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坯体成型工艺二、坯釉烧成过程中受热行为三、窑炉技术四龙窑龙窑:依山而建,形如长龙,系我国古代南方制陶瓷所用主要窑型。依据山势高差自然产生火焰抽力,省去烟囱。火焰属于平焰式。下端为火膛,中间是窑室,上端为出烟口。龙窑的特点造价低廉,依山而建。热利用率高易烧还原焰。升温和降温速度较快,适于焙烧青瓷和透明釉瓷器(这些釉高温粘度低)。烧成温度达不到馒头窑所能达到的温度。木柴燃料需要量大。早期烧成温度不均。南方典型龙窑引起南北方窑炉形制差异的主要原因环境因素南方多缓坡丘陵,且绿化相对较好,是天然的建造龙窑的场地。北方馒头窑多位于华北平原,同时北方多风,适和建造有烟囱的窑炉。燃料因素南方烧柴,木柴的火焰长,因此适合建造较长的龙窑。同时南方绿化相对较好,木柴供应充足。北方烧煤,煤的火力强,但火焰短,因此适合建造窑室较小的馒头窑。同时北方植被破坏较为严重,但煤产量和保有量远远超过南方。燃料馒头窑到了宋后以烧煤为主。煤的火力强,但火焰短,正适合馒头窑的形制特点。五阶级窑又名“阶梯窑”,由分室龙窑演变而成。由若干个相对单独的窑串联而成。每个窑的地面都高于前一个窑,形成台阶。火焰由火膛升向窑顶,再经后壁底部的排烟口进入后窑,预热后窑的空气。后窑的燃料由投柴口中加入,经前窑预热和助燃后开始燃烧。阶级窑为半倒焰窑。阶级窑的特点阶级窑每一窑室是一个馒头窑,串起来是一个整体龙窑。故阶级窑兼具二者的优点。烧成温度较高,气氛可控性更强。温度升高降低速度降低,可烧高温粘度较高的石灰碱釉。窑室温度分布不均匀,隔墙较多且较厚,积蓄热损较高。六景德镇蛋形窑为景德镇地区清代烧瓷最主要的窑炉类型,因形似半个放倒的鸭蛋而得名。亦称“景德镇窑”。属于平焰窑。窑由窑门、窑室、烟囱等部分组成。窑室又分大肚区、小肚区、低温区、挂窑口、余堂、观音堂等不同的空间。蛋形窑的特点容积较大。热利用率高。容易控制烧成气氛。窑墙较薄,无隔墙,蓄积热损小。可以一窑烧不同品种的瓷器。窑室内不同部位的温度和烧成气氛均不同,使得装坯工作较为复杂繁琐。蛋形窑外观窑室的分区大肚区:因其位于窑前部最宽最高处而得名,为上等细瓷与高温颜色釉瓷装烧区。此区温度高,烧成温度为1300~1320℃。小肚区:位于窑体腰部,其高度和宽度均不及大肚区,为普通细瓷装烧区,烧成温度为1260~1300℃,略低于大肚区。低温区:为普通瓷器或低温颜色釉瓷器装烧处,烧成温度较前低,仅1170~1260℃。挂窑口:即窑室与烟囱的交界处,是控制火焰流向、流速与烟囱抽力的部位。余堂:为烟囱底部空间,是土匣或粗瓷(即渣胎碗之类)装烧区,烧成温度为1130~1170℃。观音堂:即窑背端弯隆所构成的“佛龛”式空间,从窑头处观其形似庙堂,故称为观音堂以求吉利,用于装烧窑供修窑用。窑具及陶瓷装烧方法简介窑具的定义:陶瓷烧造时对坯体起支、垫、间隔、保护等作用的器具的统称。常见的窑具有支座、支钉、、垫饼、托珠、匣钵等。支座:亦称“垫柱”,烧造时对坯体起支托作用的窑具,有筒式、喇叭形等多种。使用方法:一头插入窑床的上图中,另一头将坯体托起至一定高度,可避免瓷器因窑底温度低而出现生烧。支钉:烧造时对坯体起间隔支托作用的窑具。分三足支钉、三叉型支钉、环形支钉等。托珠:又名“泥点”,碗盘类瓷器叠烧起间隔作用,为白色粘土制成的圆珠型或长条形颗粒物,瓷器烧成时,托珠未熔融,因此不易和此次粘结,起到隔垫的作用。匣钵:对坯体起保护作用的窑具。唐以后普遍使用。匣钵的使用,避免了坯体直接接受明火时产生的落砂、烟熏等现象对瓷器造成的不良影响,使瓷器釉面光洁,受火均匀,质量大为提高。部分窑具的简图窑具的装烧方法陶瓷的装烧方法按照窑具的不同以及窑具的使用方法不同可以分为:支钉烧法。仰烧法覆烧法支钉烧法支钉烧法:将碗盘之类的器物用支钉支架起来,入窑烧成。可以将相同类型相同大小的器物用支钉间隔,叠成一摞后放在支座上。这种方法称作迭烧迭烧目的是增加装窑密度,提高产量。支钉烧法的缺点是与火焰直接接触,瓷器表面易被污染。同时烧成时支钉易粘在釉面上,影响瓷器质量。同时此次在高温是强度较低,因此迭烧量不宜过大,产量受到一定局限。无法太有效利用窑室空间。仰烧法使用匣钵。将瓷器按照正向放置于匣钵内,装窑后烧成。可以单件装匣,亦可多件装匣。其中单件装匣最保证瓷器质量,釉面不受任何影响,而多件装匣则需要将器物心部与圈足相接触部分的釉层削去,避免烧结后粘结。覆烧法将碗盘之类的器物反向倒扣只在各种式样的支圈和支垫内堆叠烧成。支圈和支垫起到内匣的作用,多用和瓷胎相近的泥浆烧制而成,可以保证和瓷器的收缩一致,不使瓷器变形。覆烧法的优点是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窑室的空间,增加堆装的密度,从而节约燃料、降低成本。同时“内匣”减小了瓷器的变形量,增加了和火焰的隔绝程度,提高瓷器的烧成质量。覆烧法的缺点是为保证器物烧成后不粘连,口沿部分的釉要削去,因此烧成的器物多为“芒口”,如定窑的瓷器。一些名贵的定窑瓷器要用金属镶嵌和装饰口沿,就是这个原因。历代窑炉的构型与烧成条件的总结(李国桢,郭演仪《中国名瓷工艺基础》,P,65.)烧成条件800℃,氧化焰,无法控制气氛900-1000℃,氧化焰,无法控制气氛可烧到1200℃,氧化焰,还原焰烧成温度可到1300℃,氧化焰,还原焰。烧成温度可到1300℃,氧化焰,还原焰。可烧到1300℃以上,可控气氛,大多用还原气氛烧成温度可控,气氛可控,温在1250-1320℃时代新石器时代早期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期商周时期战国至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明清窑炉结构露天堆烧穴窑•横穴窑•竖穴窑馒头窑出现龙窑出现北方馒头窑南方龙窑(长小于10米。坡度20度以上)北方馒头窑,南方龙窑,各种窑炉的大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