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越轨与社会控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四章越轨与社会控制第一节越轨行为第二节社会控制的概念与类型第三节社会控制体系社会越轨是一种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社会控制则是对它的校正。社会越轨有不同的类型,有各自产生的原因。我们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社会越轨实行不同的社会控制。第一节越轨行为一、越轨的定义及类型(一)社会越轨的含义社会越轨(socialdeviance),亦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二)社会越轨的类型(1)违法行为。(2)违警行为。(3)违规行为。二、社会越轨产生的原因(一)生物学解释(二)心理学解释(三)社会学解释(一)生物学的解释最早提出者:龙勃罗梭(C.Lombroso)观点:把人类生物、生理方面的特征作为社会越轨的原因,又称体质理论(体态理论和染色体理论)。体态理论又分三种:内容型中胚层型外胚层型染色体理论:XYY染色体异常(二)心理学的解释提出者:弗洛伊德观点:人格由三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有一个协调、平衡的关系。社会越轨产生的原因是人格中的超我和自我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破坏了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使本我得不得应有的控制,从而导致个人的越轨行为。(三)社会学的解释(标签理论、差异交往理论、失范理论和文化传递理论)共同特征:主张从社会环境、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研究社会越轨产生的社会原因。►标签理论植基于符号互动理论,认为越轨行为是社会互动的产物。标签理论主要探究越轨行为产生的过程而非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认为一个人所以成为越轨者,往往是因为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在父母、老师以及社会组织处理个人的越轨行为时,被贴上诸如坏孩子、不良少年的“标签”,而这些标签是一种社会耻辱性“烙印”,它将越轨者同“社会的正常人”区分开来。►而被贴上“标签”的人也在不知不觉中修正了“自我形象”,逐渐接受社会对其的不良的评价,并开始认同他人的观点,确认自己是坏人,进而被迫与其它的“坏人”为伍,进行更加恶劣的越轨行为。久而久之,越轨行为者愈陷愈深,最终无法自拔。标签理论强调社会对越轨者的反应,包括训斥、责骂、歧视惩罚等,认为社会的反应是促使初级越轨者最终陷入“越轨生涯(deviantcareer)”这一无底深渊的重要原因。贝克尔(H.Becker)和莱默特(EdwinM.lement)的标签理论►标签理论植基于符号互动理论,认为越轨行为是社会互动的产物。标签理论主要探究越轨行为产生的过程而非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认为一个人所以成为越轨者,往往是因为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在父母、老师以及社会组织处理个人的越轨行为时,被贴上诸如坏孩子、不良少年的“标签”,而这些标签是一种社会耻辱性“烙印”,它将越轨者同“社会的正常人”区分开来。►而被贴上“标签”的人也在不知不觉中修正了“自我形象”,逐渐接受社会对其的不良的评价,并开始认同他人的观点,确认自己是坏人,进而被迫与其它的“坏人”为伍,进行更加恶劣的越轨行为。久而久之,越轨行为者愈陷愈深,最终无法自拔。标签理论强调社会对越轨者的反应,包括训斥、责骂、歧视惩罚等,认为社会的反应是促使初级越轨者最终陷入“越轨生涯(deviantcareer)”这一无底深渊的重要原因。贝克尔(H.Becker)和莱默特(EdwinM.lement)的标签理论►人的犯罪行为是在交往的互动中习得的。犯罪行为的习得主要发生在与犯罪者关系密切的群体中。►在这种群体中,群体成员频繁接触,其中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都会在互动中被学到,这种接触是不同接触►人们之间在个人特征或社会情境方面的个别差异,只有在他们影响到差异交往或者与犯罪模式进行接触的频率和一致性时,才能引起犯罪。►文化冲突是差异交往的根本原因,因而也是系统的犯罪行为的根本原因。萨瑟兰差异交往理论(犯罪社会学理论、随异交往说)►迪尔凯姆提出的最为著名的概念之一就是“失范”(Anomie)。失范也称为社会反常态,指价值观发生冲突、趋于淡漠,甚至消失的社会状态。►迪尔凯姆认为,当现有的社会结构不再对个人的需要加以控制时,失范的状态就会产生。失范是社会的一种状况和特性,而不是指人的一种状况。在这样的社会状态下,犯罪和其他社会问题(如自杀)将易于产生。默顿的社会失范论►Meton失范论图解►目标手段适应方式►1++遵从►2+–革新►3–+形式►4––逃避(“退却主义”)►5++反叛►(+代表新的)►默顿指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基本上都是少数民族和穷人,他们可能以以下五种方式对其社会失范的困境作出反应:(1)遵从(附和),即认可文化所倡导的目标,又运用社会所认可的合法手段来实现这种目标。