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店学校七年级语文(下)“课堂教学集体备课”导学案学习内容5、伤仲永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导学目标1.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背诵课文。2.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学习重难点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2.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课堂导学活动设计学习策略及活动调整与反思【知识链接】1.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宇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年轻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当官之后积极推行变法,后来新法被废,王安石忧愤成疾,第二年病逝。2.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读准下列字音音隶.()扳.()谒.()邑.()矣.()泯.()称.()卒.()焉.()耶.()2.掌握词类活用:邑人奇.之奇:稍稍宾客..其父宾客:父利.其然也利:3.识记重点词语①世隶.耕隶:②未尝.识书具尝:③并自为其名.为:④指物作诗立就.就:⑤稍稍..宾客其父稍稍:⑥或.以钱币求之或:⑦环谒..于邑人环谒:⑧不能称.前时之闻称:⑨泯然..众人矣泯然:⑩受.之于天受:⑾贤.于材人远矣贤:⑿得.为众人而已耶得:4.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并指出该词在句中的含义与用法。之:①忽啼求之:②借旁近与之:③余闻之也久:④不能称前时之闻:⑤卒之为众人:于:①环谒于邑人:②于舅家见之:③贤于材人远矣:④受于人者不至:其:①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④稍稍宾客其父:⑤父利其然也:三、整体感知,问题探究1.在疏通文意及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思考本文记述了一个什么故事?2.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4.“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开篇一句交代了方仲永的那些方面?5.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余闻之也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7.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板书设计学习内容5、伤仲永课时第二课时课型新授导学目标1.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2.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学习重难点1.体会揣摩本文简洁、凝练的语言。2.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课堂导学活动设计学习策略及活动调整与反思【【导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内容,自主完成以下练习:1.解释加点的字。(1)未尝.识书具()(2)指物作诗立就.()(3)不能称.前时之闻()(4)稍稍事言.其父()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忽啼求之.B.邑人奇之.C.不能称前时之.闻D.于舅家见之.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父/利其然也D.余闻之也/久4.翻译下列句子。(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5.回答问题。(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6.填空《伤仲永》的作者是代的王安石,是杰出的家、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①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事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空用自己的话作答)7.《伤仲永》的“伤”是“哀伤”之意,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作者“伤”的原因是什么?选择正确的一项[]A.他的父亲贪图钱财,目光短浅,把仲永的天赋当作获取利益的资本。B.“宾客其父”“以钱币丐之”的庸俗作法。C.仲永缺乏主见,盲目地按父亲的要求去做。D.仲永由神童而最终“泯然众人矣”的悲惨结局。板书设计总结反思七里店学校七年级语文(下)“课堂教学集体备课”导学案学习内容作文《叙事要完整》课时二课时课型新授导学目标1、以课文为例,帮助学生熟悉记叙的六要素,并了解顺叙、倒叙、插叙的特点和作用。2、通过写作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顺叙方法,并尝试运用倒叙和插叙,使文章更加活泼。3、通过写前指导和写后修改,强化学生开头点题、结尾扣题,以及首尾呼应的意识。学习重难点熟练掌握顺叙的记叙方法。课堂导学活动设计学习策略及活动调整与反思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我们平时说话要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和别人交流时,也需要我们完整的叙述一件事情。今天我们这堂课的重点就是:叙事要完整。【写作引导】一、什么是叙事完整:一件事情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发生的,总会涉及一些人物,事情也会有一定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这六个“要素”是叙事完整的基础。在六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重点,而写清楚“经过”是其中的关键。这主要要考虑下面几个因素:(1)要有清晰的脉络,如时间先后、场景变化、情感发展等。(2)要有前后连贯的情节,情节要有适当的顺序。(3)重要情节要有详细的描写。(4)事件中涉及的人物要有一定程度的刻画。二、以《王几何》为例,明白怎样把事情经过写完整、写清楚:线索:第一节几何课情节顺序:按时间顺序写:王老师出场;反手画图形、写名字;说明自己的绰号;请同学上讲台画圆;说明画圆的用意详细描写:王老师出场;说明自己的绰号;请同学上讲台画圆刻画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三、完整叙事时应注意的几点:1、要注意记叙的顺序。