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控制方法前言混凝土结构的外观质量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的主要内容之一,《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1-2004中,混凝土结构的外观鉴定主要有混凝土表面平整、颜色一致、无明显施工接缝、表面不得出现蜂窝、麻面、非受力裂缝等缺陷项目检验。而这些缺陷却是各个施工单位在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通病。往往施工单位对结构外观质量的重视程度远小于内在质量,对这些缺陷一般在脱模后采用表面修饰来弥补,而修补后的结构表面不平整、色差仍然无法消除,给大型混凝土结构,尤其是具有标志性的桥梁、市区高架等大型建筑外观带来瘕疵,直接影响人们对建筑物的视觉美感。因此,施工单位要加强现场施工质量管理、改善传统施工工艺,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施工全过程的每一道工序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才能有效的消除结构物表面缺陷,体现结构外观美感。一、模板的重要性混凝土结构是经立模后一次性浇筑完成,定型后的结构无法再修改,而混凝土结构的形状、尺寸以及外观质量都取决于模板工程质量,因此,施工中对模板的加工、安装、表面处理等工序控制尤为重要。1、模板加工选用的材料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模板加工时背撑可用钢管、木方加固,使模板在混凝土侧压力作用下不得有一点变形,以保证结构物的几何尺寸均匀、断面的一致。2、模板加工尺寸要标准一致,边缘要整齐平整,立模拼装时要达到缝口严密,相邻模板平整无错台。对模板的支撑固定要牢固,模板的接缝和固定模板的螺栓等处,可用油膏、密封胶带、发泡剂来密封处理,防止漏浆。3、模板表面要平整光洁,对承台、墩身、立柱、系梁、盖梁等近距离外观要求高的结构部位,最好选用新模,模板的质地要求一致,以避免模板不一致带来的结构表面色差。使用钢模时要严格进行除锈抛光处理,模板多次反复使用时要严格打磨清洁处理,确保混凝土结构表面平整清洁无异色。4、正确选择使用脱模剂是消除表面色差保持混凝土色质一致的重要环节之一,往往一些施工单位忽视了对脱模剂选择使用的重要性,随意的采用废旧不洁的机油、或普通的机油、柴油涂抹模板,结果造成油迹和异色污染了结构表面,这种随意性正是影响结构外观的症结所在。工程中常用的脱模剂有模板漆、液体石蜡、无色轻质机油、食用色拉油、水质脱模剂等,其中模板漆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液体石蜡、无色轻质机油和食用色拉油。正确使用方法是将脱模剂均匀涂抹于模板表面,用量以涂匀不流淌为准,不宜过多。模板漆在没有完全干燥固化时的模板不得投入使用,以免粘在混凝土表面,影响结构的外观。二、钢筋加工的质量控制钢筋加工和结构外观质量是密切相关的,在加工过程中如忽略了一些加工细节的控制,就会造成结构表面污染和保护层不足带来色质不一,保护层偏小也是造成钢筋锈腐使混凝土胀裂的主要因素。因此,钢筋加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钢筋表面不得锈蚀,必要时作除锈处理。2、布筋尺寸要准确,绑扎要牢固,扎好后的多余扎丝要向内按,以防钢筋、扎丝露出混凝土表面,产生的锈迹对混凝土表面的污染。3、钢筋加工时要注意骨架尺寸的大小和保护层的预留,保护层厚度要适当加大,尽量控制在评定标准允许的正偏差范围。4、改善施工工艺,保护层严禁采用传统的砂浆垫块和钢筋支撑,而采用塑料固定件取代,避免在结构表面留下疤痕和锈迹。三、原材料的选用混凝土质量的稳定取决于原材料质量的差异,混凝土颜色的变化也同样取决于原材料的稳定性。因此,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稳定是控控制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关键。1、水泥水泥对混凝土的强度和颜色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水泥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的工艺差异,掺合料的品种和用量不同决定了水泥的颜色和性能。因此,所用水泥必须由同一个生产厂家采用相同的生产工艺、同一种熟料和掺合料、掺合量相一致生产的同一批产品,选用的水泥应具有强度高、安定性稳定、标准稠度用水量小、与外加剂适应性好、色泽均匀一致等特性,这样才能保证所有混凝土结构颜色均匀一致。2、集料集料的粒径和级配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和成型后结构的强度有很大影响,而集料的粗细程度、含泥量、以及集料的颜色不一致都是造成混凝土结构色差的不利因素之一,尤其细集料对混凝土结构的颜色和强度影响是很大的。工程中混凝土强度取决于水泥砂浆的强度,水泥砂浆的颜色也决定了混凝土结构颜色。细集料的颜色以及比表面积的大小变化对混凝土的颜色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如采用两种不同颜色或粗细程度差别较大的细集料对比性拌和浇筑,这两个结构的颜色肯定是不一样的,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材料用量大、来源广的大型工程拌和站和商品混凝土厂。因此,工程中必须加强进场集料的管理,对集料的产地、规格、颜色、含泥量(粉尘)加以控制,对商品混凝土厂不同来源的集料要按产地、规格、颜色不同分开堆放,单独拌和使用于不同工程。