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儿童文学课外阅读书目推荐及指导初探【内容摘要】儿童文学以其独特的存在方式成为最适合于儿童阅读的文学形式,当前小学儿童文学的课外阅读状况令人堪忧,需大力加强推荐、指导工作。结合新大纲要求,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推荐大量适合其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并运用多种指导方法,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同时,也给教师推荐一定的阅读书目。【关键词】儿童文学课外阅读书目推荐指导【Abstract】Children'sliteraturebecomeandsuitedtoliteratureformwhochildrenreadmostbywayofitsuniqueexistence,Theoutsidereadingstateofthechildren'sliteratureoftheprimaryschoolmakespeopleworried,needtostrengthenandgivearecommendationandguideworkingenergeticallyatpresent.Combiningthenewoutlinetorequire,accordingtodifferentagesthesstudent'sbodyandmindcharacteristicofstage,Recommendalargeamountoftobesuitableforitsliteraryworksofchildread,andusemanykindsofguidemethods,Promotestudentraiseall-sidedlyandbesides,givearecommendationsurereadingthebooklistforateacherevenbyquality.【Keywords】Children'sliteratureOutsidereadingThebooklistisrecommendedGuide前言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要求,显然让学生只局限于课本的浸染过于狭窄,而进行一些课外的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是更符合儿童心理的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失为良策。英国首位开办儿童文学课的儿童文学专家PeterHunt说:“儿童文学是重要的。小朋友很喜欢有趣、好玩的儿童文学作品。他们会兴致勃勃地阅读这些作品,并从中得到无比的快乐。他们还能够通过这些作品来认识世界。”但是,当前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因为种种原因还不能进入儿童的阅读视野,造成了一种表面的匮乏以及其他形形色色作品的泛滥,使得学生们无从选择;虽然已有一些阅读指导方法,但没有一个实际的、有价值的、可供教师参考的书目范围,使得教师“难为无米之炊”。因此,笔者想就这几方面初步尝试进行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的优秀作品推荐和教师指导方法研究。2一、儿童文学存在的价值和作用上笙一郎在他的《儿童文学引论》中说:“所谓儿童文学,是以通过其作品的文学价值将儿童培育引导成为健全的社会一员为最终目的,是成年人适应儿童读者的发育阶段而创造的文学。”儿童文学曾被人们认为是“小儿科”,但现在当它绚烂地走进儿童生活并占据当今小学语文教材80%以上课文,成为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就已经肯定了儿童文学的重要地位和存在意义。(一)丰富知识,开启心智儿童文学首先是文学。它具有文学的一般特性,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包含丰富的思想内容以及自然、历史、地理等科学知识。正如巴金所说:“文学的目的就是使人变得更加美好,文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唤起人们对未知世界的一种向往,一种想象力,一种浪漫主义精神,给人以精神的底子。”儿童的求知欲旺盛,接受能力强,渴望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世界,而儿童文学以更贴近儿童的语言、美丽的故事抓住了儿童的眼球。“它既能把孩子引向他们幼小足迹难以到达的遥远国度,使之增加见闻、开阔眼界(如冰心的《三寄小读者》);又能促进他们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使之懂得应怎样对待社会和人生(如《严文井童话寓言集》);更能激励他们对社会以及整个大千世界的热情关注,以加深他们对生活的了解和认识。”①(二)爱的感受,美的熏陶儿童文学最基本的一条爱孩子、爱生活不会变。曹文轩的《草房子》、《红瓦》、《根鸟》等小说里一直回荡着“悲悯”情怀。曹文轩认为:“美感与思想具有同等的力量。”