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法兰克福学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节法兰克福学派讲课:李果ppt制作:李敬辉杨涛资料查找:李立国余潇教案设计:钟兴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是当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哲学流派,以批判的社会理论著称。是由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法兰克福学派的名称来源于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该研究所创办于1923年。法兰克福学派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是(1923年--1949年),创立时期和早期。••当时,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欧洲工人运动影响下,为了研究迫切的社会问题,总结工人运动经验。最初,法兰克福学派只是一个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纯学术机构,在1931年,霍克海默担任研究所所长之后,研究所才开始了以社会批判理论而著称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历史。•霍克海默在就职演说中指出,社会研究所的任务是建立一种社会哲学,它不满足于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经济学和历史学的实证性分析,而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全方位的文化批判。这为法兰克福学派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第二阶段是(1950年--1960年代末),鼎盛时期。(受二战影响重新迁回德国)•在这一时期,法兰克福学派发展了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进一步强调辩证的否定性和革命性,深刻揭示了现代人的异化和现代社会的物化结构,特别是意识形态、技术理性、大众文化、大众传播等异化的力量对人的束缚和统治。•第三阶段是(1970年代起),衰落时期。•由于阿多诺、霍克海默和马尔库塞等人的相继去世,加上社会批判理论自身的局限性,尤其是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之间存在严重分歧,法兰克福学派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思想渊源1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康德、费希特、黑格尔2新黑格尔的马克思主义。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科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3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马克库塞、费洛德4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5韦伯的现代化批判理论。计算理性、追求效率6卢卡奇的工具理性批判。物化批判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渊源和理论特征理论特征1、极端重视个体性,与康德哲学有一定的联系,吸收了狄尔泰,柏格森,叔本华,尼采的哲学思想,反对个人生存的标准化,追求个人的自主解放。2、该派与黑格尔哲学有密切联系。它继承了黑格尔关于真理的学说和辩证法理论,还吸取了黑格尔的理性原则,把理性当做哲学思维的基本范畴。3、它的社会批判理论深深地打上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烙印。4、该派作为一种哲学、社会学、美学思潮,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法兰克福学派与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批评武器•对马克思来说,异化的消灭不仅意味着人性的复归,它还是“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而“共产主义是私有制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作为社会的人即合乎人性的人向自身的复归。”•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们认为,今天的异化问题它不再只是马克思所描述的被自己的劳动产品所压迫和统治的传统异化劳动,这种异化的实质是人与自然、需求与供给之间矛盾的反映,也不单是某些被统治阶级的命运,而是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和绝大多数人的命运,这种异化的实质是人与自己的创造物——人化自然的矛盾。二、法兰克福学派对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对当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意识形态是一定阶级据于自己的利益和阶级实践的考虑而构成的问题式。在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人们看到的就不是真实、具体的世界。而只能是意识形态化了的世界“幻相”——即意识形态的体系。尽管意识形态理论家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制造一种“幻相”,常常认为自己在为真理而斗争,但由于狭隘的阶级主体利益,他们实质上只能是“欺人”。所以阿尔都塞把意识形态认定为一种“自欺欺人”。反之,科学的问题是一种以对真正的现实提出问题的理论性问答模式,是一种超越狭隘的阶级主体、阶级利益和阶级实践羁绊的思考方式马克斯•霍克海默(M•Horkheimer,1895-1971)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和社会批判理论的奠基者。他生于德国的一个富有的犹太工厂主家庭。主要著作有《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1937)、《极权国家》(1940,与人合著)、《启蒙的辩证法》(1947,与阿多诺合著)、《理性之蚀》(1947)、《工具理性批判》(1967)等。含义:一般认为是一种关于国家和垄断资本主义新阶段的理论,着眼于哲学,社会学和文化批判之间的关系,对社会现实提供一种系统的分析和批判。前提:一、人是全部历史生活形式的生产者,人能够改变现存世界,传统理论是演绎性的,二“批判理论”是辩证的,传统理论代表的事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跟实证主义哲学。内容:社会批判理论对现存社会进行的激烈批判,涵盖了现代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具体地说,社会批判理论是一种致力于现代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它着眼于哲学、社会理论和文化批判之间的关系,并且对社会现实提供一种系统的分析和批判。1,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批判性研究。2,对实证主义哲学方法及一切传统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批判理论”和“传统理论”•“传统理论”把自己置于现存社会据以再生产自身的专门化劳动过程中,旨在帮助社会的再生产过程,因而传统理论对于现存的社会制度有着修补功能,善于发现现存社会枝叶上的不和谐因素并提出修改方案。而现存社会制度本身的不合理性却被作为先定的合理形式,并且被作为检验和排斥任何新产生的不谐和因素的标准。