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吉安市青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是青原区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平安社会的关键时期。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正确审视我区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发展条件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出发,提出切合我区实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愿的发展目标、指导原则和总体部署,对于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激昂斗志、坚定信心,促进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在新的起点上更快更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十五”计划的简要回顾“十五”期间是“构筑新青原,繁荣东井冈”,谋求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委、区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谋划富区富民发展蓝图,促进了青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大发展,“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发展目标圆满完成。1、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十五”期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11.2亿元的基础上,2005年达到17.28亿元,比基期年增加6.08亿元,年均增长9.1%,剔除华能电厂全区国内生产总值2005年为14.51亿元,比2000年净增6.76亿元,年均-2-增长13.4%,全区经济总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政府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区财政总收入由2000年的2320万元,上升到2005年的6390.3万元,净增4070.3万元,年均增长22.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05年完成4392.6万元,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剔除华能为4.4%,比2000年提高1.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0年的1.2亿元,上升到2005年9.85亿元,净增8.65亿元,年均增长52.4%。前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1.99亿元(剔除华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0年的2.71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4.43亿元,年均增长10.3%。2、经济结构明显改善。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0年的35.7:26.1:38.2调整为2005年的22.7:47.1:30.2。在一系列支农、扶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特色农业板块迅速发展壮大,以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和山宝菌菇为主导的特色农业基地异军突起,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脱颖而出,带动了农民致富。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园区聚集效应初显,已初步形成了以建材、医药化工、林产化工、食品、机械、轻工、电力为重点的工业体系,集聚了一批关联度大、管理科学的工业企业。华能、瓯林树脂、东固工业硅、红耐金属、明盛实业等已成为拉动青原区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第三产业全面繁荣。房地产业、旅游业、商贸业、社会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步伐加快,以青原山、渼陂古村为品牌的精品旅游路线初显生机。3、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坚持以改革的方式,解决发展中的-3-问题。通过产权交易,吉安二米厂、河东开发区、东垦部分企业,成功实现改制,盘活大量闲置资产,推动了企业发展。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机关单位全面推行了公开招考选聘的用人制度,逐步建立了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的用人机制。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在全市率先成立会计中心,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实行专项资金专户管理和报账制,既降低了行政成本,又推进了廉政建设,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农村税费改革顺利推进。“十五”期末,全面取消除烟草外的农业特产税、免征农业税及附加,对种粮农民实行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对农机具实行购置补贴,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行政审批制度稳步推进。工业园区实行“无费区”管理,设立了投诉中心,营造了一个亲商、安商的良好氛围。招商引资成绩斐然。通过广泛深入实施小分队招商、驻外招商、以商招商和成功举办一系列宣传推介活动,“十五”期间,全区累计利用境外资金2821万美元,实际利用境内(省外)资金25.55亿元。4、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框架“三纵五横”初具雏形,青原大道、站前大道(正气路)、金竹大道(文天祥大道)、长征路(东井冈路)相继建成竣工,成为全市交通大道的样板。“村村通”公路建设高潮迭起,全区油(水泥)路和砂石路通村率达到76.7%。吉安大桥的建成通车促进了青原、吉州两区经济政治文化的相互交流。人居环境大为改观。通过加大城市管理专项整治力度,大力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一座依山-4-傍水的园林城市正在形成。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平方米。投资软环境逐步优化,通过开通民声通道、区长直通电话,开展形象测评和机关效能建设,着力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企业最关注、基层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有效地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井冈山大学恢复、重建获国家批复,促进了科技创新与成果的转化,正吸引着大批高科技企业落户青原。5、城乡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604元和3035元,年均增长12.8%和11.2%。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建立和完善了以经济适用房为主体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滨江新区安置房,农民一条街安置房已交付使用。居民供水、供电、通讯等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全区城市日供水能力达3.6万吨,用电普及率达100%,用水普及率达86%。手机使用率大幅度提高。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各种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购销两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43亿元,增长63.5%。6、各项社会事业日益繁荣。教育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对原有教育资源进行了战略性调整。通过对财务制度、办学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增强了教育活力,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全区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建立,组建了区卫生监督所和区疾控中心,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圩、值夏卫生院被评为全市首批“十佳”乡镇卫生院。计生工作深入开展。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管理水平,提供计生服务,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6‰以内。