和轨道交通的进入,发展住宅的区位和交通都非常有优势,要抓住三条轨道延伸线交通加快建设和通车的机遇,做好沿线和站点住宅组团发展规划和开发计划,有序推进住宅发展,形成上海住宅发展的新卖点“与人口分布表现出的分散化和多中心化趋势不同的是,北京都市区的就业分布在2004-2008年,表现出向心化集聚和多中心性降低的趋势”-北京都市区人口就业空间结构演化“在市中心区轨道对房价的影响相对小,城市边缘地区则影响显著;随着轨道向郊区延伸,对房价的影响远高于地价”—北京13号线对房价的影响研究服务标准与分区–不同出行目的、阶层对公交服务要求差异大-忌用平均主义思路定标准–城市空间的转型—阻止蔓延式扩张,新城与中心城–城市不同功能的空间其交通出行的特征差异--出行目的:•城市中心与外围新城—区域性公共服务•城市中心与边缘—通勤•城市中心之间、内部—综合出行–城市公共交通的长线路与市域(区域)延伸—服务的可靠性差,服务标准界定不明确•不同社会阶层对公交的服务需求与标准–外围中低收入人群的公共交通出行–高收入人群的公共交通服务标准40.0%30.0%20.0%10.0%0.0%小于1000元1000-2000元2000-3000元3000-4000元大于等于4000元40.0%35.0%30.0%25.0%20.0%15.0%10.0%5.0%0.0%50.0%家庭每个月在交通出行上的花费小于1000元1000-2000元2000-3000元3000-4000元大于等于4000元不同人均月收入对应的交通方式•常规公交、轨道交通的层次与空间“理想”–大城市地区交通特征与问题–大都市地区交通问题的主要根源—规模与协调•大都市地区交通问题根源于尺度与密度—交通量是数量与距离的乘积•保障大都市地区高效运行,在区域城镇规模发展趋势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有效控制距离-出行的尺度—是大都市地区规划的核心—城市功能区单元•高效运行—组织的高效、有效出行的组织高效—交通目的控制•交通系统按照出行目的进行规划–轨道交通运营效率与距离控制的要素通过层次实现—不同的速度、服务标准与服务范围分项分区交通组织要求对外交通衔接对外交通设施分区服务,提高效率城市交通网络在各分区内自成系统,分区间通过高等级交通系统衔接公共交通逐步实施分区票制,提高跨区出行的票价鼓励内部出行)停车按照分区制定差异化的停车收费标准交通需求管理根据分区截面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控制跨分区的机动交通出行•大城市空间组织分区–按照城市空间、地形、交通瓶颈断面的分布与不同地区经济、社会活动的特征分区•分区交通组织:–大型对外枢纽分区服务;–交通网络在分区内自成系统,分区间通过高等级交通走廊衔接;–结合分区调整公共交通运营、停车管理政策公交运营分区(分区内公交补贴和区间公交补贴分开执行,主城区分区示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