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和病原微生物学以及人体寄生虫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医学免疫学和病原微生物学以及人体寄生虫学免疫学15分名词解释5个15分双选10题10分微生物学50分题型:填空题20空40分简答5题20分寄生虫学35分单选10题10分论述2题20分免疫学:抗原概念:指能与T细胞、B细胞的TCR/BCR特异性接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抗原的性能(抗原的特性):(1)免疫原性:是指抗原分子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特性。即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2)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分子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反应的特性。抗原特异性:特异性--指物质之间的相互吻合性或针对性、专一性。抗原的特异性表现:*免疫原性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性的特异性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抗原分子中的抗原决定簇(抗原表位)。半抗原:只有反应原性而无抗原性的物质。如:大多数的多糖、类脂,某些药物和简单的化学物质。半抗原+蛋白质载体=完全抗原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AD))概念:抗原分子中的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它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抗原结合价:抗原分子上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表位总数。一个半抗原相对于一个抗原表位。异物性:是抗原物质的首要性质。异物性–凡与宿主自身成分不同或在胚胎期机体的免疫细胞从未与它接触过,这种物质称为异物。亲缘关系(即种属关系)越远,异物性越强,免疫原性越强。包括:a.异种物质:b.同种异体物质:ABO,HLA。c.自身抗原:隐蔽的自身抗原、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抗原。抗原的分类:一、根据诱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细胞辅助1、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需要在T细胞的辅助下才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大多蛋白质抗原为TD-Ag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不需要在T细胞的辅助下就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如细菌的脂多糖,荚膜多糖及聚合鞭毛素等少数抗原。二、亲缘关系1、异种抗原:病原及其分泌物;动物免疫血清(抗毒素);抗生素及化学药品等。2、同种异体抗原:血型抗原、HLA3、自身抗原:4、异嗜性抗原:存在于不同种属动植物、微生物间的共同抗原。5、独特型抗原三、根据抗原的来源1、外源性抗原:APC细胞之外的抗原。2、内源性抗原:在APC细胞内合成的抗原。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一)轻链和重链Ig基本结构:两对四条肽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形成Ig的单体结构。两条相同的长链称为重链(H链);另两条相同的短链称为轻链(L链)。两条重链间,轻链与重链间以二硫键相连,整个Ig分子呈“Y”字型。结构域:由链内二硫键连接形成的环状结构。(二)可变区和恒定区1)可变区(V区)位于L链靠近N端的1/2(约含107个氨基酸残基)和H链靠近N端的1/5或1/4(约含107-130个氨基酸残基)。V区氨基酸排序随抗体特异性不同有较大的变异。L链和H链的V区分别称为VL和VH。高变区(HVR):在VL和VH中某些局部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序具有更高的变化程度。也称互补决定区(CDR)因HVR序列与抗原表位互补。2)恒定区(C区)位于L链靠近C端的1/2和H链靠近C端的3/4区域或4/5区域。这个区域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序比较恒定。H链含有4-5个结构域(VH、CH1-3或4);L链含有2个结构域(VL、CL)。每一结构域约由110个氨基酸组成。(三)铰链区位于CH1和CH2之间,易伸展弯曲,富含脯氨酸残基,易被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水解,该区称为铰链区。IgM和IgE无铰链区。(四)结构域概念:Ig分子可折叠成若干个球型结构,每个球型结构约由110个aa组成,称为结构域或功能区。每个功能区一般有其独特的功能。轻链有可变区和恒定区,重链有可变区和恒定区。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一、IgG--主力免疫IgG在血浆和组织液中约各占50%。为血清中主要Ig成分,占血清Ig总量的75-85%;半衰期最长,可达23天。IgG是机体主要抗感染抗体,抗病毒、抗毒素和多数抗菌抗体均属于IgG类。