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好好吃饭并非难事(1)作者:[德]安妮特·卡斯特-察恩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第一章好好吃饭并非难事吃饭是紧张还是有趣?想想小时候说到吃饭,很多父母都不会把它跟什么好事连在一起。尤其想起自己小时候吃饭的情形时,是否有某种气味、感觉和不舒服的经历,至今仍萦绕在心头?很多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德国父母,因为孩提时被认定“太瘦”,而被送进保育院。很多孩子一方面要克制想家的念头,一方面又要适应保育院里陌生的菜肴。他们时常被迫把食物吃光:“没吃完盘里的东西,不准站起来!”当时的规则就是如此。我还听过不止一次,如果孩子把吞下去的食物吐出来,会被处罚把吐出来的东西吃回去。这简直是虐待儿童!希望你没有过这种恐怖的经历。但或许你曾被以某种方式禁止吃饭,因为大人觉得你“太胖”了?又或者你小时候得忍饥挨饿,因为当时根本没有足够的东西可以吃?家里是否有条规矩叫做“吃饭时孩子不准讲话”?或是吃饭的气氛经常让你感到窒息?还是你曾经举止不当,破坏了家人的胃口?童年晚餐小安妮5岁大了。有一阵子她经常生病:猩红热、中耳炎和扁桃体发炎。她很苍白,手臂又细又瘦。“只剩皮包骨,”奶奶说,“难怪她老是生病,根本没有抵抗力嘛。”有一次她又发烧了,安妮的妈妈知道该怎么办,那就是煮麦片粥。妈妈认为麦片粥是最健康的食物,它能使人强壮。她盛了满满一碗热腾腾的麦片粥,送到小安妮的床边准备喂她吃。这时小安妮觉得自己既虚弱又难受,一点食欲也没有,妈妈端来的麦片粥,光是那味道就快让她窒息了。安妮痛恨麦片粥。她紧闭双唇。妈妈先是哄着她:“来吧,为妈妈吃一口,为爸爸吃一口。”安妮哭了起来:“我不要!”妈妈却开始责备她:“你一定要吃!难道你不想健健康康的吗?”双方僵持了好一会儿,5岁的安妮还是含着眼泪吃了麦片粥,吃完时,母女两人都“精疲力竭”了。其实,那个小安妮就是我自己。我知道妈妈是一番好意,但即便是在40多年后的今天,只要一想到麦片粥,我还是倒尽胃口,至今仍痛恨任何形式的麦片粥和米布丁。我得很勉强才能试吃一小口婴儿米粉,这辈子更是从来没有自己煮过麦片粥。幸好关于吃饭,我还有其他非常美好的回忆。比如,每周六和爸爸游完泳,带着烤鸡和薯条回家时,总是能享受一场盛宴。如果我那天还分到一只鸡腿的话,这份快乐会更完美。第一章好好吃饭并非难事(2)作者:[德]安妮特·卡斯特-察恩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直到今天,那些我乐于回忆的家庭聚会和度假也都跟大餐有关。不管你愿不愿意,儿时的吃饭经历都会伴随着你。如果儿时与家人一起吃饭的回忆总是美好的,总能尽情享用,那么成年后如果你对自己的身材还算满意,那你吃饭通常会很轻松。吃饭对你而言是“正常”的,不需要花太多心思,而且,你对吃饭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你的下一代。如果吃饭时气氛融洽,吃饭就有乐趣。但如果儿时吃饭的经历是负面的,残留在回忆里的都是压力、紧张和强迫,再加上不满意自己的体重和饮食习惯的话,那么成年后的你吃起饭来肯定不会轻松。当吃饭的情绪变得复杂,自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那些不好好吃饭的孩子需要一份额外的饮食良方,那就是父母的信心与信任,如果没有信任,餐桌上就会有争执,吃饭时不免会气氛紧张。我家的经验我和我的三个孩子也拥有美好的和不太美好的吃饭经历。美好的是,至今我们都能在很愉快的气氛下一起吃饭。吃饭时,做父母的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们谈起他们觉得重要的新鲜事、碰到的问题与快乐的事。我们会拟订计划、讨论问题,有时谈话的内容比吃饭更重要。记得我的儿子克里斯托夫4岁时,一边吃晚饭一边给大家讲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小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当时我还没出生。在一个遥远的海边,有一只老虎咬了我的膝盖一口。”另外一次是我的女儿卡塔琳娜,她在午饭时忽然提出了几个关于性的具体问题。刚好桌上有香肠,很适合拿来当教具。那顿饭我们吃得非常愉快。当然,关于吃饭,我也有不愉快的回忆,我连续5年得在半夜醒来,因为孩子们不是饿了就是渴了。