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河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序言“九五”期间,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我市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扶贫攻坚这个中心,集中力量打好扶贫攻坚战,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提前一年实现了“八七”扶贫攻坚目标,完成了“九五”计划发展的主要任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民综合经济水平得到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规模扩大,粮食、甘蔗、水果、肉类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年平均增长分别达2.3%、8.1%、15.6%和7.4%;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的发展突出,有色金属、机制糖、化肥、水泥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加,年平均增长分别达13.8%、19.2%、3.5%和3.0%;市场有效供给能力增强,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长13.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9.9%,比“八五”期末提高1.96个百分点。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整顿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放开面达73.5%,基本实现三年扭亏增盈目标;对外开放、对外贸易、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非国有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就,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得到缓解。科技与经济结合步伐加快,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教育、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普九”人口覆盖率达56.9%,电视人口覆盖率达70.4%;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力度加大,环境整治和生态工程建设成绩显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贫困人口发生率下降至6.23%。“九五”时期的成绩是可喜的,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产业规模偏小,技术含量低,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缓慢,有色金属矿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严重,城镇化水平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金融、证券、人才、咨询等要素市场发育缓慢,对外开放步伐不快,经济外向度较低;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仍有距离,社会治安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新世纪初叶,我地区经济社会正处于初级发展向更高目标迈进的重要时期:基本解决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正进行着巩固扶贫成果,向小康迈进的新的历史进程;初步完成了通路、通电、通讯、通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努力构建着大通道、大流通、大通讯等现代网络工程;初步奠定了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正向着特色产业、优势经济、由总量增长向质量转变的方向发展;实现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正努力构建着科教兴地的支撑体系。我市“十五”计划,是在正确把握这一重要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制定的。计划根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会议精神,从河池地区实际出发,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是全地区各族人民面向新世纪的行动纲领。一、指导思想、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决执行党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三大战略、六大突破”重大决策,抓住西部大开发、龙滩水电站建设和西南出海大通道建设的历史性机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巩固扶贫攻坚成果,推进小康建设进程为重点,以群众增收、财政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项目为载体,以大开发统揽全局,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快产业升级,不断增加经济总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坚持实施“科教兴地”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全面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二)发展定位依据自身的优势和条件,新的世纪,通过艰苦奋斗,加快发展,我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在全区处于中上发展水平,力争成为:——广西及华南重要水电能源基地和有色金属材料基地。——广西生物多样性和代表性的重要种养基地。——广西后起的最具特色和魅力的旅游基地。——珠江上游生态建设和保护的重要区域。——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南贵昆经济区中的重要角色。(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十五”期间,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区前列,人民生活摆脱贫困达到小康;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重大突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大,体制创新、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连通省道、国道,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基本形成;科技教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国民素质提高;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绩,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主要预期目标经济总量。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按2000年价格计算)达到220亿元,年均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528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亿元,年均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率达到37.3%左右。全地区财政收入(含上划中央)23.3亿元,年均增长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亿元,年均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亿元,年均增长13%。货物进出口总额3100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3000万美元,年均增长11%左右。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经济结构。2005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调整到25.4:36.8:37.8,其中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31.8%,工业化率达1.22%;城镇化水平达到30%;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0.6%以上。