(2)革新(创新),即接受文化所倡导的目标,但拒绝社会所认可的手段。(3)仪式主义(形式主义),即接受社会所认可的手段,但拒绝文化所倡导的目标。(4)隐退主义,即既拒绝文化所倡导的目标,也拒绝社会所认可的手段。(5)反叛(反抗),即拒绝文化所倡导的目标和社会所认可的手段,并代之以新的目标和新的手段。塞林的文化冲突理论►不同的民族、阶层、地域的人的信仰、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各不相同,当不同集团的利益和目标发生矛盾时,往往引起冲突,导致越轨。►塞林认为容易产生文化冲突的行为有四种:►(1)当某个文化集团的文化法律规范被扩展至另一个文化集团的领域之时。►(2)当某个文化集团的成员迁移到另一个文化集团的领域时。►(3)在相邻两种文化领域的边界结合处。►(4)当社会结构由简单趋于复杂化、文化价值由单一趋于多元化之时。►亚文化理论又称文化传递理论,试图从人们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寻找越轨行为的原因,其特征是将越轨行为也视作一种文化所规定的社会行为。►该理论认为,与社会主流文化不一致的较小的文化组成部分就是亚文化,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内部包含着许多亚文化,每一亚文化都有自己不同于主流文化的独特的目标和价值。共享某一亚文化的群体就是亚文化群,它是主文化群的一个分支。科恩的亚文化群理论特征:►(1)它们是主体社会中可以辨认出的组成部分,在某些方面(而不是所有方面)不同于主体社会。►(2)作为主体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至少服从该社会的一部分准则和法律。►(3)作为与主体社会有显著差异的集团,它们为其成员规定了自己所特有的行为规范。►(4)它们是一个发挥某种功能的单位,也就是说它们至少能够为了某些目标而作为一个整体行动。►(5)它们意识到自己是在某些方向与主体社会相离异的单位。三、社会越轨的控制社会越轨,作为一种违反社会规范的社会行为,是社会控制的主要对象。但是,社会越轨有消极性、积极性和中性三种不同的性质,对这三种性质的社会越轨要做具体分析,做不同程度的控制。一、什么是社会控制控制(control),具有支配、调节、抑制、管理等含义,从其本义上讲是指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运动过程及运动结果进行调节、引导和管理的行为过程。第二节社会控制的概念与类型美国社会学家罗斯(E.A.Ross)社会控制分为三类:(1)对于意志的社会控制;(2)对于情感的社会控制;(3)对于判断的社会控制。二、社会控制的特征及类型(一)社会控制的特征(1)社会控制的普遍性与阶级性。(2)社会控制的统一性与强制性。(3)社会控制的多重性与闭环性。(二)社会控制的类型(1)积极性控制与消极性控制。(2)硬控制与软控制。(3)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4)制度化控制与非制度化控制。(5)宏观控制与微观控制。三、社会控制的功能(P283)社会成员由于各自的社会地位不同、自身的素质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社会需要和社会利益,他们对社会事物的看法及因此引发的行动彼此不可能完全一样,而是呈现出多样性。调适成员社会行为规定各方权利义务协调彼此之间关系社会控制体系是一个系统,是通过社会的组织、制度、文化等控制手段,及社会控制的决策、实施、监控和反馈等过程的运转来实现的。第三节社会控制体系一、社会控制手段(一)组织控制手段(1)组织指令。(2)组织规章。(二)制度控制手段(1)政权。(2)法律。(三)文化控制手段(1)伦理道德。(2)风俗习惯。(3)信仰信念。(4)社会舆论。二、社会控制过程(1)决策环节。(2)实施环节。(3)监控环节。(4)反馈环节。三、社会控制的度“度”,用来表明事物大小、强弱、高低等特征的程度或限度。社会控制的度,则是指社会规范对社会行为限制的程度。适度的社会控制对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社会控制的度的三个维度(1)控制力度(社会成员活动空间的大小)。(2)控制刚度(越轨行为受制裁的可能性强弱)。(3)控制网络致密度(社会规范的严密程度)。(二)考察社会控制是否适度的三个角度(1)历史的角度——社会控制是否符合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2)社会稳定的角度——社会是否有序,人民是否安居乐业。(3)社会成员自由程度的角度——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允许社会成员的自由。(三)适度社会控制的意义欠度控制不利于社会稳定,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维系。过度控制不利于社会成员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社会的运行与发展。适度社会控制才能既发挥社会控制维系社会秩序的基本功能,又能充分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社会行为是如何受到制约的?2.社会控制与个人自由的关系是什么?3.何谓适度的社会控制?4.试分析社会越轨的功能。5.试以失范理论分析我国当前社会的社会越轨。思考问题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