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一、“十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过去的五年,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三年,全省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河北省委领导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积极应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全面完成“十五”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令人鼓舞的好局面。综合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全省生产总值提前实现“翻两番、三步走”第一步战略目标。2005年,初步核算达到10116.6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1.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8万元。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035.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15.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分别是2000年的2.65倍和2.15倍。在收入较快增长的基础上,集中财力办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未能办的大事。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05年粮食总产519.7亿斤,是五年来最高水平。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产业占农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60.6%提高到70%,农业产业化经营率由36.1%提高到48.5%。工业主导产业支撑作用增强,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74.8%提高到78.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4%,高于“九五”3.5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住房、通讯、旅游成为新的消费亮点。城乡二元结构改善,县域经济实力增强,城市化率由26.1%提高到37.5%。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4万亿元,年均增长14.1%,其中2003年以来年均增长26.2%。建成投产重点项目361项,完成投资2204亿元,是“九五”的1.6倍。保定汽车工业园、廊坊高新技术产业、蔚县煤电路一体化综合开发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以曹妃甸港区开港为标志,河北“一号工程”曹妃甸港区和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实现新跨越,五年新增高速公路654公里,通车里程达2135公里,在建1160公里;新增二级以上公路5875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9万公里,所有乡镇和90%的行政村通了油路。新增铁路358公里。新建港口泊位33个。南水北调工程河北段进展顺利,完成18座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解决了381万群众的饮水困难。新上电力项目12个,装机容量达到2316万千瓦,比“九五”增加724万千瓦。电话普及率由24.6%提高到52.8%,提前实现村村通电话,互联网用户达到311万户。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力度加大,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石钢、华药等一批省属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市县属国企改制面达到99%。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值年均增长13.1%,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2%。农村税费、粮食流通、投资、财政等其他改革取得新进展。扩大了22个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五年累计利用外资78亿美元,年均增长10.3%;2005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60.7亿美元,其中出口109.3亿美元,分别为2000年的3.1倍和2.9倍。对内开放成效显著,首钢搬迁等重大合作项目顺利实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累计申请专利2.8万件、取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5421项,分别是“九五”的1.66倍和1.28倍。国民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得到巩固,高中段教育规模扩大,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全省人民众志成城,成功抗击非典。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有效地阻击了疫情发生。公共卫生三大体系建设顺利推进,142个疾控项目和106个医疗救治项目基本完成。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试点效果良好,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城市大气污染、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积极效果。廊坊市被评为国家环保模范城。防震减灾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实施《建设文化大省规划纲要》,组建出版、报业、广电集团,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覆盖率达98.4%。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军民双拥共建全面推进,国防动员工作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老龄、慈善、残疾人等事业继续发展,外事、侨务和民族、宗教工作取得新成绩。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07.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81.6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3445.9元和1002.7元。就业持续扩大,2003年以来城镇新增就业1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调控目标以内。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按时足额发放,城市低保做到应保尽保。欠发公教人员工资问题得到解决,提高了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和企业工资指导线。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省市两级和164个单独统筹的县(市、区)全部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2.1万户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提供住房保障。逐步取消农业税,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750万人次。初步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整村推进和“四帮一”扶贫工程顺利实施,五年来减少贫困人口140万。扎实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全省14%的行政村进入先进行列。广大农民收入增加、负担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提升,人居环境有了较大改观。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建设勤政、廉洁、务实、高效政府取得积极进展。完成行政许可项目清理,建立健全社会公示、社会听证制度和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实施“双提”工程。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活动,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广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廊坊、唐山、秦皇岛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市。“四五”普法任务基本完成。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完善发展环境评价考核机制,创业宽松、社会文明、人居安全的良好环境逐渐形成。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刚刚过去的2005年,各条战线都取得了新成绩、新进展。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国民经济保持增长较快、效益较好、活力增强的态势;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加大支持力度,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突出结构调整主线,保持合理投资规模,扩大消费需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有所提高,发展的协调性有所改善;以“两增、两减、两分”为重点的国企改革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其他各项改革继续深化;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资金、人才、创新等方面的困难,民营经济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积极应对贸易摩擦,调整优化出口结构,狠抓利用外资大项目,加快“走出去”步伐,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大力推进城市化和“一线两厢”区域发展,促进了城乡、地区的良性互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精心组织实施十项民心工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得到巩固。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全部财政收入增长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8.8%,城镇新增就业46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8%。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胜利完成,为“十五”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各位代表!我省经济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河北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河北省人民政府,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各级干部和社会各阶层建设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冀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中直机关驻冀各单位,向关心河北发展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国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十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实践,深化了我们对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了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一是牢牢把握更快更好发展这个主题。注意抢抓机遇,实现快速发展,并把“快”与“好”辩证统一起来,坚持积极的、有作为的态度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实事求是地处理各种矛盾,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促进发展。二是把解决经济工作中的主要矛盾作为着力点。提出狠抓“四项重点经济工作”,按照“一条主线、两大支撑”的要求,加快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立足工业强省,积极谋划和实施一批立省、立市、立县的大项目,以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市化为重点,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三是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推进经济建设。着眼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一线两厢”区域发展布局;着眼于增强县域经济实力,采取扩权强县的改革措施;着眼于激发贫困地区的发展活力,实行激励性财政政策。四是统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自觉地把社会事业摆在重要位置,组织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制定科技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展开文化大省建设,推进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五是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快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大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的工作力度,采取一系列有利于促进投资、吸引外资的积极政策,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以上经验和启示,归结起来就是: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河北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定要坚持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把广大干部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干事、创业、为民上来,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一心一意地推进改革和发展。这些宝贵经验,在实践中已经产生了积极效果,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面临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资源、环境约束日益明显。科技总体实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城市化水平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改革任务相当艰巨,对外开放水平不高,体制机制问题仍是障碍发展的根本性因素。社会事业欠账较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安全生产形势严峻,重特大事故屡有发生。政府自身改革和职能转变滞后,政府工作还存在不少缺点。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戒骄戒躁,励精图治,坚持不懈地做好工作,绝不辜负人民的重托和期望。二、“十一五”时期的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面向未来,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纲要(草案)》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形势。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总体上对我们有利。特别是我国工业化中期重化工业加速发展,与我省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相吻合,有利于发展优势产业;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经济圈加速崛起,有利于发挥区位优势。只要我们抓住历史机遇,用好这些条件,积极应对挑战,今后五年可以大有作为。根据“十一五”时期的形势和任务,《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这就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主旋律,紧紧围绕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推进和谐河北建设两大主要任务,深入实施科教兴冀、两环开放带动、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加注重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更加注重完善体制机制,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升综合竞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纲要(草案)》最鲜明的特点,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其本质要求就是实现既快又好的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做到五个统筹的发展。实施好“十一五”规划,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必须牢牢把握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强化统筹的意识、和谐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纲要(草案)》明确了在实践中需要遵循的指导原则,其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