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对防止新生儿感染起着重要作用。二、IgM--先锋免疫,高效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液中,五聚体,故称巨球蛋白。高效抗体:为抗菌、抗病毒,活化补体的能力都很强。防止菌血症败血症的发生。先锋免疫:在个体发育中合成最早的Ig;机体感染后出现最早的抗体也是IgM;宫内感染、急性感染。三、IgA--局部免疫分血清型IgA和分泌型IgA(SIgA)血清型IgA:主要由肠系膜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产生,占血清总Ig的10-15%左右,多为单体,具抗菌、抗毒素、抗病毒等作用。SIgA:主要分布于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粘膜表面,以及唾液、泪液、初乳和粘膜相关的分泌液中,是机体局部粘膜防御感染的重要因素。四、IgE—反应素,可引起I型超敏反应。在血清中含量最低的一类。但在过敏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虫感染的病人血清中,含量显著提高。对机体抗寄生虫感染具有一定意义。五、IgD—B细胞成熟的表面标志。血清中IgD功能尚不清楚。表达在B细胞表面的lgD(SmlgD)是成熟B细胞的重要表面标志。成熟B细胞活化后或变成记忆B细胞时SmlgD逐渐消失。各类免疫球蛋白的功能:一、IgV区的功能特异性结合抗原,是Ig最显著的生物学特点,由其V区(尤其是V区中的高变区)的空间构成所决定的;中和作用。二、IgC区的功能(一)激活补体1、IgG的CH2和IgM的CH3暴露出结合Clq的补体结合点,开始活化补体。2、凝聚的IgA、IgG4和IgE等可通过替代途径活化补体。(二)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1、调理作用:是指抗体促进吞噬细菌吞噬颗粒性抗原的能力。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具有亲和力FcR,与相应抗原结合后可促进细胞的吞噬作用。2、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当IgG抗体与带有相应抗原的靶细胞结合后,可与有FcγR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等效应细胞结合,发挥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3、介导I型超敏反应: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的IgE的CH2或CH3可与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表面IgE高亲力受体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引起Ⅰ型超敏反应。(三)穿过胎盘和黏膜通过胎盘:在人类,IgG是唯一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转移给胎儿的Ig。IgG能选择性地与胎盘母体一侧的滋养层细胞结合(输送蛋白FcRn),转移到滋养层细胞的吞饮泡内,并主动外排到胎儿血循环中。超敏反应的概念: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超敏反应的分型:I型超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Ⅱ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超敏反应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I型超敏反特点:1、出现快,消退也快2、出现功能紊乱性疾病,不出现严重组织细胞损伤3、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I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一)远离变应原变应原皮试:在前臂内侧皮内注射0.1ml变应原,15~20分钟后观察结果:局部皮肤红晕、水肿,风团直径超过1cm者为阳性。(二)脱敏治疗:1、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小剂量、短时间(20min)连续多次注射,达到暂时脱敏,最终大量注射。变应原-有限致敏靶细胞→脱颗粒→活性介质→小量少少少及时被破坏无症状→少量多次→致敏细胞分期批脱敏→暂时全部脱敏→大量注射不致发病2、特异性变应原脱敏疗法对已检出而难以避免接触的过敏原,可采用少量多次反复皮下注射(一周一次)的方式,达到减敏的目的。机制可能是:该法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G类循环抗体,后者能与再次进入的过敏原结合,阻止过敏原与肥大细胞或嗜碱粒细胞表面相应IgE作用,从而阻断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三)药物防治1、抑制生物活性介质合成和释放的药物:色甘酸二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稳定肥大细胞胞膜,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和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儿茶酚胺类药物和前列腺素、甲基黄瞟吟、氨茶碱等药物均能通过不同的作用环节提高细胞内cAMP浓度。