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组织结构与设计主要内容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理论组织设计组织文化一、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一)组织的界定现代组织概念把组织视为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这个界定包括三种含义:1.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组织不断地与外部环境进行材料、能源和信息的交换,从而不断改革和发展。2.组织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既包括结构和技术方面,也包括心理、社会和管理方面。3.组织是一个整合的系统,组织建立在其各个子系统的相互依存上,离不开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因此,组织整合了各子系统与环境的关系。(二)组织的类型1.按组织的性质分类组织可以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群众组织和宗教组织。2.按组织的形成方式分类组织可以分成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明确规定组织成员之间职责范围和相互关系的一种结构,其组织制度和规范对成员具有正式的约束力。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工作或活动中,由于具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以共同的利益和需要为基础而自发形成的团体。3.按社会功能分类可以将组织分为:以经济生产为导向的组织、以政治为导向的组织、整合组织和模型维持组织。整合组织的社会功能在于协调各种冲突,引导人群向某种固定的目标发展,以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模型维持组织的功能在于维持固定的社会形式,来确保社会的平衡发展,如学校、社团、教会等。4.按人员顺从度分类组织可以分为:强制型组织、功利型组织和正规组织。5.按利益受惠分类以组织内部人员受惠程度为标准对组织进行分类,可将组织分为:互利组织、服务组织、实惠组织和公益组织。(三)组织结构1.含义组织结构是企业全体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力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这一定义说明:(1)组织结构的本质是职工的分工协作关系;(2)组织结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3)组织结构的内涵是人们在职、责、权方面的结构体系。2.组织结构维度(1)权力等级。(2)劳动分工(3)控制幅度(4)直线和参谋职位(5)分权组织中从较高水平到较低水平的授权过程称为分权(decentralization)3.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1)技术创新的要求(2)环境不确定的影响环境的不确定性主要包含着复杂性、动态性两大维度。常见的不确定环境包括行业竞争、产品更新、购销状况、市场需求和社会变革等,以及整个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3)愿景目标与公司战略的选择高层管理部门所确定的愿景目标和公司战略规划,是组织结构的重要决定因素。二、组织结构理论(一)古典组织结构理论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后期,在组织结构理论领域中,占支配地位的理论是古典管理理论,这个时期的组织结构理论称为古典组织结构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泰勒、法约尔和韦伯。泰勒的职能管理制泰勒倡导科学管理体制,在组织内实行职能分离。他对组织结构理论的贡献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经营作业职能和经营管理职能分离以确定经营管理职能内部的分工体制,是泰勒“职能制”的意图。2.在组织结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所谓例外原则就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即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监督权。法约尔的直线职能制法约尔(HenriFayol)创立了第一个有关行政管理的理论。他对组织结构理论的贡献有:1.“跳板”原则。法约尔提出了允许横跨权力线进行交往联系的“跳板”原则。2.直线参谋机构。这种参谋机构直接听命于总经理,但不能直接给下级发号施令。3.韦伯的官僚制法国著名社会学家韦伯(MaxWeber)由于提出了官僚集权组织概念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二)人际关系组织结构理论在20世纪30-40年代出现。采取的是一种个人中心的观点,主张通过沟通和共同影响来促进普通员工参与组织的管理,主要代表人物是伊顿·梅奥和切斯特·巴纳德等。(三)现代组织结构理论1.权变组织结构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出现,并在60年代后期正式形成。它把管理者作为理论的中心,主要代表人物有钱德勒(AlfredD.Chan-dler)、卡斯特(FremontE:Kast)与罗森茨韦克(JamesE.Roseazwig)等2.环境决定组织结构理论70年代中期以来。汉南(Hannan)和弗瑞曼(Free-man)的总体生态理论、迈耶尔(Meyer)和罗万(Rowan)以及祖克尔(Zucker)的制度理论、帕弗尔(Pfeffer)和沙兰西克(Salancik)的资源依赖理论。