他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不遗余力地浇灌出一朵朵善之花,用它们的美慰藉人们的心灵。金波的组诗《色彩交响十四行》中的《蓝萤火》就是一首意境优美、情趣盎然的小诗:“那时每一个夏夜凉爽如水/常常会飞来一只只萤火虫/那幽幽蓝光很美很美/映照着我第一个童话梦我拥坐在外祖母身边/她的故事像一支谣曲/说用萤火虫穿一串项链/佩带在我胸前最美丽那一夜我走进了童话世界/梦见我的萤火项链闪着光/梦醒了,窗外挂一轮圆月/正从远天向我张望胸前虽不见了那串蓝莹火/天上却多了几颗星光闪烁。”儿童文学把幻想、纯净的本质还给儿童,给当代儿童一个唯美而充满了爱的审美世界。(三)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尔基说过:“我的一切优点,都是书给我的。”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陈子典也说:“儿童文学作品,就如其他文学作品一样,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儿童阅读多了,就会潜移默化渐渐地吸取了作品中所包含的人生道理。”儿童文学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陪伴着儿童的成长。意大利的卡洛·科洛迪在《木偶奇遇记》中塑造的“皮诺乔”形象,留给孩子们的不仅是对一个神奇木偶的记忆更是如何成为一个真正长大的孩子的启示;《野天鹅》3中的艾丽莎冒着一切危险和困难,忍受着一切诽谤,以最大的毅力和坚韧的精神使得她的哥哥们获救……就像格林兄弟在解释《儿童和家庭童话》这个书名时所说的:“这些给儿童的故事能以它们的纯洁和温柔去唤起孩子对生活的向往,在人生之初就培养起一种美好的思想和感情。”②当然,“我们不可能要求少年儿童立刻接受完整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或者政治经济学的整套道理,或者系统的共产主义道德观念等等,但一步步地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勇敢精神、是非观念、邪正观念等等,由浅入深,由笼统而逐渐具体,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随着少年儿童年龄渐渐增大和学识日益丰富,这些思想的‘种子’就会抽芽发叶,在他们脑子里深深地扎下根来。人在少年儿童时期形成的是非、邪正观念,也就往往足以影响他的一生。”③(四)丰富词汇,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大凡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通常运用规范、简洁的文字,是“孩子的语言”,“用不多的词儿,短短的句子,而把事物巧妙地、有趣地述说出来,恰足以使孩子们爱听”(老舍语)。像郭风的《豌豆花·蝴蝶》:“豌豆花问蝴蝶:你是一朵飞起来的花吗?”既符合儿童的天真口吻,又规范优美;像安徒生的《海的女儿》中的描写语言,则是优美到神秘的经典样板,对儿童具有永久的魅力。这些优秀的作品语言对儿童语言的积累和文字表达能力都会起到非常好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也正适应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的要求。(五)快乐文学,快乐儿童孩子的天性是追求快乐,“让孩子快乐,让孩子玩”是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哈里·波特》一书的作者罗琳女士的一席话颇为耐人寻味:“儿童读物不是教科书,其目的不是要教会孩子们什么特定事物。这不是文学的特性。人们确实能从文学中得到一些东西,但可能只是教你如何开怀大笑,而并非每次都像打你一个耳光一样让你吸取教训。孩子们肯定能从《哈里·波特》里学到一些东西,但我害怕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们看了两三章就掩卷沉思:‘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东西呀。’”④英国儿童文学家达顿说:“儿童读物是为了给儿童获得内心的快乐而推出的印刷品。”别林斯基也曾呼唤儿童文学应给孩子以欢娱,“给他们快乐,而不是沉闷,给他们故事,而不是说教。”⑤被尊称为“笑的大师”的张天翼的作品《大林和小林》就写得十分幽默,富于乐趣,令小读者捧腹大笑,深受小读者欢迎;郑渊洁的一些童话、任溶溶、柯岩的一些儿童诗也都充溢着欢乐……二、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现状及原因分析儿童文学有着如此特殊的魅力,但对于这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否真正走进儿童课4外的阅读空间,起到其“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笔者带着一丝疑虑对实习所在地太仓市某小学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做了初步分析。