科技教育。“十五”期末,主要工业行业、主要农业产业的技术装备接近或达到国内“九五”时期的先进水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85%。全地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90%,人口覆盖面达85%,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8.5%,初中入学率90%。可持续发展。到2005年,全地区年末总人口控制在398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有林地面积增加到101.7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4%(含灌木林)。工业推行清洁生产,污染源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全地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11万吨以内,工业废水处理率为98%,工业废气处理率90%。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状况得到基本控制,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保护。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5%和7%。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2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18平方米。城市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9.5平方米。城乡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比重15%。电话普及率18部/百人,电视人口覆盖率8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下。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及失业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控制在3%以下。建立适应全民多层次需求的卫生保健体系,农村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二、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布局、产业发展“十五”经济建设必须始终贯穿结构调整这一主线。要在结构调整中合理布局区域经济,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一)构建两大经济带根据我市现有基础、资源优势、生产力布局特点和经济发展的方向、重点,努力构建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具有一定规模和创新能力、竞争能力且相互涵盖的两大经济带。西南出海大通道暨黔桂铁路沿线经济带。含南丹、河池、环江、宜州、罗城二市三县。该经济带要紧紧抓住西南出海大通道建成的新契机,借助地改市机遇,加快发展中心城市,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进一步突出、完善金城江市经济、文化中心和带动三大产业发展的功能。充分利用其承东启西、接东纳西的特殊区位及日益增加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加快发展提升已有一定基础的化工、制糖、建材、机械工业,尤其是有色金属采选冶及深加工、精加工工业。加快发展壮大百里特色种植长廊及香猪、香牛、瑶山鸡等特色养殖业,建设桂西北现代农业实验区。加快发展以刘三姐为品牌的旅游长廊,开发自然风光与民族、民风、民俗特色相融合的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地区特色市场f,建设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有色金属产品市场,构建我地区的商贸交易中心,建设技术、人才、劳动力、信息咨询等要素市场,完善市场经济体系。红水河流域经济带。含天峨、凤山、东兰、巴马、大化、都安六县。该经济带要紧紧抓住龙滩水电站建设的历史机遇,舞起龙滩水电站龙头,按照我国重要的水电基地和桂西北山水园林旅游城市的格局,高起点、全方位地推进天峨县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利用已建成的红水河大化、岩滩、百龙滩水电站和即将投资建设的龙滩水电站丰富的电力资源优势,构建我地区乃至广西最大的水电产业基地,以带动红水河流域冶炼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建材业和医药工业的发展。发挥红水河电站库区水面、山地资源和农林牧土特产资源丰富的优势,以构建红水河流域经济林果生产、畜牧业生产、水产养殖业生产为重点的生态特色农业开发带。开发红水河电站库区旅游、长寿旅游、岩溶地貌旅游资源,结合红水河生态环境建设与整治,构建具有桂西特色的观光、科考、探险、度假为重点的红水河生态旅游区。加快红水河库区流域堤岸整治、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河岸坡面绿化等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构建珠江上游最大的生态保护区。完善通航设施,逐段开通红水河航运,建设沿红水河公路,构建上连云贵,下达港澳,沟通两翼山区腹地的交通网络。通过发展,使红水河流域经济带成为我地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态重建示范带和新的经济增长带。(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依靠科技,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具有本地优势和特色的种养业及其加工业,积极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十五”期末,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0%以上,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普及率达90%以上;优势农产品基本实现产业化经营,农业专业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农业生产结构趋向合理;农产品商品率大幅度提高。扩大高产、优质粮食作物生产。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每年稳定在540万亩左右。建设“吨粮田”,把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提高质量作为粮食生产的主攻方向。“十五”期末推广优质玉米单交种植面积和优质谷种植面积分别达到60%以上,推广水稻杂交种、玉米杂交种分别达90%、60%,全地区粮食总产量达126万吨,年均增长1.0%。调整优化农业种养结构。围绕两大经济带,在巩固、完善和发展现有的八角、油桐、油茶、山羊、银鱼等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培植、建设两大特色产业和八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培植我地区最具有发展潜力且特色、优势明显的野生山葡萄、桑蚕两大特色产业。继续走以龙头企业带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之路。——野生山葡萄产业。发挥我地区特有的野生山葡萄资源优势、特色优势、品牌优势,以罗城、都安、宜州、大化四县市为重点,带动周边县市发展,到2005年全地区野生山葡萄面积发展到25-30万亩。以山葡萄种植业带动葡萄酒业的发展,把野生山葡萄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桑蚕产业。以宜州、环江、罗城、凤山、东兰等县市为重点,“十五”期末全地区种桑面积发展到30万亩。同时,扩大蚕茧加工规模,提高品种档次,努力把我地区建设成广西最大的桑蚕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八大农产品生产基地。——蔬菜生产基地。宜州、河池、罗城、环江等县市以高等级公路为轴线,其他县以县城郊区为基地,鼓励和引导农民生产高价值蔬菜作物,“十五”期间全地区年蔬菜种植面积达150万亩以上,拓宽农民生产、增收新领域。同时,抓好蔬菜加工、保鲜、包装等配套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油葵基地。以河池、环江等县市单季稻种植区为重点,计划3年内全地区油葵种植面积发展到10万亩,建成广西最大的油葵生产基地。——糖料蔗“十五”时期要着力改善品种,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扩大“吨糖田”建设规模,全地区年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45万亩,总产量达250万吨。——竹子生产基地。以天峨、环江、南丹、罗城以及红水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