后来我才学会教他们自己在夜里起来喝水(最后干脆让他们戒掉了起夜的习惯)。在我所著的《每个孩子都能好好睡觉》中,可以提供给父母更详细的信息。许多不愉快的经历多数人应该也碰到过,比如说吃饭时,孩子连人带椅子一块翻倒;或是兄弟姐妹边吃饭边吵闹;或者忙碌的工作之后辛苦做好的饭菜却被孩子挑剔。所有的好事和坏事都集中在餐桌上,用餐时可以看出孩子是否学会遵守规则、体谅他人。我们几乎可以说:“只要好好吃饭,一切都好。”第一章好好吃饭并非难事(3)作者:[德]安妮特·卡斯特-察恩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儿科门诊的案例在儿科门诊里,做父母的总是一再提到“吃饭”这件事。许多父母都想知道,自己是否做对了。很多父母很担心孩子的饮食行为,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因为孩子的吃饭问题把自己弄得很绝望的父母。为了深入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在进行定期健康体检时,访问了超过400位家长,以了解他们如何看待自己孩子的饮食行为。这些孩子的年龄均介于5个月到5岁之间。首先我们想知道,到底有多少父母对孩子的饮食问题感到不安。调查结果是,在孩子出生后头几个月内,即在母乳喂养阶段,只有少数父母(5%以下)觉得孩子(3~7个月大的婴儿)有问题。1~5岁的情况却出现了变化,有20%~30%的父母认为孩子的饮食习惯有问题,其中有7%的父母甚至认为问题很严重。*“吃太少”是父母最常提到的。7个月以下的婴儿当中只有1%的父母这么认为,但是4~5岁的孩子当中却有20%的父母这么想。*“偏食”从两岁起经常被提到。4~5岁的孩子当中,有20%的家长这么认为。*“吃太多”,5岁以下儿童的父母显然很少这么认为,不超过4%。从图11可以知道,最值得注意的结果就是:对于6岁以下的儿童,明显有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太瘦,吃得太少。我们的社会如果有问题的话,一定不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瘦小孩,比较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有太多的胖孩子。可是父母的感受显然截然不同。莫根罗特医生谈到他在门诊里碰到的例子:有位爸爸带着他两岁半的儿子来就诊。那孩子有20多公斤,至少超出平均体重5公斤。出乎我意料的是,这位爸爸竟然抱怨说:“我的儿子不吃饭!”莫根罗特医生向这位忧心忡忡的父亲解释,他的儿子不但没有营养不良,反而是体重过重。但这位爸爸依然坚持:“不对,医生。我的儿子不吃饭,一天只吃8大瓶酸奶,其他的什么都不吃。”第二章餐桌成为战场?(1)作者:[德]安妮特·卡斯特-察恩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第二章餐桌成为战场?当父母管太多时端什么菜肴上桌是由父母来决定,这一点我们在第一章就已经详细论述了。你的孩子可以而且应该,自己决定要不要吃以及想吃多少。如果你加以干涉,就是违反规则——你在“骗他吃饭”。让吃饭变成一场“较量”,这对父母和孩子都是压力,而且重点就不再是“饱”或“饿”,而是“谁赢了”。父母让孩子看见的是:“这件事你不可以自己决定”,他们不相信孩子可以自己调节这么简单却很重要的基本需求。于是,孩子不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这一点,不再倾听内心的声音。如果情况继续恶化,他会慢慢有种“我的身体好像不对劲”的感觉,不再喜欢自己的身体。当父母“欺骗”年幼的孩子吃饭时,大部分的情况都是,父母迫使孩子吃下了超出他自己所需的食物。他们会说:“你一定要吃,你太瘦了。”但有的时候情形正好相反,父母给孩子吃的比他想吃的少,并告诉他们:“不准吃了,你会变太胖。”“不准吃太多!”想象一下这个情形:一个妈妈以“不准再吃了,你会太胖”为由,拒绝让她6岁的女儿再添一些面条、再吃一片面包或苹果。或许只是一个无心之举,但是小女孩会觉得很受伤害而且倍感压力。虽然说食物是不该整天都随手可得,但是在吃饭时间,食物金字塔绿灯区的食物,应该让孩子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才对。不让孩子吃,而且是因为怕他会吃个不停而将餐盘从他面前拿走,这实在是个严重的错误。