(3)经济学组织结构理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詹森(Jensen)和麦克林(Meckling)的代理理论、威廉姆森(Williamson)的交易费用理论以及波特(Porter)的比较优势理论。(4)明兹伯格的“五”字组织理论五种基本的机制:相互调整;直接监督;工作过程标准化;成果标准化;技能标准化。组织结构系统的五个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工作核心层;战略高层;直线中层;技术专家结构;辅助人员。组织结构的五种流程系统,即组织中的工作和人员交往的关系,可分为:正式的权力系统;规章制度流程系统;非正式沟通的流程系统;工作群体流程系统和特殊决策流程系统。(5)流程再造的组织理论20世纪末,哈默博士提出,他认为流程再造是:根本重新思考,彻底翻新作业流程,以使在现今衡量表现的关键因素:如成本、品质、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戏剧化的改善。三、组织设计(一)组织设计的原则1.任务目标原则2.精干高效原则3.分工协作原则4.指挥统一原则5.有效幅度原则6.责权利结合原则7.集权分权原则8.稳定适应原则9.执行监督原则(二)组织设计的趋势1.组织结构扁平化一方面,组织结构的变革要求管理跨度的减小。另一方面,组织结构的变革也要求管理幅度的加大。2.组织结构柔性化柔性指生产系统适应变化的环境或环境带来的不稳定性的能力。3.组织界限模糊化虚拟企业是一种由两个以上的独立公司组成的临时合作伙伴关系。4.组织管理知识化5.组织运营信息化(三)工作再设计组织任务的变革涉及工作任务的变化。常见的变革方法是工作再设计。工作再设计是指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促进组织的发展,对不能满足当前组织环境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工作关系的重新设计。工作再设计目的是为了满足员工的心理需要。工作再设计的主要形式有:工作轮换、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以及弹性工作制四种形式。弹性工作制是20世纪60年代由德国的经济学家提出的。当时,主要是为了解决员工上下班交通拥挤的问题。目前弹性工作制主要形式有:①核心时间与弹性时间结合制。一天的工作时间由核心工作时间(通常5一6小时)和环绕两头的弹性工作时间所组成。核心工作时间是每天某几个小时所有员工必须到班的时间,弹性时间是员工可以在这部分时间内自由选定上下班的时间。②成果中心制。公司对员工的劳动只考核其成果,不规定具体时间,只要在所要求的期限内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就照付薪酬。③紧缩工作时间制。员工可以将一个星期内的工作压缩在二、三天内完成,剩余时间由自己处理。弹性工作制对组织的优点主要体现在:(1)弹性工作制可以减少缺勤率、迟到率和员工的流失。(2)弹性工作制可以增进员工的生产率。有一项研究发现,在所调查的组织中,弹性工作制使拖拉现象减少了42%,生产率增加了33%。(3)弹性工作制增加了工作营业时限,减少了加班费的支出(四)组织创新设计1.组织创新的含义所谓组织创新是指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地调整并完善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以提高适应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应变能力。2.组织创新的内容组织创新包括以人为中心、以结构为中心和以组织过程为中心的组织创新。3.组织创新的程序组织创新可按以下程序进行:⑴认识变革的力量及需要。⑵明辨问题。⑶确定组织创新的内容。⑷认识限制条件。⑸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⑹实施变革计划。⑺检查变革的结果进行反馈,并找出以后改进的途径,然后再按上述步骤循环进行,每次循环都要有所改进和提高,以便组织不断得到完善。4.组织创新的障碍⑴组织的惯性。⑵组织的保守倾向⑶既得利益者的恐惧⑷创新风险⑸领导者担心已建立的权力系统受到威胁⑹对组织创新缺乏有效的保护(五)柔性组织设计1.柔性组织的内涵柔性组织是一种具有不断适应和调整能力的组织。2.柔性组织的市场行为特征主要有以下三方面:⑴寻求联盟(alliance)⑵竞争性合作(competitivecooperation)⑶组织学习(organizationallearning)(六)学习型组织设计1.学习型组织含义学习型组织指的是一个能够不断增强其创造能力的组织,或者说是一个拥有知识并能对其进行管理和运用的组织,即能够“学习”知识的组织。2.学习型组织的主要特征3.学习型组织的模型⑴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是通过学习不断理清与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景,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⑵改善心智模式⑶建立共同愿景⑷团队学习⑸系统思考十年的企业靠人才,五十年的企业靠制度,一百年的企业靠文化。四、组织文化(一)组织文化的含义西方学者谢恩(Schein,1984)曾给组织文化下过这样一个定义:组织文化是一种基本的假设模式,它是由一个特定的组织在学习处理外部适应和内部综合的问题时发明、发现或发展起来的,它在运用中被认为是完全有效的,因此,被视为在知觉、思维和感受这些问题的正确方式,而用于教导新成员。(二)组织文化与组织形象一个组织不仅以结构、部门、关系等形式存在,它们还像人一样具有自己的个性,具有区别于其他组织的独特价值体系、行为模式。正是这种独特的组织文化,塑造了成功的组织形象。具体来说,组织形象具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构成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