2、生物活性介质拮抗药抗组胺药物可通过与组胺竞争效应器官细胞膜上的组胺受体而发挥抗组胺作用。3、改善效应器官反应性的药物肾上腺素、麻黄素等可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并能减少腺体分泌;葡萄糖酸钙、氯化钙、维生素C等可解痉,还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减轻皮肤与粘膜的炎症反应。(四)免疫新疗法佐剂IL-12与变应原共同使用,是Th2型免疫应答向Th1转换,下调IgE的产生。临床常见的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全身性过敏反应:药物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性休克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消化道过敏反应和皮肤过敏反应微生物学微生物的分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的结构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及核质。2、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比较特征G+菌G-菌肽聚糖组成聚糖、侧链、交联桥聚糖、侧链厚度厚,20~80nm薄,5~10nm肽聚糖含量多,可占胞壁干重50~80%少,占胞壁干重10~20%肽聚糖层数多,可达50层少,1~3层交联方式侧链间以肽桥交联侧链间以肽键交联交联率75~100%25%以下结构三维空间(立体结构)二维空间(平面结构)强度较坚韧较疏松磷壁酸+-外膜-+细胞壁的功能:维持细菌的固有形态起重要作用参与菌体内外物质交换决定了细菌的抗原性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有选择性通透作用,与细胞壁共同完成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膜上有多种呼吸酶,参与细胞的呼吸过程。膜上有多种合成酶,参与生物合成过程。细菌细胞膜可以形成特有的结构。荚膜的特点及功能:定义:细胞壁外一层透明黏液状物质。化学成分:多数:多糖少数:多肽观察:特殊染色法、墨汁负染法;功能:(1)抗干燥作用:贮留水分(2)形成生物膜:荚膜多糖可使细菌彼此之间粘连,也可粘附于组织细胞或物体表面形成生物膜(3)抗吞噬作用:能保护细菌免受溶菌酶、补体、抗体、抗菌药物等有害物质的损伤,保护细菌抵抗宿主细胞的吞噬与消化作用,从而成为侵袭力的组成之一。(4)荚膜抗原:分型依据。鞭毛的特点及功能:定义:某些细菌菌体表面附着有细长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化学成分:蛋白质观察:染色加粗法;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法;功能:运动器官致病性有关,如霍乱弧菌可以通过其鞭毛的运动穿过小肠粘液层,到达细胞表面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抗原性,可帮助鉴别细菌菌毛的特点及功能:定义:多数革兰阴性菌及少数革兰阳性菌的菌体表面有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特征:菌毛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见到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菌毛蛋白)种类:普通菌毛性菌毛普通菌毛(ordinarypilus)特点:数目多:可达百余根细:直径仅为3~8nm,长0.2~2μm。功能:黏附结构,抗原性(F抗原):菌毛疫苗。性菌毛特点:仅见于少数革兰阴性菌较普通菌毛粗大,数量少,一个菌只有1~4根。由一种称为致育因子(Fertilityfactor,Ffactor)的质粒编码带有性菌毛的细菌F+菌或雄性菌无性菌毛细菌F-菌或雌性菌。功能:F+菌可借助性菌毛与F-菌株进行遗传物质的接合转移性菌毛也是一些噬菌体的吸附位点。芽孢的特点及功能:定义: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胞浆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的多层膜状结构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形成条件:缺乏营养物质,有害代谢产物堆积:休眠状态,不是繁殖方式功能::鉴别细菌:大小、形状、菌体内的位置对细菌起保护作用:多层膜包绕,通透性降低作为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抵抗力强芽胞的特性:对高温、干燥、辐射、化学药物有强大的抵抗力。含水量低、壁厚而致密,通透性差,不易着色,折光性强。芽胞内新陈代谢几乎停止,处于休眠状态,但保持潜在萌发力。一个芽胞萌发只产生一个繁殖体的细菌。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营养物质:一般细菌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分、无机盐类、蛋白胨(或氨基酸)和糖等。对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还需要某些生长因子。这些营养物质是细菌进行新陈代谢的基础。人工培养细菌时,用培养基满足细菌对营养物质的需要。2、酸酸度:营养物质的吸收、分解以及能量的产生,都需要酶来参与反应。酶活性必须在一定的酸碱度和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