-5-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落实,建立健全了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完善了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帮扶机制,开展了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劳动者择业能力。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继续加强,社会政治持续稳定。二、“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形势(一)从有利条件来看。一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为我区进一步扩大开放,加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转移步伐加快,我国仍然是跨国公司投资的主选地,有利于我区稳定并扩大对外开放;国内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由于各类生产要素价格的不断变化以及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标准的不断提高,跨地区产业转移将不断加快。我区毗邻“珠三角”、“长三角”,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美,海关、商检等通关条件成熟,在吸引外来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比较优势明显。二是国家统筹区域发展的战略部署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区用好用活政策带来了良好机遇。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要求,我区经济与社会将更加协调发展,逐步扭转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共同富裕。国家已经作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并将从政策、资金、重大建设布局等方面给予支持,未来一段时期将是中部地区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期。我区是革命老区,农村人口比例偏大,贫困人口依然存在,共有省定贫困乡4个,重点贫困村13个,可以充分利用“东井冈”和革命老区的政治牌,争取上级对我区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6-三是中心城区的区位和做大吉安中心城市的战略决策为我区带来发展契机。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是省委、省政府立足江西实际的一项重要决策和战略部署。近几年,我区的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但与中心城区的要求相比,城市化水平仍显滞后,并制约了工业化进程。“十五”期间,我区以提升功能、完善环境为目标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加快城市化进程已具备相当基础。而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加快和外来流动人口的增多,客观上也将推动我区城市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可以预见,“十一五”时期,随着市委、市政府非均衡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区在完善城市配套、做大城市产业、创优人居环境方面将面临更多的优先发展契机。四是消费结构升级和旅游业快速发展将为我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机。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带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将从物质满足型向多元化发展型转变;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也将从侧重于量的增加转向更加注重质的改善,新的消费需求不断涌现,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休闲的重要方式。我区旅游资源丰富,集人文景观和自然生态为一体,“红、绿、古”三色资源交相辉映。今年,党中央作出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决策,以此为契机,市委、市政府提出把吉安市建成“江西旅游重点区,沿海休闲后花园,红色旅游首选地”的目标,将重点建设包括我区东固等三处红色旅游基地,“十一五”时期,我区将迎来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期。五是五年来区委、区政府带领和团结全区人民艰-7-苦创业所积累的经验和各方面投资积淀的基础性作用逐渐显现。作为一个新区,我区机构精简、体制灵活的特点为今后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特别是经过设区五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全区广大干群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理念,探索出了一条加快发展的路子,积累了不少推动发展的重要经验,呈现气顺、劲足、心齐、人和,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生动局面。这些思想精神方面的深刻变化,为我们今后既快又好发展提供了更为重要的条件。(二)从不利因素来看。一是工业发展平台建设滞后,将在“十一五”时期继续影响我区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以及工业化进程。二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突出体现在城市建设中带来的征地、拆迁纠纷;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引发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公共服务体系的不健全,引起部分社会成员的心理失衡等。这些问题如果处置不当,将会影响社会稳定,阻碍发展进程。三是人才、技术、资金匮乏,自身发展能力薄弱,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不足,经济增长的方式难以转变,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步履维艰。四是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力进一步加剧,全国范围内的资源消费强度不断加大使各类资源的供需矛盾将不断加大,这一问题在我区同样存在。尤其受中心城区城市规划限制,建设用地供需紧张,生态环境对工业化的制约更大。五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缺乏特色产品,将继续困扰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民收入长效-8-增长难度增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任务依然艰巨。综上所述,“十一五”时期,我们面临的将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总体上有利于全区加快发展。全区上下,唯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使命感,紧紧抓住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奋发有为,励精图治,积极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我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新局面。三、“十一五”期间总体战略构想(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建设创新青原、生态青原、和谐青原为总体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基本动力,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主线,在更高层次上深入实施工业强区、城建扩区、农业稳区、三产旺区、开放活区五大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发展质量,壮大经济社会综合实力,把青原区建成具有滨江城市特点的新型工业区、特色农业区、现代物流区、科教中心区、生态旅游区。(二)指导方针1、坚持把既快又好发展作为主题。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我们一切问题的关键。要进一步认清青原经济发展的优劣势,-9-增强紧迫感和机遇意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加快发展不停步,明晰发展思路,注重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关系,切实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实现青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区人民。2、坚持把结构调整、协调发展作为主线,突出工业、城建、商贸、旅游优势。以整体经济效益为中心,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战略上全方位地调整产业、城乡、区域结构,在发展中形成合理经济结构,以新城区工业、城建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