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课信息及其特征班级姓名学号1.综艺片《爸爸去哪儿》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观众观看,摄像工作人员从现场拍摄视频,经后期剪辑后,再将其通过卫星信号传递到千家万户,那么,拍摄视频的过程属于()A.信息的编码B.信息的采集C.信息的传递D.信息的存储2.某同学在银行办理存款业务,需要到取票机上获取一个排队的号码,这个过程属于()A.信息的采样B.信息的编码C.信息的处理D.信息的加工3.“微信”是免费即时通讯服务的聊天软件,其中可以通过“搜索号码”、“扫二维码”等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微信”是一种()A.信息存储方式B.信息交流方式C.信息编码标准D.信息转换技术4.浙江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于2014年1月15日再杭州开幕,许多代表通过“微博”及时与群众交流热点问题,更好地参政议政,这说明“微博”主要是一种()A.信息存储方式B.信息传递方式C.信息编码标准D.信息转换技术5.下列不属于信息范畴的是()A.打开某饮料的瓶盖后发现里面写着“再来一瓶”B.电视里正在播放的NBA实况C.语文课本里的《赤壁赋》文章D.《爱情公寓4》DVD光盘6.下列关于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A)信息都是真实的(B)一条信息只能有一种传播形式(C)信息是可以被加工处理的(D)我把信息告诉人家,自己就失去信息7.下列有关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8.下列有关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9.下列关于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10.李先生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10月1日至4日到家电商场购买家用电器有较大的优惠”。李先生于10月6日旅游回来,前往商场咨询,被告知优惠活动已经结束。这个事例主要体现了信息的(A)时效性(B)共享性(C)真伪性(D)载体依附性(A)信息一旦共享就会消失(B)所依附的载体损坏时,信息还能保持完整(C)所有的信息都是真实可信的(D)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A)信息是自从出现人类社会以来才有的(B)信息一旦形成就不能再被加工(C)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D)信息的价值总是恒定不变的(A)因特网上的信息都是真实可信的(B)从核心刊物或有关专家处获取的信息一般属于高可信度信息(C)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到的信息,依据正反双方的观点多少就能确定其有效性(D)一个信息只能依附于一个载体211.李斌发现按照车上的GPS导航仪规划的路线驾驶经常出错,他更新了导航软件的地图文件后,出现错误的概率大大降低,该事例反映出信息具有(A)载体依附性(B)时效性(C)共享性(D)传递性12.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实况,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向全世界发布,使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们在同一时刻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壮举。信息可以同时被众多接收者获取是因为信息具有(A)传递性、共享性(B)传递性、真伪性(C)载体依附性、真伪性(D)载体依附性、价值相对性13.前段时间网上疯传着一段话:“5月12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中国人团结起来,勿忘国耻!”国人的爱国热情让人感动,然而大家在转发的时候却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国难纪念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12月13日”。这个事例主要体现了信息具有()A.真伪性B.传递共享性C.载体依附性D.以上皆有14.动画片《名侦探柯南》中,柯南总能在案发现场遗留的事物中找到犯罪人员的相关信息,体现了信息的()A.时效性B.载体依附性C.可处理加工性D.共享性15.古代的人们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一个人博学,那时的书是以笨重的竹简、木简为载体的。这体现了信息的(A)载体依附性(B)共享性(C)时效性(D)传递性16.“口说无凭”指的是说过的话无据可查,在进行重大交易时,往往需要签订书面协议。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A)价值性(B)共享性(C)真伪性(D)载体依附性17.宋业把收到的手机短信转发给朋友们,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A)时效性(B)共享性(C)真伪性(D)可压缩性18.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中,韩信主要利用了信息的(A)价值性(B)共享性(C)真伪性(D)载体依附性19.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教师并不会失去这部分知识,这是因为信息具有(A)时效性(B)共享性(C)真伪性(D)载体依附性20.一张光盘被毁坏了,存储的信息就无法读取;一卷录像带被烧毁了,影像信息就不复存在。这主要体现信息的(A)时效性(B)共享性(C)传递性(D)载体依附性21.李明五一要外出旅游,他在报纸上看到未来十天是阴雨天气,于是就带了雨具,可是直到他回到家也没有下过雨。当他又拿起那张报纸才发现是去年的报纸。就信息的特征来说,李明忽略了信息特征的(A)时效性(B)共享性(C)价值性(D)载体依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