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一个偶像不需要华丽尊贵伟大只需要强者追求理想原则://://://dx.4yang.com/一、苏轼的二、苏轼的三、苏轼的四、苏轼的五、六、苏轼的七、*生平简介思想成就名人眼中的苏轼我心中的苏轼情中文名苏轼、苏东坡、苏子瞻国籍中国(北宋)民族汉族出生地四川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出生日期1037年1月8日(丁丑年)逝世日期1101年8月24年(辛巳年)职业文学家、政治家、美食家信仰儒学主要成就诗、词、赋、散文、书法、绘画派属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一)转任地方苏轼自首任凤翔府判官之后,又到中央任判官诰院,杭州通判、密州太守、徐州知州、湖州知州等,在地方为官共八年。(二)“乌台诗案”因为写词被诬陷下狱,130多天后才得以释放,被贬为黄州做团练副史,两个月后又被改派汝州。(三)东山再起1085年3月5日,哲宗之母高太后垂帘听政。后苏轼被起用任登州知州七品,被调回中央先后任礼部郎中,中书舍人四品,翰林学士正三品。先后任杭州、颖州、扬州以及定州知州。(四)被贬海南1093年,哲宗亲政,苏轼被贬广东英州,还未到达英州,就又被贬到广东惠州,后又被贬到海南儋州。1100年哲宗病逝,徽宗继位,在儋州生活三年的已经65岁的苏轼,渡海而回,1101年七月二十八日,病逝于常州。苏轼的生平大致可分为四期:苏轼的思想苏轼的一生,将中国传统的三大思想体系:儒、道、佛,很好地融于一身。他以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从政,立志做一个经世济民的人物。他又以释、道二家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思想处置人生忧患,因而在任何逆境中都能随遇而安,不悲观,不颓唐,永远保持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苏轼的成就诗北宋诗坛的骄傲,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宗立派的大家,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赋把古文引进赋体,他的《赤壁赋》为文赋的代表作散文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擅长行书、草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苏黄米蔡”、“宋四家”绘画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传世。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苏轼的精神都集中体现在名人的眼中刘艳琴:“来生让我嫁给苏东坡,嫁给这个上帝唯一的骄傲。”王国维:“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刘熙载:“词至东坡,其境益大,其体始尊,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陈毅:“吾读长短句,最爱是苏辛。东坡胸次广,稼轩力万钧。”朱德:“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林语堂:“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于丹:“苏轼的一生是洒脱豪放的,苏东坡很会过日子,好日子有好日子的过法,苦日子也有苦日子的乐处。他在四川做了东坡肘子。在杭州当官就游西湖,修苏堤。后来被贬岭南又对荔枝情有独钟,生活过得很滋润,诗里看到的是乐观。所以,我们的生命中少一些沉思,多一些率直,就能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安宁和舒畅。”……一个伟人,他之所以伟大,之所以被后人记住,并不只是因为他的人生经历多么传奇,也不是因为他的文学作品多么地优秀,更因为他的政绩多么地丰富,而是因为他的情感的真诚,才会感动世人,才会支撑起他传奇的人生,才会让他的作品充满爱,才会让他为百姓做实事,创造自己的政绩……这一切,都因为苏轼的心里充满这一个字——情。苏轼与百姓苏东坡在杭州做知府时,瘟疫时发。为了行医济世,治病救人,使黎明百姓免受疾病之苦,他从人的俸禄中拿出一些钱,在城里建了一座名叫“安乐”的病坊,三年之中就治疗了近千名病人,受到广大百姓的爱戴,也引起北宋朝廷的重视。元丰年间(1078-1085),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官黄州,在那里闲居了多年,号称“东坡居士”。适逢该地瘟疫流行,苏东坡专程到峨眉山拜访了名医巢谷,并得到一秘方“圣散子”。巢谷传授时,曾让苏东坡指江水为誓,保证永不传人。为了控制瘟疫的流行,苏东坡终以民生为重,将此方公诸于百姓,救活了不少灾民。苏轼与苏堤杭州背临西湖,南北环山,自然条件很好。苏轼曾把西湖比做中国古代美女西施:“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如果能加以开发,兴建各种水利设施,必然能造福一方。苏轼听取了多方的意见,决定在疏浚西湖的同时,用挖出来的葑土淤泥筑成一条长堤,以沟通西湖的南北。从此“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苏堤建成以后,西湖的疏通工作也随之告成。原本淤塞的湖泊,此时成为了灌溉农田的天然水库。此后,苏轼没有松懈,督劝耕稼,替百姓排忧解难,终于使西湖地区成为了良田万顷、风光秀丽的鱼米之乡。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后病逝。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又过了十年,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与妻王弗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了苏轼。她比苏轼小十一岁,自小对苏轼崇拜有加,生性温柔,处处依着苏轼。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苏轼的宦海浮沉中,与之同甘共苦。二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苏轼痛断肝肠,写祭文道:“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在妻子死后百日,请他的朋友、大画家李龙眠画了十张罗汉像,在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往来生乐土时,将此十张足以传世的佛像献给了妻子的亡魂。苏轼死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苏轼与妻王闰之苏轼的侍妾王朝云,比苏轼小二十六岁。在苏轼最困顿的时候,王朝云一直陪伴其左右。王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苏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但不幸的是,朝云也先于苏轼在惠州病逝。朝云逝后,苏轼一直鳏居,再未婚娶。遵照朝云的遗愿,苏轼将其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撰写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苏轼与妾王朝云苏家兄弟情谊之深厚让人罕见。他们是兄弟、是师生、是诗词唱和的良友、是政治上荣辱与共的伙伴、是精神上相互勉励安慰的知己。翻看一下两人的诗集,很大一部分是两人的互答诗,苏轼几乎每到一个任所就给子由寄信赠诗,晚年被贬谪时更甚。最为我们熟知的就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绝笔诗“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苏轼与弟苏辙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人生的大起大落时,一笑置之、淡然自若朝廷的党派之争中,针砭时弊、不畏权贵我——人生的小风小雨前,乐观对待,积极解决社会的大是大非上,立场鲜明,坚持自己*喜欢苏轼,喜欢他年少时的意气风发喜欢苏轼,喜欢他中年时的愈挫愈勇喜欢苏轼,喜欢他老年时的达观淡泊趣闻两则“尸骨”未寒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瘦西湖,佛印大师突然拿出一把题有东坡居士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声道:“水流东坡诗(尸)!”当时苏轼楞了一下,但很快笑指着河岸上正有在啃骨头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东坡吃草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的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