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第六讲_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讲: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新闻采访的一般方式包括座谈、面访和现场观察。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提问、倾听、观察和记录。本讲主要讲解这4部分内容。第一节采访中提问的方法新闻事业是一个跟人打交道的行业。大约有95%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也就是向人提问题——为基础写成的。——《怎样当好新闻记者》提问质量的优劣、水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新闻采访与写作整体活动的成败。例1:记者:拿了冠军队员们高兴吗?教练:都挺高兴的记者:那你高兴吗?例2:记者问谭钟亮:“你奋斗了二十多年,参加了四届奥运会,而只获得了一枚铜牌,你觉得你有愧祖国吗?一、提问的类型(一)开放式提问是指所问问题比较笼统,被采访者的回答范围广泛、发挥余地较大的提问方式。较适合人物专访、特写,能提供有人情味的材料;也适于采访那些健谈、长于思考的采访对象。案例:于丹采访.f4v(二)封闭式提问(闭合式提问)是指所提问题比较具体、被采访者的回答范围狭小、指向性强的提问方式。对采访时间有严格限制,或采访对象不善言辞,可用这种一问一答式的访问。案例:周立波采访姚明1.f4v在一次具体的采访中,记者应将两种方式交替使用,采访开始时,一般先提开放式问题,形成融洽的气氛;然后过渡到闭合式问题,深入挖掘材料。二、提问的方式1、开门见山——正问法适合的场合:(1)采访对象十分忙碌(2)采访对象是记者熟悉的人(3)演播室、记者招待会等特殊场合的现场提问2、旁敲侧击——侧问法适合的场合:(1)采访对象心里有顾忌,不愿谈(2)采访对象不习惯接受采访,不善谈一般是在正面问不能奏效的情况下用。例:《面对面》王志采访杨振宁,就他老夫少妻的问题提问。3、明知故问法(1)激将法“要我谈”转变为“我要谈”案例:法拉奇在采访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时,第一句话就说:“我要告诉你,先生,你是伊朗的新沙皇......”(2)错问法“你是个商人,判断成功的标准更多是钱,是吗?”王志问默多克。反问法适用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和高傲不屑谈等采访对象。4、设身处地——设问法“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5、穷追猛打——追问法适合的场合:(1)彻底弄清某一事件的来龙去脉(2)挖掘典型的事例和生动的细节(3)探寻关键的实质性材料及访问中的疑点案例1:央视《面对面》栏目之《王岐山:军中无戏言》一段落:(1)王志:我们眼里看到一个很镇定的一个市长、一个很坚定的市长。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北京感染的人数在不断地上升。王岐山:这个传染病它有一个规律吧,我觉得这个事情,我刚才说了,谁去预测这个数字?在当前这个条件下,谁都近乎于是一种赌博,是危险的。但是说实在的我们也在分析,并不是完全没底数的。(2)王志:什么底数?王岐山:就是说增长总有一个头,增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要逐渐回落的。我相信我们这些措施,这些人为的工作都不是白费的。(3)王志:预期是多少?王岐山:我现在不想说做这种赌博式的预期回答,不想回答。因为什么?确实我不想预期,现在起码向市民做这种预期,是要严肃而负责任的。我没有相当把握的时候,我不会讲这种话。(4)王志:你上任的时候,我看了这个数字是当时是300不到400。王岐山:对!(5)王志:昨天的数字是2705。王岐山:对!(6)王志:那跟你的严厉措施这是成反比的,说明什么问题?王岐山:传染病有潜伏期,传染源是在我的措施中逐渐的被切断,隔离是一步一步的在被隔离,社区的卫生状况包括社区整个组织、有防的组织是刚刚建立起来,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应该非常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的措施,要对今后的十天起作用,不能对当天。如果说现在我们有一种措施,能够今天布置下去,当天就解决了。