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污染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方案Analysisandresolventofwaterpollutioninrural【摘要】简述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及成因,结合国外污水处理的实践,提出解决农村污水问题应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因地制宜,以分散型、小规模生物或土地处理技术为主,合理利用水资源,使我国的农村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关键词】水污染农村现状生态环境对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此带来的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水环境保护和污水处理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忽视了占全国总面积近90%的广大农村。从而致使农村环境问题日益恶化,而水污染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呈现出迅速恶化趋势。随着国家对小城镇污水处理的日益重视,农村污水处理也提上了议事日程。以最低的建设和运行成本,实现农村、小城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改善的同步进行是我国农村水环境保护的关键问题。一.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近二十年来,虽然我国污水处理厂不断兴建,污水的处理率在不断提高,但主要集中在城市,全国大部分农村的污水得不到处理。《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摘要》和《“十五”城镇化发展重点专项计划》要求,200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要达到45%,其中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要达到60%。然而,我国农村及小城镇日排污水约1.37亿t,数亿人饮用受有机物污染的水源,我国患病人群的88%,死亡人群的33%与生活饮用水不卫生有直接关系。农村污水的乱排放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是小流域的主要污染源。国家《环境质量公报》显示,2002年全国七大水系属Ⅳ类、Ⅴ类、劣Ⅴ类水质的监测断面占70%以上;全国10座大型水库70%为Ⅳ类、Ⅴ类、劣Ⅴ类水质;全海域共发生赤潮79次,累计面积超过10000平方公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0亿元[1]。由于农村大量生活废水未经处理排入各种水体,加上公共设施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同时许多水源地、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都在农村地区,因此改善农村地区的水环境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已相当严重,若不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理措施,将对地下水构成更为严重的威胁,对人体健康构成更为严重的危害。二.农村水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1.农业生产本身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往昔的农家肥等有机肥料被农药、化肥的广泛使用所取代。近20年来,我国化肥的亩使用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亩使用量的一倍多。目前,我国农业每年的化肥使用量已经超过4000万吨,而利用率却只有30%—40%。农药的年使用量达120万吨以上,其中10%—20%附在植物体上,其余都散落在土壤和水中。并且,农药化肥和地膜的使用量有逐年大幅提高的趋势。这不仅带来了土壤的板结、酸化、土质和肥力的恶化,更重要的是化肥、农药等污染物通过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地表水体,引起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与此同时,又渗入到地下水中,严重影响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并且,近年来畜禽养殖业从农户的分散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畜禽类的污染面明显扩大。据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23个省市的调查,90%的规模化养殖场没有经过环境影响评价,60%的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相关的屠宰场、孵化场往往直接将动物血、废水、牲畜的粪便、蛋壳等倾倒入附近的水体,导致大量的N、P流失和河道的水体变黑,富营养化严重。2、乡镇企业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并且以小型工矿和乡镇企业为主的经济区域会越来越多。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污染已使全国16.7万km2的耕地遭到严重破坏,占全国耕地总量的17.5%。这些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效益较差、能耗较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并且企业技术含量低,尤以造纸、纺织、煤炭、非金属矿制品、化工及食品加工业为主。其中,造纸业的废水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44.9%。乡镇企业领导和职工的环境意识淡薄,整体环境管理水平落后,工业布局不合理。使其环境呈现出脏、乱、差的局面,流经乡镇企业区域的河流水质往往较差。并且,由于乡镇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多采用土法生产,直接污染严重。3、农村生活方式和农村水处理设施欠缺。目前,农村居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生活方式并没有随之发生变化,还是按照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如:生活污水直排、随处泼洒。由于农村地区的居民居住分散,不可能对生活污水进行统一处理,所以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对水资源的污染呈上升趋势。