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综合性学习雕像来历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和平大会的召开,苏联的雕塑家叶甫盖尼·维克多罗维奇·符切季奇创作了一尊“铸剑为犁”的青铜雕像,雕塑中的青年人一手拿着锤子,另一只手拿着要改铸为犁的剑,象征着人类要求消灭战争,把毁灭人类的武器变为创造的工具,以造福全人类。这座青铜雕像于1959年由当时的苏联政府赠送给联合国留作永久的纪念,至今仍然摆放在联合国花园内与其他国家赠送给联合国的雕塑装点着联合国大厦前的广场花园。铸剑为犁释义:销熔武器以制造务农器具。意思是要和平不要战争出处:《孔子家语·致思》:“铸剑习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一、古今战争知多少说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说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说抗日战争。说说近年的战争。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但在这个世界上,枪声、炮声、爆炸声,远远多于鞭炮声和礼炮声。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不少大规模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中国于1917年8月14日对德、奥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并导致了亚洲西部和欧洲东南部、非洲北部的奥斯曼帝国、欧洲中部的德意志帝国、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的俄罗斯帝国、欧洲中部的奥匈帝国四大帝国土崩瓦解,并促成国际联盟的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名称:第一次世界大战地点:主战场为欧洲,波及全世界时间:1914年8月参战方:同盟国、协约国结果:协约国获胜参战方兵力:6500万左右伤亡情况:协约国士兵的阵亡:5,497,600同盟国士兵的阵亡:3,382,500一战期间,军人、平民死亡人数超过5500万,参战国物资总损失达4万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次世界大战(WorldWarII)简称二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名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地点:西欧、东欧、东亚、东南亚、北非、北美、近东、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时间: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参战方:同盟国,轴心国及其仆从国结果:同盟国获胜参战方兵力:17亿人(占当时世界人口的80%)伤亡情况:同盟国:6100万人以上轴心国:1200万人以上主要指挥官:丘吉尔,斯大林,罗斯福等出现主要科技:原子弹开始标志:德国闪击波兰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国抗日战争,又称为日本侵华战争,是指在1930年代至1940年代,由于日本帝国日本向中国非法入侵引发的战争,主要战场在中国大陆,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之前与期间,最终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8月15日,但对于其开始的时间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全面的抗日战争起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时结束,历时九十七月又八天,共为八年,八年抗战名称因此而来。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战争可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这是政府主导的局部抗战的开始,因此又有十四年或十五年抗战之说。也有观点认为,1941年12月9日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两天,中华民国政府才公开宣布正式同日本宣战。最后,日本节节败退,战争以包括中华民国在内的同盟国胜利而结束。名称:抗日战争地点:中国时间: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参战方:中国和日本结果:中国战胜,避免了国家民族的灾难伤亡情况: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日军阵亡:70万受降:1283000人;俘虏日军:6213人,投诚日军:日军746人,中国财产损失:直接损失600亿美元,战争消耗4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美元。二、记住历史,珍惜和平和平阳光普照下的我们,要记住过去,珍惜今天。我们更应该感谢和记住那些革命烈士们三、文艺作品与战争☆吟诵一首描写战争的诗词。☆解释两个军事成语。☆默写有关战争的名言。见书上伴随着战争,产生了丰富的战争文化。了解它们,同样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积累。三、文艺作品与战争(1)吟诵一首描写战争的诗词王昌龄《从军行》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毛泽东《七律·长征》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三、文艺作品与战争(2)1、马革裹尸、声东击西。3、四面楚歌、攻其不备。2、乌合之众、揭竿而起。4、赤膊上阵、坚壁清野。马革裹尸马援是东汉名将。他年轻时当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马革裹尸”是指牺牲在战场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杀敌,不怕死在疆场上。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仅剩兵卒至乌江,最终自刎于江边。以后人们就用“四面楚歌”这个词,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而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三、文艺作品与战争(2)1、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沙场。声东击西:指一种迷惑对方出奇制胜的策略。2、乌合之众:指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人。揭竿而起:举起大旗,起义造反。3、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处于走投无路的境地。攻其不备:指趁对方没有防备时进攻。4、赤膊上阵:形容不顾生死地拼命厮杀。坚壁清野:坚固壁垒,清除四野,转移物资和人力。我眼中的战争——1、“铸剑为犁”的雕像在联合国总部前已矗立了四十多个春秋,可是和平的钟声并未向全世界渴望和平的人们敲响,战火和死亡仍然时时践踏着公理和正义,这是为什么?2、有人说,战争有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方面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3、怎样理解“我们反对战争,但我们不怕战争”这句话的含义?4、你认为将来的世界是否会有永久的和平?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四、铸剑为犁应有日诗朗诵:假如我们不去打仗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田间(1916-1985),诗人。安徽无为人。谜语。请猜军事成语。(1)“神农布阵”;(2)“军事论文”。草木皆兵、纸上谈兵请你指出下列二战名将名帅各自是哪个国家的。(答出1个得5分)(1)巴顿(2)朱可夫(3)戴高乐(4)蒙哥马利(1)美国(2)苏联(3)法国(4)英国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