(1)顺叙:将一件事从起因、开始、发展到结束依序写来,,这符合实情发展的逻辑。(2)倒叙:把实情的结果或经过中的某个重要细节,放到开头来写,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或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如《羚羊木雕》一文的开头。(3)插叙;就是在记叙的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回忆,丰富叙事的内容。如《爸爸的花儿落了》,写的是毕业典礼那天,中间又穿插“闪回”许多往日的片段回忆,就是运用插叙的好例子。2、要安排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像魏巍的《我的老师》,开头点名题旨,在结尾的地方又加以呼应,使得文章有始有终,首尾连贯。【反馈练习】1、全班一起阅读“写作实践一”,同学自由发言,看看谁能读懂练习中的7句话想要表达的基本意思。2、分组活动:(1)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给7个句子排序。(2)打破时间顺序,进行创意排序,但不得改动原句内容。3、全班交流,小结提升:(1)重申记叙的六要素,以及顺叙、倒叙的特点和作用。(2)采用倒叙手法,要注意前后呼应。4、小组合作:还可以将哪些内容放到开头倒叙?如何修改后面对应的内容,使文段语句通顺,前后呼应?5、交流展示。第二课时【文题展示】我们都有过“第一次”:第一次读书,第一次看动画片,第一次自己出远门,第一次帮妈妈做事……请以“我的第一次”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500字。【习作指导】1、审题立意记叙“我的第一次”的经历,对自己有启发性的故事。题目要围绕话题来命名,如“第一次骑车”、第一次养花“等等。2、内容选材;内容上,要交代清楚六要素,特别是事件的经过是写作的重点,要详写。选材上,虽然写作范围很宽泛,但要注意选取有意义、典型的事例去写。毕竟人生中的“第一次“有很多,不能鸡毛蒜皮什么都写,不能仅仅为了写而去写。3、技法参考:(1)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人物的言行、神态、心理要细致刻画,当时的情境是怎样的,别人的反应如何,也要细致描绘。如《第一次做饭》,自己是怎样想的,有哪些动作,有没有语言,这些药详写。饭做得成功与否,自己由此产生的心理,雅瑶细致刻画。再如《第一次骑自行车》,自己的心情、动作怎样,有没有人教你骑车,如果有,那这个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是怎样的,都是写作的重点。(2)语言要做到生动形象。可以使用一些修饰语,像“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都是可以模仿的范例。也可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增加语言的生动性。还可使用一些拟声词,达到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结果。(3)注意写作的条理性。可以采用顺叙,把事件条理清晰的交代清楚;也可采用倒叙,突出某个情节,吸引读者;还可使用插叙,但要注意情节的衔接。确定继续的顺叙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的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清楚,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的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思路整理出来。4、思路示例:开门见山,点出“第一次养花”装土第一次养花养花的过程照料收获点明中心,揭示“我”第一次养花悟出的道理【范文引路】第一次养花去年暑假,我突然想养花。因为是第一次养花,我专门跑到市场上精挑细选,买回来几个花盆、好几包肥料,就等着爸爸从爷爷家拿回月季枝子了。花枝终于拿回来了,爸爸说最好用早晨的泥土栽种。于是,一清早我就爬起来,拿出小时候玩土用的小铲子,在楼下挖了许多土,然后把土里的小石子逐一挑出,直到在花盆里装满了“合格”的土为止。由于家里有了几盆花,我原本“平静”的生活便彻底被打乱了。每天起床后,我先把花儿搬到阳台上。凉风习习中,我给花儿浇浇水,施施肥,让它们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享受享受清早太阳的温暖。接近中午,强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我又忙着把花儿搬回屋里。傍晚,等太阳快要下山时,我再次把花儿搬出来,给它们松松土,再浇浇水。有时候,赶上半夜里下雨,我赶紧爬起来,忙着把花儿搬回来…如此往复,让爸爸妈妈都惊叹不已:以前的小懒虫这么容易就改掉懒散的毛病了?一晃十几天过去了,一天清早,我像往常一样来给花儿浇水,突然,我发现其中的一盆月季在花枝的一侧冒出了一个小小的花苞,那花苞红红的、绒绒的,好像一颗玲珑的红宝石。多么令人激动啊,月季就要开花了!我恨不得马上见到它开花,便一天到晚守在月季的旁边。一天过去了,花苞好像还是那个样子,一点都没有体会到我的那种急切的心情。爸爸妈妈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安慰我说:“孩子,才一天时间,花苞哪能这么快就开放呢?现在,你要做的就是更加耐心细致地照顾它啊!”爸爸妈妈说的一点也没错,就在我看到花苞的第三天早上,花苞终于绽开了。花虽然还是很小,但那种娇嫩,那种妩媚,那种鲜艳,那种充满生命活力的芬芳,多么让人兴奋啊!为了这几盆月季花,我不停地忙碌着,现在月季花都已经长出花苞,开放出得意、胜利的花朵。鲜艳的花儿,带给我芳香,带给我好心情!第一次养花的经历,让我尝到了劳动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经过这次养花,我也悟出了一个道理:养花和做人一样,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只有这样才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点评:1、结构完整,详略得当。开头开门见山,结尾点明中心,中间概写“哦”对花的照料,详写开花的过程。2、多角度描写人物。“我”的勤奋,不辞劳苦,爸爸妈妈对“我”的关心、鼓励,都刻画和到位。3、巧用修辞手法,,增添了文采,使句子更生动形象,更好的表达了感情。七里店学校七年级语文(下)“课堂教学集体备课”导学案学习内容6、黄河颂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导学目标1.了解诗人光未然和音乐家冼星海的相关资料。2.识记诗中生字、生词。3.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学习重难点通过反复诵读,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课堂导学活动设计学习策略及活动调整与反思【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2.作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