幸好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在婴幼儿身上。因为害怕孩子变得太胖,经常限制孩子食量的父母,我们只认识极少数。删除甜食和点心下面这个故事谈的是许多家长都很熟悉的主题:限制两餐之间的点心。梅拉妮的妈妈来接受咨询时,梅拉妮4岁。梅拉妮总是在每件事情上都测探她妈妈的底线,连吃饭也不例外。全家人一起吃饭时,她都吃得很少,经常哭闹和噘嘴。有时候她什么都不吃,可是两餐之间又会要东西吃,尤其是要吃甜点。第二章餐桌成为战场?(2)作者:[德]安妮特·卡斯特-察恩出版社:中信出版社梅拉妮好像整天都想着吃。她妈妈试着跟她沟通,一开始妈妈经常让步,直到她发现梅拉妮变胖了,胖到连裤子都穿不下。这让梅拉妮的妈妈大吃一惊,于是停止购买甜食,三餐之间再也不给提供任何食物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梅拉妮的妈妈完全手足无措:她逮到女儿在超市里把一包饼干塞进毛衣里,两次。梅拉妮顺手牵羊,她才4岁!怎么会发展到这种地步?梅拉妮的妈妈确实是运用了我们的规则,但很显然,她的煞车踩得太猛,对女儿造成了压力。只有早上、中午和晚上有东西吃,从来不给一点儿甜食或真正美味的东西,这让梅拉妮很难接受。她真的很想吃,而且一定要想办法找到一些,所以在超市她就拿了。然而,光是让步并且无限制地给梅拉妮吃甜食也不是办法,于是我们找出了下面这个解决之道。每天中午都提供给梅拉妮1小份饭后甜点。不管梅拉妮是否乖乖地把饭吃光,她都吃得到这份甜点。下午有蛋糕的时候,这份甜点就会取消。这样一来,妈妈既能满足孩子对甜点的需求又不会失去控制权。梅拉妮爱吃小橘子,于是她妈妈买了很多小橘子。在两餐之间梅拉妮要吃多少小橘子就可以吃多少,而她真的十分爱吃。第一天她吃了18个,其中10个还是一口气连续吃下去的!对梅拉妮而言,终于能好好大快朵颐一番很重要,而且还不会被骂或者唠叨:“别吃了!你的裤子已经穿不下了!”这样一来,妈妈满足了梅拉妮的需求,允许她自己决定一样最爱吃的食物的量,而且水果是不需要被限制的。一个星期之后,小橘子渐渐买得比较少了,梅拉妮也能接受。现在她一天只吃4个就已足够,而且是在开始实施的点心时间里坐在餐桌边吃的。这场母子对抗赛总算落幕。梅拉妮的妈妈在让步和过度坚持之间摇荡。梅拉妮的故事说明,过多限制和完全禁吃甜食会带来压力与难以想象的后果。请相信绝对会有一种妈妈与孩子都能接受的解决之道,而且这也能避免一场父母与孩子的对抗。野蛮的限制另一个故事是一位年轻的小姐告诉我的。她不只不准吃甜食,连三餐的食量都被控制了。第二章餐桌成为战场?(3)作者:[德]安妮特·卡斯特-察恩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4岁的萨拉回忆道,她的爸爸从前很忙,没有什么时间陪她,而且对她也不是很关爱。但是有件事情很重要,他要一个苗条的女儿。他严格规定她的午餐不准吃第二份,不准吃甜食,禁止女儿在两餐之间靠近冰箱。有一回她被逮个正着,结果厨房就被上锁。她总是不断地听见“你会变胖!”这样的话。莎拉还清楚地记得那种感觉有多么可怕和屈辱。她的零用钱很少,根本买不起零食。在13岁时,情况改变了,她突然有了300马克可以自由支配。你不难猜出莎拉会怎么使用这笔钱,两星期后就一分也不剩了。莎拉把钱全都花在了零食上,她一个人把东西全部都吃掉,偷偷地而且带着罪恶感地吃完。莎拉的故事是个很悲伤的故事。它反映出父女之间的关系,他不信任她,不重视她的需求,对她施压并且羞辱她,连饭都不给她吃。这件事造成的压力越大,莎拉就越常想到吃。直到今天,莎拉都还必须承受这些后果:她一离开家,独自生活时,体重就迅速增加。一直到现在,即使她已经吃饱了,都很难停下来不吃。“你不爱我!”强迫喂食有时也会在暗地里进行,你或许可以设身处地好好想一想这个情形:婆婆的奶油蛋糕想象一下,你受到了婆婆的邀请。她忙了好半天,然后端出了一个很大的奶油蛋糕上桌。偏偏你最讨厌吃奶油蛋糕,但是你又不想让她失望。你知道要是一口都不吃的话,对婆婆是种侮辱。婆婆一定会推论出:“她不吃我用爱心烤的蛋糕吗?啊,她不喜欢我!”虽然你觉得这种推论荒谬至极,但你还是很勇敢地吞下了一块蛋糕。当她满怀期待地看着你问:“好吃吗?”甚至在你还来不及抗议时,第二块已经放在你的盘子上了。这种情况下你不会很有压力吗?你最想怎么做?还会期待下一次再去婆家吃饭吗?爱不是来自胃有类似行为的家长不在少数,例如奥尔加斯的妈妈:奥尔加斯的妈妈会特地为孩子做饭。她把餐点放在孩子面前并满怀期待地看着她吃。要是两岁的奥尔加斯拒吃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