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湖居听书刘鹗•刘鹗(1857-1909),清朝人。字铁云,发表《老残游记》时署名“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人。作者简介:•学识渊博,精于考古,在算术、治河、医道上家学渊源。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因为设平粜局赈济饥民被逮捕,流放新疆,后病死迪化,时年五十三岁。•《老残游记》写一个江湖医生老残在各地的见闻和活动。揭露了清末吏治黑暗,涂炭生灵的社会现实,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刘鹗《老残游记》•李伯元《官场现行记》•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孽海花》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听谁说书?•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听读,整体感知•1、注意下列字词的音与形:•偌大羯鼓•遽发周zā()•鸦què()无声•余音绕liáng()•2、填写内容链:听众评书梦湘论书明湖居听书刘鹗琴师演奏黑妞说书白妞说书段意•1)琴师的弹奏•2)黑妞的演唱•3)观众的议论•4)白妞的出场•5)白妞的演唱•6)梦湘先生的评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及其作用:1、戏园盛况:观众多、到得早、观众身份多样、气氛热烈•2、琴师的弹奏:琴师外貌—甚为丑陋初奏—不甚留神轮指—入耳动心•3、黑妞的演唱:外貌—朴素洁净演唱—字字清脆,声声婉转•4、观众的评论:引经据典,高度评价。•作用:从侧面烘托白妞高超的说书技艺。(一)白妞出场•外貌:“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动作:丁当、点、盼•眼睛:如秋水:清澈纯净•如寒星:明亮•如宝珠:有美丽的光泽•如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黑白分明,圆润灵动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二)白妞说书思考圈画:•1、白妞在说书过程中声音有哪些变化?•2、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突出了声音的什么特点?•3、在演唱过程中,听众的感觉如何?有何作用?(二)白妞说书1、白妞在说书过程中声音有哪些变化?(1)初不甚大:演唱开始•(2)越唱越高:演唱发展•(3)陡然一落:旋律跌宕•(4)忽又扬起:演唱高潮•(5)人弦俱静:演唱结束拔尖三四叠陡落周匝数遍并发登泰山蛇盘黄山东洋烟火抛钢丝登泰山蛇盘黄山吃人参果熨斗熨技艺高超越唱越低2、演唱的效果:•初不甚大(像……;像……/触觉、味觉)—甜润、舒畅•越唱越高(像……;恍如……/视觉)—高亢、激越•千回百折(如……/视觉)—转折、回环•忽又扬起(像……/视觉)—飞扬、美妙•诸声并发(有如……/视觉、听觉)—缭乱众多、清脆热烈•1、从触觉、味觉的角度赋声以形;王小玉初唱时的歌声,人们听来“只觉……无一个毛孔不畅快。”作者将歌声的妙境转换成一种感觉;2、从视觉的角度绘声以形;王小玉“越唱……抛入天际”,作者把王小玉的歌声转换成一种视觉;3、从视觉的角度点染以色,“像放那东洋烟火……使扬起的演唱声形色兼备,十分动人。刘鹗3、作者是怎样正面表现白妞说书技艺的精妙的?赏读☆作者准确而有层次地写出了白妞演唱的节奏变化,并且多角度设喻来描摹其歌声:以人的感觉设喻,来表现声音带给人的甜润、舒畅的美感;以视觉形象设喻,来表现白妞的歌声高亢、挺拔,曲折、轻快的特点;以视觉色彩设喻,来表现声音的飞扬和美妙;以人们熟识的声音设喻,来表现歌声的清脆和热闹。宏观和微观结合,多角度运用比喻,充分展示了白妞高超的说书技艺。明湖居听书刘鹗重点语段赏析•小结:•以可摹之感描难摩之声•以有形之物状无形之声•以熟识之声写未知之声•生动比喻,沟通感觉•精彩演唱,高超技艺明湖居听书同形训练,拓展思维•听音乐,仿照课文的手法,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写下自己对这段音乐的感受。教师寄语:•忙碌紧张的现代生活,使人们逐渐失去了欣赏和体味的心情,当人们习惯了不去深思的时候,生活就只剩下了物质的奔走征逐,没有了性灵光辉。能使自己一方面在现实中求生存,一方面在精神上另有境界,才是成功的人生。——罗曼·罗兰作业布置:(1)反复诵读并至能背诵第5段,进一步感知文章的美。(2)表达:有人说,因为能够倾听,所以感到幸福。你听,琅琅的读书声,操场的喧哗,师生的交谈,迅急的风雨,悦耳的鸟鸣……仔细倾听和体会周围的这种声响,借鉴课文的描写手法,记录和描绘你的感受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