4、人们的环境意识薄弱基层民众对环境危害的源头和危害程度往往认识不清,比较看重是有形的经济利益,而对潜在的环境危害往往忽略掉。环境危机和环境保护意识十分淡薄,甚至没有。一些城市的重污染企业,就钻了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不强、政府执法力度不够的空子,逐渐由城市转往农村。从地方政府的环保意识来看,许多地方政府以发展经济为首要目标,忽视对环境的保护[2]。三.解决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对策1.生态农业对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种植,应加快研制出高产、高抵抗力作物,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鼓励施用天然肥料和实施秸杆还田技术。发展资源循环型农业、有机农业;实行生态平衡施肥技术和生态防治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化肥和农药的施用;大力推广先进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用肥的利用率,实现水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源上制止农业污染,使农业生产体现出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并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改以往的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依靠科技提高农业生产率的精密型的生态农业生产。强化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综合治理,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处理,鼓励建设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如红壤丘陵区的“顶林、腰园、谷农、塘鱼”的生态模式以养猪为纽带,实行种养结合,建立饲草—猪一沼、菇一果、粮—鱼、珍珠的食物链,定量调控结合链环的饲料配置,粪尿投放,制沼育菇和塘淤返田,提高了系统生产力,减少了废物产生量和非点源污染[3]。2.规划、合理安排企业布局对于乡镇企业,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并将这些措施与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区域布局结合起来。对乡镇企业带来的污染物集中处理,也就是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厂。在这些活动中,政府的引导和督促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合理规划乡镇企业的同时,政府还要注重小城镇建设规划。应制定有利于水环境污染防治的经济技术政策及能源政策。鼓励发展对水环境无污染、少污染的行业和产品,提倡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工业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的进程。加快企业改造升级,促进乡镇工业规模化、集约化,对水源地等敏感区域影响较大的乡镇企业,严格限制,实行关、停、并、转、迁。结合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好乡镇级的环境保护规划,并重点制定乡镇企业环境污染治理规划。3.水污染处理设施建设,提倡农村社区污水的处理和资源化加快废水排放和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以政府投资为主,筹集民间资金为辅,加快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尽量做到水的循环利用,提倡节约、高效用水。开发推广适合我国农村实际,高效、低耗、低成本的污水处理技术。如利用生态技术处理污水,比较成熟的方法有土地处理、氧化塘、湿地处理等。氧化塘包括厌氧、兼性、好氧等类型,具有广谱、高效、稳定的净化能力。土地处理系统是将污水经过土壤—生物系统,去除污水中的营养成分和污染物,出水水质等于或超过传统三级处理的出水水质,同时没有污泥处理的问题。土地处理系统主要有慢速灌溉、快速灌溉和坡面径流三种类型,在适宜的污染负荷条件下,对总磷、总氮的去除效率超过70%[4]。4.尽快制定农村污水处理相关的技术政策和法规我国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政策和法规尚属空白,由于缺少政策法规的支持,我国有些地方建设小城镇和村镇污水处理厂依旧沿用大中型污水处理厂的标准,虽然地处远郊区甚至边远山区,却不考虑当地实际,导致污水处理厂迟迟无法开工建设,或者“建的起、转不起”。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生态环境意识解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是让全民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有效形式宣传、普及生态知识,强化生态环境意识,在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提倡生态文明。加强对农民施用农药、化肥、节水灌溉等方面的科普教育四.结语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应该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处理方式,切忌照搬照抄和盲从。不宜片面强调大集中的处理方式,应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城乡总体规划、污水收集系统的实际情况,以及排水和再生水利用的去向等适当选择处理方式[5]。我国水资源紧缺,农村应实行开源节流,以节流为主的水资源政策,大力推进污水资源化。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应不仅是水污染控制的需要,同时也为缺水地区农村提供第二水源。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节约新鲜水资源的同时,提高中水的利用率,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负荷。参考文献[1]吴祥禄.农村水环境治理迫在眉睫[J].华夏星火2003,5.[2]李贵宝.中国农村水环境恶化成因及其保护治理对策[J].南水北调与科技2003,1.[3]董维红.我国农村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J].世界地质.20(1).[4]国家环境保护局标准司编.城市污水土地处理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5]杨鲁豫等.适宜中小城镇的水污染控制技术[J].中国给水排水.2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