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复习二、考情分析高考文言文阅读特点如下:1.选材特点选材偏重人物传记。2.分值题型在2014年宁夏高考中,文言文阅读题型有变动,新设文言文断句题型,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分析综合和文言翻译也是常规题型。3.考查能力仍以考查迁移能力为主。所考查的词语(含翻译的句子的词语)意义大多较为浅易或常见词语,许多实词、虚词、句式的用法和意义都在高中教材的课文中出现过,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链接旧知,强化积累《艺术人生》播出采访《恰同学少年》剧组的节目,节目进行过半时,朱军请上了毛泽东的嫡孙、毛岸青的儿子毛新宇来讲述爷爷的故事。两人谈话一开始,朱军就说:“不久前,毛岸青去世了,首先,对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就是这个看似平常的开场白,引发了一场“家父风波”。在中国人的传统称谓中,“家父”是用于称呼自己父亲的谦词,称呼对方父亲时应该用“令尊”。节目播出后,有媒体对这个细节提出质疑,并在相关报道中称此为“严重口误”。一时间,朱军“家父风波”愈演愈烈。朱军就“家父风波”敞开心扉:“‘家父风波’让我内心不能平静,作为公众人物,我必须承受批评之声,并就‘家父’一词的不妥向观众朋友表示歉意。经历这样的风波,也会让我变得更加成熟。”一如何阅读人物传记(一)读文指导阅读人物传记,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人物传记第一段一般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1.姓名、字号;2.籍贯;3.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4.学识;5.性情;6.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7.最初任职情况等。这部分内容多在开头。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性情有关。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信美容仪,善骑射。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严助,会稽吴人,严夫子子也,或言族家子也。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革幼而聪敏,六岁便解属文。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2.了解人物的主要事迹(1)时间,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代纪年主要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的标志是:①年号+初,如:乾元初;②年号+具体年代,如:泰始九年;③年号+中,如:天监中;④年号+末。如:建安末。干支纪年要注意天干地支的有关词语。(2)地点,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哪里做官,除一些地点明确介绍出来外,要注意“知、守、除、迁、贬、改、擢、移、拜、转”等词语后面所带的地点,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襄阳,即为担任襄阳太守。(3)官职,主要注意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作。如:右拾遗,是谏官,那就要注意他在向皇帝进谏方面的事,因为事情与职权密切相关,担任什么职务,就会做什么事情,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卖什么,吆喝什么(李大亮)贞观元年,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十七年,晋王为皇太子,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时、地、职”是事情分层的“三标志”,一般来说,“时、地、职”有一点发生变化,事情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时、地、职”不同,人物做的事一般也会不同,据此,可以把事情分开层次。(4)人物,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在人物传记中,因为许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他们涉及的关系主要有:①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②事件涉及的人物之间的关系;③与下属之间的关系;④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另外,如果是一般人物,就会涉及与他(她)直接相处之人及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很多与家庭背景有关系,比如受祖父、父亲影响等。(5)事件,特别注意是什么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件的方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映与效果,得到的评价等。3.人物的性格作风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三种情况,多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主要注意以下内容:(1)作者的直接评价。如:史迁曰:……(2)注意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如:孝甚,清慎亮直等。(3)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作者也会按照人物性格、作风去组织人物事迹,以此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这就要求阅读时把人物的性格、作风与人物事迹联系起来,读明白某一事迹要表现人物哪方面的性格、作风。其实,好好想想,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只有篇幅长短之分,内容上概莫能外。那么,一旦掌握了这种基本写法,就会寻踪觅迹,把人物事迹读个清清楚楚,这样才有可能作好信息判断题和内容概括与分析题,再能够把实词、虚词放到语境中加以推导,也才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实词、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正误,进而去理解句意,也才会比较准确地翻译好文句。在阅读人物传记时必须明确几个问题:第一、文章写的是什么人?(一个主要的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第二、文章叙述了什么事?(作者一般是用叙事来表现这个人物的,有时候会写几件事。)第三、这个人怎么样?(是好人,还是坏人?一般是好人,主要看作者是怎样评价的。哪些语句能够证明?)