粗集料:粗集料应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连续良好的碎石,所有技术指标均要满足GB/T14685-2001技术标准,小于0.075颗粒含量(包括石粉)不得大于1%,采用粒径为5~25mm连续级配一般均能满足施工要求。对混凝土颜色影响小的灰色、碣色碎石优先选用,同一个工程所用的碎石要求定矿源、定规格、定颜色。细集料:细集料宜选用含泥量小、级配良好的Ⅱ区江砂,所有技术指标均要满足GB/T14684-2001技术标准,细度模数波动控制在2.5±0.2范围,含泥量不得大于2%,不得含有贝壳等杂物。同一个工程所用砂要求定产地、定颜色、定细度模数。四、配合比设计要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了满足设计强度和耐久性外,首先考虑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是否满足施工要求,避免混凝土出现离析和泌水造成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和水迹。为了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每方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350kg,粗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钢筋最小净距3/4和最小结构尺寸1/4,泵送混凝土砂率(中砂)易控制在40%±2,非泵送混凝土砂率易控制在35%±2,外加剂根据测定的减水率确定其用量,不宜超量,使用引气外加剂时,混凝土中的含气量不大于5%。因此,按混凝土配合比拌制的新拌混凝土必须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凝聚性、保水性和可塑性。混凝土坍落度应按施工工艺要求设计,设计时应将坍落度损失计入其中,泵送混凝土坍落度宜140±20mm,吊斗浇筑的非泵混凝土坍落度宜不大于100±20mm。施工时配合比不得随意更改,原材料不得有变化。五、施工中质量控制1、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混凝土浇筑前认真做好人员机械安排和各方面协调准备工作,使用商品混凝土时,前场和后场要有专人进行质量控制,并随时保持联系,保证混凝土供需及时性和浇筑连续性。浇筑前要做好模板、支架最后一次检查工作,检查模板、支架是否牢固,有无钢筋贴近模板等。拌和应采用强制式拌和机,严格按生产配合比施工,混凝土拌和物必须拌和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入模时的坍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方可使用。浇筑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入模高度,落差不得大于2米,不得因落差过大造成混凝土离析。混凝土必须连续浇筑,一个结构最好一次性浇筑完成,减少不必要的施工接缝。如确需要分两次浇筑时,应注意将接头预留在两块模板拼接处或明缝处,并使第一次浇筑的混凝土与模板缝相平,第二次浇筑前必须做好接头的凿毛和浮浆清理工作,避免产生施工冷缝而影响混凝土的观感质量。混凝土浇筑时,每层厚度宜控制在30-50cm,过厚则不利于混凝土中气体的排出,而使结构表面气孔增多。振捣时,要把握好混凝土振捣程度,以混凝土表面呈现均匀的水泥浆、无明显下沉和大量气泡上浮时为准,振捣要均匀,振捣间距不得大于50cm,严禁出现漏振和过振。浇筑第二层混凝土时,振动棒应插至第一层混凝土浇筑面,确保混凝土内实外光。2、脱模与保养混凝土早期养护十分重要,混凝土浇筑后模板应在48小时后拆除,且强度不小于4MPa,脱模过早不但影响结构表面的光洁度,而且影响结构外表的水化作用使表面强度降低。模板拆除后应及时用塑料薄膜或土工布严密覆盖包裹养生,不得用稻草纺织的草包草帘铺盖,以免造成结构表面色质污染,同时设立专人浇水养生,防止外表出现干缩性裂缝。在下一工序施工时,要注意对混凝土表面的保护,尤其是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时模板支架的撞击、混凝土浇筑和预应力压浆时的漏浆,极易对下部结构表面造成损坏及污染,因此在上部结构施工前,应采用塑料薄膜对下部墩身系梁包裹保护。如出现被水泥浆污染,要及时用清水进行冲洗,另外,还要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避免人为污染或损坏。3、表面缺陷修补措施由于施工中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而出现色差、裂缝、气泡、离析、蜂窝、麻面等现象。为此必须通过细致的人工修饰来弥补外观缺陷,使混凝土外观达到自然美。修补应在脱模后进行,先对缺陷表面进行清理,然后采用与主体相同配合比、相同品种水泥和黄砂拌制成水泥浆体修复缺陷部位,待水泥浆体硬化后,用细砂纸将整个构件表面均匀地打磨光洁。不得随意采用不同的原材料修补,更不得直接用水泥干粉涂抹和用水泥净浆修补,使混凝土表面再次受到污染出现色差。修补后要迅速用塑料薄膜将结构主体整体包裹养生,使修复部分与混凝土主体强度同时发展,确保修补后的浆体不与主体本身产生分层脱皮。六、结束语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要在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从模板制作与安装、脱模剂选用、混凝土原材料选用、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施工中的浇筑和振捣过程控制、拆模和养护的控制、表面缺陷修补全过程的每一个工序,采取严密的控制措施,才能有效的消除结构物表面缺陷,使大型混凝土建筑物不但有优美的造型、流畅的线条,还要具有舒适的外观,给世人以视觉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