(一)教辅、优秀作文及暴力、漫画书等占据课外阅读重要地位,儿童文学优秀作品被搁置一旁调查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书架上还摆有几本童话之类的儿童文学作品,而到了中高年级由于作文课的开设和课业负担的加重,充斥在他们周围的不是教辅材料就是优秀作文书,学生书包里没有一本儿童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件值得奇怪的事,而学生书包内有两三本习题册反而是那样的司空见惯。另外,由于学生的学习压力较重,他们往往选择一些刺激的暴力、漫画书作为消遣,虽然几乎每一本引导孩子们阅读的书,都把正在阅读市场上泛滥的日本、韩国的卡通漫画视为“洪水猛兽”,告诫孩子们远离那些肤浅的“刺激品”,可是如果我们瞪大眼睛,就会发现,随着人们物质水平日渐提高,这类图书并没有听从大人的“劝告”而被抑制住,反而蔓延到更深更广的角落。这些书虽没有合法地位放到新华书店书架上,但它们就蹲在城市的报亭里,孩子们的书包里或口袋里。它们的“发行量”让号称畅销的合法出版物的出版者都感到汗颜。分析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①教辅、优秀作文书的畅销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仍有部分领导和教师只重视学生的分数,认为考试内容与课外读物无关,因此教学只抓课本,而提高学生分数的最好办法是做习题,特别越到中高年级课业负担越重;当今社会许多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上大学,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以高分作保障,必须多做题,他们给孩子买书很功利,经常是辅导材料一大堆,而忽视了儿童在精神、人格上的修养。有的家长阅读意识淡薄,认为阅读文学书籍一般不能一下子显出效果,既然无法“立竿见影”,那么就找能“立竿见影”的,什么能呢?教学参考书、作文书。②现在的很多出版社、作家、“名家”们都急功近利,哪个能赚钱他们就投资哪个,往哪个方向发展,结果必然导致一些读物的泛滥,影响了读者的选择和阅读。在新华书店,笔者发现里面的书多是为考试服务的习题集、《作文指南》之类,并且这些书非常畅销,相比之下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有些相形见绌了。③从学生本身来讲,许多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过重,只能埋头于枯燥的辅导书,偶尔闲暇有些学生也就选择以消遣和刺激为主的读物,于是,教辅书、暴力书泛滥,成为他们的主要“精神食粮”,那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也就无人问津、不为所知,孤独地被搁置在一旁,即使有些学生想阅读一些儿童文学作品也因不知如何在此铺天盖地的图书中选择而却步了。现在的儿童喜欢读书,但是他们很难读到好书。事实上,他们又渴望能读到好的作品。一位儿童文学作家曾作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她认为作文辅导书仅仅是工具书,它教给孩子的只相当于“切”蛋糕,而阅读就像“做”蛋糕,粗俗的作品只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而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了解世界、了解他人,知道什么是宽容、什么是狭隘,5什么是高贵、什么是卑贱……这些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作为一个人的底蕴就是在阅读好的文学作品中形成的,否则他的精神世界将是苍白的。(二)传统名著居多,现当代优秀作品甚少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学生们即使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也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传统名著,例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就是高年级学生熟知的作家也就是安徒生、格林兄弟、高尔基等,对于中国作家的了解也只停留在张天翼、冰心少数作家身上,几乎不知道秦文君、曹文轩、梅子涵。名著是经典是基础但不应该成为封闭我们的城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很多家长对于儿童文学的了解少之又少,无法给予孩子正确而符合时代步伐的阅读指导,就只能保守地让孩子读那些经过了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其次,现在很多教师对于儿童文学作品的了解也比较匮乏,无法站在儿童文学发展的前沿来向学生们介绍当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再者,社会各界对于儿童文学还不够重视,缺乏一定的儿童文学创作群,许多创作者带有太强的“功利性”,这就必然导致现当代优秀作品的相对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