小结:1、开篇名、字、号、籍贯、最初任职、家庭、学识、性情的介绍把握传记方向2、段首段中时、地、事理清文章层次3、理清人物关系体会人物性格、品质宏观把握微观体察1、罗艺,字子延,本寰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2、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回銮日群臣各制旗帐迎。3、武后怒其不待报,元方大惧……景佺以为胁从可原,后如其议。4、隆州司马房嗣业怒,不听。景佺曰:“公持咫尺制,真伪莫辨,即欲搅乱一府,敬业扬州之祸,非此类邪?”5、陛下明诏六品、七品官,文辨已定,待命于外,今虽欲罪臣,奈明诏何?察“人”1、人各有字。初见全名全姓,再见有名无姓。2、皇上不名,叙述曰“帝”曰“上”,自称曰“朕”,臣下呼“陛下”。大臣自称“臣”,别人敬称曰“公”曰“卿”曰“君”。3、吾、余、予,第一人称;若、乃、尔、汝,第二人称;彼、其、之,第三人称。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代纪年主要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的标志是:①.年号+初,如:乾元初;②.年号+具体年代,如:泰始九年;③.年号+中,如:天监中;④.年号+末,如:建安末;⑤.年号+元年,如:景泰元年。干支纪年要注意天干地支那些词儿:甲子、丁丑、辛亥察“时”梁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及即位,转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侍郎,聘于西魏。属大军南讨,遂留长安。江陵平,累迁仪同三司。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征、辟、荐、举、拜、除、授、起、擢、拔第二类:调动官职的词语。迁、转、调、徙、补、改第三类:兼职、代理的词语。兼、领、署、权第四类:降职、罢免的词语。贬、谪、出、左迁、罢、免、黜、废除转封加迁察“官名”于是拜为会稽太守。数年,不闻问。赐书曰:“制诏会稽太守:君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会稽东接于海,南近诸越,北枕大江。间者,阔焉久不闻问,具以《春秋》对,毋以苏秦从横。”助恐,上书谢称:“《春秋》天王出居于郑,不能事母,故绝之。臣事君,犹子事父母也,臣助当伏诛。陛下不忍加诛,愿奉三年计最③。”诏许,因留侍中。有奇异,辄使为文,及作赋颂数十篇。严助传中央文官: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例如:谏议大夫、御史大夫、侍郎、秘书郎、翰林待诏(侍从)。侍中(鲁悉达)史臣曰:彼数子者①,或驱驰前代,或拥据故乡,并识运知归,因机景附,位升列牧,爵致通侯。鲁悉达虽然任侠仗义,但颇好诗书,又有礼待贤士。他恪守孝道,年轻时就可以孝而闻名,后来又因母丧而染病身亡,年仅三十八岁。因为他识运知归,受到史臣的批判。察“评价”一般的史传文末都有作者的评语,称为“评”或“赞”。这样的评赞,既可以帮助我们从理性认识的角度去审视传主的思想、个性、人格、情感、价值观等,也可以让我们获知作者本人的观点态度。(平阳侯曹参者)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司马迁以史学家的眼光,评价曹参战功的获得借助了淮阴侯韩信的才干和力量。察“古今差异”1、特定含义词语伏法:下车(视事):衣冠:邦彦:致仕:因犯法而被判处死刑官员到任到职借指士大夫官绅国中英俊之士交还官职,退休2、古今差异妻子:学者:非常:行政:从事:妻子儿女做学问的人意外的变故施行政令随从人员3、专有名词践祚:皇帝即位,登基。4、固定组合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日食饮得无衰乎?B无何,宰以卓异闻。居无何,使者果召参。C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莫不是,该不会,怎能不不久;很短时间怎样,怎么办5、特殊句式判断句斯用兵之效也。被动句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倒装句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状语后置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主谓倒装美哉,我少年中国。省略句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察“古今差异”蛇之于小结:宏观把握微观体察察“人”察“时”察“官名”察“古今差异”开篇、段首、人物关系察“评价”补充:1.常见的官名、官府名:•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三司:太尉,司徒司空•太尉:军事首脑•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主簿:秘书•郎中:尚书属下部员•左右拾遗:唐代谏官•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侍郎侍中:官庚侍卫•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太史:记史,管文收•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知县:县一级行政长官•员外部:尚书下属宦官•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校尉:汉代军事长官•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丞相:相当于宰相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6)表恢复的:复、还•7)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3.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4.表主管的:知、典、主•5.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6.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7.表人物地位:贵、贱、卑、官绅、豪•8.表人物个性的:埂、鲠、耿、(仁)厚、(仁)矜、耿介、静悫[què]、刚毅、周密、宽厚、骨鲠、正直、恺悌、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狡猾、危坐(俨然)、阿谀、献媚、谄谗、谲•9.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10.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11.表受到诬陷的:中、谮、诬•12.表敬重的:敬、重、尊、恭•13.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14.表内心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15.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16.表宽容的:容、贷、恕、宽•17.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18.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huì]、涕泣、切厉、骂、责、罹、戾、诟、谩•19..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