•而“批判理论”则把自己放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和现行劳动分工的限制之外,使人意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旨在推翻这个社会的再生产过程,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危机、经济危机和文化意识形态危机,寻找个人解放的道路。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的区别是什么?•前者产生于现存社会制度中,把现存社会制度当做自然的、永恒的东西接受下来,后者产生于现存社会制度之外,把现存社会制度理解为一个系统的过程。•前者的目的是以纯粹智力劳动来维护现存制度的再产生过程,后者的目的是破坏一切既定的、事实性的东西,证实他们是不真实的,必须加以否定的。•前者的思维主体是抽象的孤立的个人,而后者的主体是确定的、具体的、处于一定关系中的个人。•前者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把一切概念、范畴凝固化,后者则在主体—客体的总体化运动中研究社会,其自身概念也具有历史性。•前者把所有令人质疑的领域的事实都纳入普遍概念之中,后者拒斥因达到实用的目的而简化理论的做法。•前者是一种科学知识,一种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后者首先是一种立场,其次才是一种特定的理论。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的辩证法》是法兰克福学派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它所表达的对人类文明史进行的辩证反思反映出“批判理论”的最高成就。启蒙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走向反面的必然性。启蒙是指那些把人类从恐惧,迷信中解放出来,并确立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控制的思想和实践。启蒙精神批判⑴“启蒙精神”如何由于其自身的内在逻辑而走向了反面这里的“启蒙精神”并非专指18世纪启蒙运动所推崇的那种精神,而是对浸透在人类文化中的根本精神的总称。启蒙的目标是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其纲领是使世界摆脱魔力,祛除神话,用知识来替代幻想。但历史发展到今天,启蒙成了一种自我毁灭的启蒙,启蒙的胜利就是灾难性的胜利。由于启蒙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伴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计算理性的膨胀使文明越发展,野蛮的威胁也越大,这就是“启蒙的辩证法”。人类著作受着这一辩证法无情的制约。⑵对作为“启蒙精神”集中体现的“知识就是力量”命题的批判他们认为,作为“实验哲学之父”的培根是启蒙运动的先锋,他所提出的“知识就是力量”旨在追求一种能够使人支配和统治自然的知识形式。时至今日,这一命题的负面效应已远甚于其正面效应。全部关键在于培根把知识当做是人对自然权力的表现形式。知识的本质就是技术。知识并不满足于向人们展示真理,只有操作,去行之有效地解决问题,才是它的真正目标。问题在于,技术的这种权力不仅仅表现为对自然的统治,更体现成对人的统治。他们的批判深刻地揭示了启蒙的辩证过程,披露了启蒙精神给当代工业社会所造成的双重后果。但这一批判包含着浓厚的浪漫主义幻想成分。法兰克福学派一直把实证主义作为哲学上的主要批判对象,而霍克海默是这一批判的理论先驱。他认为只有彻底否定以唯科学主义与肯定主义为核心的实证主义,才能建立以人本主义和否定主义为核心的批判的社会理论,颠覆传统理论的长期统治。归结起来,他主要批判了实证主义的经验主义倾向、现象主义倾向、科学主义倾向、肯定主义倾向和反人道主义倾向。实证主义批判什么是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是在发达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中随着文化进入工业生产和市场商品领域而产生的新的社会现象,是由现代大众传媒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塑造并加以支撑的文化生产、传播和消费形式,是以城市大众为主要对象的复制化、模式化、批量化、类像化和普及化的文化形态。是以商品拜物教为其意识形态,以标准化、齐一化、伪个性化与欺骗性为基本特征,以制造人们的虚假需求为其主要欺骗手段,最终达到巩固资本主义统治的目的。现代大众文化是一种随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信息化、商业化、产业化的现代文化形态。其重要特征是商品化趋向、技术化趋向、标准化趋向和强迫化趋向。商品化趋向:“文化工业”的产品不是艺术品;技术化趋向:没有现代技术手段,也就不可能实现文化产业化。人的理性变成了纯工具化的思维。标准化趋向:所有产品表现均一化、模式化、齐一化。按照一个模子铸造出来的文化使人也变成了同一个模式的人。强迫化趋向:强迫性的文化剥夺了个人的自由选择,限制了人的思想和想象力。文化产品对时空获得更强的占有性的同时,对接受者产生了更大的强迫性。消费者永远是被规定了需求的消费者。大众文化批判的内容•1、文化工业被商业力量所操纵,以娱乐消遣为目的,它所制造出来的精神文化消费品丧失了艺术作品作为艺术本质的否定与超越精神。•2、文化工业本质赚取利润。阿多诺说:“文化工业的全部实践就在于把赤裸裸的赢利动机投放到各种文化形式上”。作品内容和风格千篇一律,缺少艺术价值,只热衷投资效果。•3、文化工业扼杀了人们精神独立性。它控制和规范着文化消费者的需要,束缚人的意识,剥夺人的情感,阻碍人的自主性发展,它是操纵和欺骗的一种手段,是稳定现行秩序的“社会水泥”。•4、文化工业实际上是社会统治的帮凶。在法兰克福学派的传媒批判理论构建中,资本控制了国家、媒介、教育和意识形态,并利用它们达到扩大最大化利润、维持社会控制的目的;其手段是消灭个体的存在,并把个体纳入到资本主义体系中。。文化工业工具理性就是理性的工具化,或者说,理性成为工具,就是通过实践的途径确认工具(手段)的有用性,从而追求事物的最大功效,为人的某种功利的实现服务。起初启蒙认为,为了从权威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人们的思想与行动应该以理性为标准,一切必须符合理性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在生活领域的扩张渗透,这种原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被推广到社会生活领域成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结果就是理性所固有的反抗压制,追求人类解放的旨趣被现实的某种具体目的的旨趣所取代,理性就变成为实现某种目标的具体工具。启蒙是从反抗权威开始的,这种精神最后却以工具理性成为现代文明的新权威告终,启蒙使理性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工具理性的批判•1,工具理性崇拜的产生。工具理性的发生起源于启蒙理性本身的悖论,理性成为了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2,工具理性异化的根源。数学跟逻辑的发展导致统治的科学化,用数学结构来阐释自然把一切内在的目的分开,理性放弃了主观价值尺度,只关注用何种工具手段对整个世界进行有效的统治。工具理性的危害•1,使人的思维程式化。•2,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3,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异化。•4,导致现代人的自我压抑和自我丧失。•5,使官僚—政治统治合理化。•6,导致文化的堕落。狄奥多•阿多诺(T•W•Adorno,1903-1969)在法兰克福学派中的地位仅次于霍克海默。他对该学派的理论贡献是系统地阐述了作为该学派理论基础的“否定所辩证法”。他还在社会学界声名显赫。主要著作有:《启蒙的辩证法》(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