我们面临的就不是一场严峻的斗争。(7)王志:那我能不能这样预期十天之后一定降下去?王岐山:我相信十天之后,起码我们可以讨论这个问题。三、提问的要求——“六要”1、提问要简洁、自然一般情况下,不要同时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2、提问要具体p99案例: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主持人敬一丹在石家庄签名售书时,一记者采访她时曾提问:“你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新闻舆论监督作用,你怎样处理生活和事业的关系?”当时敬一丹听后回应说:“你的问题太大了,恐怕我回答不了。”记者要善于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可感的问题。案例:“朱总理,你对你上任以来,对你的工作怎么评价?”“朱总理,您上任、就任以来,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最不高兴的事情是什么,最满意的事情是什么,最不满意的事情是什么”美国的新闻学专家梅次勒举例分析说:对一个酒鬼戒酒以后的采访:“你认为嗜酒是不是一种疾病?”这样的提问只会让采访对象的回答同样的抽象和无聊。相对而言,记者所需的是支撑抽象的具体细节,一位编辑称其为具体的栩栩如生的意象。对刚才那个戒酒的酒鬼的提问,如果变成“能不能谈谈你在嗜酒的这15年中总共喝掉了多少酒精’’这样的问题,就可以说采访做到了另辟蹊径,颇有创意。这计算起来可不太容易,‘但答案的戏剧成分很强:“葡萄酒、啤酒、威士忌加起来大概有2000加仑,为此我失去了50个工作、两个老婆、11辆轿车,以及相当大程度的自尊。”3、提问要挖细节记者的采访就是为了挖掘完整的故事,而细节是故事中最为重要的元素,堪称故事的“血肉”。“你能谈谈自己最深刻、最难忘的一次经历吗?”、“你能不能把撞车时的场景描述一下?”“还记得你们第一次约会的那个时刻吗?”4、提问要尊重对方,注意语气案例: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刚刚批阅完文件,顺手把笔放在桌上,就接受一位美国记者的采访。美国记者看见桌上放的是一支美国生产的“派克”钢笔,便不怀好意地问:“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完,笑了笑,朗声答道:“提起这支钢笔,那可说来话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钢笔,是一位朝鲜朋友抗美的战利品,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想谢绝,谁知那位朋友说,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便受下了这支贵国生产的钢笔。”那记者听候窘得面红耳赤,一句话也说不上来。记者在采访中要有礼貌,要尊敬对方,懂得最起码的礼节,提问的语气要委婉,态度要真诚、客观、不带个人倾向。不要轻率地提尖酸刻薄的问题,如果摆出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的架子,非但完不成采访,反而陷入被动。5、提问要看情况、看对象6、提问要有逻辑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表面到本质,层层递进。采访问题要根据采访目标设计,各问题之间可以是并列、递进、转折等关系,但应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逻辑顺序。采访就像剥洋葱,逐渐达到核心;洋葱还有一种品质,它是有味道的,这种味道对观众会产生刺激作用。——王志四、提问时应注意1、切忌庞大笼统①撒大网如:“请您向我们的电视观众说几句话好吗?”“请您谈谈今后的一些打算?”“你有什么感想?”、“你此刻的心情如何?”等。②不能把握要点,所问不明确,模棱两可。“总理,你对你上任以来,对你的工作怎么评价?”防止两种偏向:1明知故问。在采访中,记者要提出一些观众迫切希望知道的东西。例如报道火灾等突发事件,新闻导语已经讲清了时间,观众迫切需要知道的是火灾原因及损失情况,而记者还喋喋不休地询问目击者是在什么时间看到起火的等等,这就是重复、是画蛇添足式的提问。2追查逼供。p101问:近来蔬菜供应已经十分丰富了,是吗?答:是的。问:价格比过去便宜了,对吗?答:对。2、提问要有深度,不可浅尝辄止。在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提问,比如问一个运动员“您想不想拿金牌”;问一个高考的学生“你想不想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问一个刚搬进新居的居民“搬进新居你高兴吗”。这类提问采访前活跃气氛是很有用的,但出现在正式的采访中就显得多余而无价值了。哪个运动员不想拿金牌?哪个学生不想考上理想的大学?哪个居民搬进新居不高兴?太平淡的问题不应该也不适合出现在屏幕上。3、重视情绪控制①记者情绪的自我控制②记者对采访对象情绪的控制记者的言谈举止、装束、聊天氛围的把握。我的采访对象哭了怎么办?我可以拥抱他们吗?我哭了又会怎么样?作为记者,哭泣不会使他受到冲击和伤害。如果长期不能感受心痛,而且也不能传达这种痛苦,这种对人性的疏远就会导致新闻工作者的失败。(BY塞缪尔•G•弗里德曼<致年轻记者>)图说提问策略紧急情况的提问:5W+H你提问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提问1.建立人际关系·打招呼·引入话题2.搜集信息·询问事实·咨询意见3.教育对方·让对方思考·提醒对方注意4.打动对方·让对方感同身受5.了解对方人品·观察第二节观察的方法案例:著名记者柏生为采访刚刚落成的毛主席纪念堂,竣工前曾到现场仔细观察过好几次。纪念堂从设计到施工至落成,中间有些改动,比如北大厅,原设计装灯125盏,但最后落成是110盏,由于柏生坚持到现场观察,发现了书面材料上的数字与实际安装数的差错,及时予以更正,从而避免了报道的失误。一、观察在采访中的地位与作用观察是一种相对独立的采访形式。观察是特定情况下的唯一采访形式。观察的作用:1、可以获得新闻线索。2、可以获得真实材料。3、可以获得现场材料。4、可以获得细节材料。二、记者观察的类型与特点1、记者的观察可分为三个层面:宏观观察——对国际和全国形势的观察;对某一行业、某一领域总的发展前景、变化形势的观察。中观观察——对本地、本系统和外地、外系统的观察。微观观察——对某一具体人物、事物、场景的观察。2、记者观察的特点:综合性新鲜性灵活性三、观察的对象与角度1、观察的对象A、对人物的观察对人物外貌、穿着、神态、风度、表情、动作等,仔细观察。老记者吕齐曾对一位自学成才的农民进行观察采访,结果写出了精彩的报道:“戴退了色的草绿色军帽,脸长方,鼻高嘴大,眼细。穿玫瑰红的背心,肌肉有力,呈黑红色。背心前的‘月牙’处插一支黑色自来水笔。下部穿兰色卡尼裤子。光脚,穿破旧的军鞋。坐着谈话时,他把双手合十,插入两腿之间。而眼睛并不看记者,而是直视对面的墙壁,偶然向记者瞟一眼,似乎在观察记者的反应。”B、对场景的观察对人来说,场景即环境。包括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自然环境等。环境也以背景的形式出现,对说明、解释、烘托人物行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距乡政府两公里左右,有一座孤零零的楼房――平型关战役纪念馆。……如今,纪念馆前除竖立着平型关战役和腰站战役两块纪念碑外,其余的地方都被守门老人堆了柴草或种了庄稼。偌大的纪念馆大厅内,空空荡荡,只有一尊毛主席的巨幅石膏像耸立在入口处……——1995.7.10《人民日报》通讯《走进平型关》2、观察的角度观察的角度,取决于观察的位置。对人物的观察,大多是正面和近距离的;对场景的观察,根据报道需要,由近及远,由正面到侧面等多种角度。现场观察,有静态和动态之分。四、观察应注意的问题1、观察与思考结合2、观察与询问结合3、观察与资料结合第三节采访中倾听的方法倾听:重要却又容易被忽视的一环。《纽约时报》的某著名记者说,“好的新闻记者应该是好听者,要做到有耐心,否则,你很难得到好的材料。要是他们知道你对他们的说话真有兴趣,他们可能会越来越开放。”尊重人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人说话。要想让人说话,一个最便捷的方法是学会“倾听”。一、倾听的作用1、从倾听中获取新闻线索言者无心,听者有意2、从倾听中获取主要新闻事实3、从倾听中捕捉生动新闻细节4、从倾听中获取新闻个性语言二、如何倾听p105注意+耐心+全面记者:我们接到**小区住户的投诉,说到今天还没有供上暖气,市政府规定供暖时间是11月15日,你们为什么不给**小区供暖?经理答:是的,我们是没有给**小区供暖,原因是……问:市政府规定15日供暖,这是市政府向全市市民的承诺,这个你们知道不知道?答:市政府的规定我们知道,但是他们还欠我们的费用,……问:你们既然知道市政府的规定,那你们是否考虑到群众的利益?群众对你们不供暖气有意见你们知道吗?答:住户肯定会有意见

1 / 6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