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大红山铁矿浅部熔岩铁矿露天380万t/a采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核:审批:XXXXXXXX公司二0一七年一月前言第一章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1.1编制依据1.1.1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大红山铁矿浅部溶岩铁矿露天380万t/a采矿工程招标文件(招标编号:YNZZZB-2016-0216)及答疑。1.1.2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大红山铁矿浅部溶岩铁矿露天380万t/a采矿工程招标技术文件、工程量清单、及相关设计图。1.1.3国家颁布的现行矿山施工有关规范、规程及验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1996)《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号)《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04-200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2009)《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08)《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430-200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1.2编制原则1.2.1本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指导施工的科学依据,按照安全第一、技术合理、工艺先进、降低体力劳动、质量保证,充分体现安全上有保障、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确保工期的原则。1.2.2.施工组织设计结合现场及我公司的技术装备,突出科学性及可操作性。1.2.3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实行网络控制,抓好工序衔接,主抓关键线路工程施工,实施进度监控,确保各项技术指标和工期目标的实现。1.2.4施工组织中实行科学配置资源,选派有丰富露天工程施工经验的各类技术、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监控,及时协调处理问题,确保人、材、物、设备的科学合理配置,统筹安排。实现优质高效、安全文明施工。第二章项目概况2.1项目简介2.1.1工程名称: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大红山铁矿浅部溶岩铁矿露天380万t/a采矿工程。2.1.2工程地点:云南玉溪新平嘎洒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矿区。2.1.3工期要求:总工期约6年。2.1.4建设规模:浅部溶岩铁露天开采380万t/a。2.1.5工程质量要求:满足招标文件第五章“技术文件和技术要求”相关规范及条款的要求,达到一次验收合格标准。2.1.6熔岩铁矿露天采矿项目由露天采场、硝水箐废石场、哈姆白祖下废石场、1250m排废区域、南部废石场、地表粗碎站、机汽修理、供水、供电、道路等子项及设施构成。2.1.7露天采场:露天采场标高范围730m~1150m,其中1000m~1150m采场边坡已经靠帮,采场主要开采标高730m~1000m,位于三选厂厂址的北东部。2.2自然条件2.2.1气候条件及地震烈度:矿区气候炎热多雨、冬春温和干燥,年平均气温23.5℃,最高气温45℃,最低气温1℃,年降雨量700mm~1200mm,平均930mm,大气降雨多集中于6~9月,矿区风向以西及南西西风为主,最大风速可达14~18m/s。矿区所在地区地震烈度为7度。2.3地理概况2.3.1大红山铁矿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戛洒镇,地理坐标东经101°39′,北纬24°06′,在紧靠哀牢山脉东侧的戛洒江(红河、元江上游)东岸。矿区往东有公路通往新平县城(87km)、玉溪市(179km),昆明市(282km),往西有公路至楚雄市(178km)、昆明市(344km)。从矿区经新平、玉溪至昆钢本部公路距离260km,至戛洒生活区10.5km,对外交通方便。2.3.2矿区标高600m~1850m,属侵蚀剥蚀山地地形,切割深,起伏大,网状沟谷发育,曼岗河、肥味河、老厂河从矿区流过,汇合为浑龙河,在矿区西南约9km处注入戛洒江。河水流量受降雨量控制,变化很大。年平均气温23.5℃,最高气温45℃,最低气温1℃,年降雨量700mm~1200mm,平均930mm,大气降雨集中于6~9月,多以阵雨、暴雨形式降落。年均蒸发量1270mm,3~5月最大,占全年总蒸发量的40%,12月份最小,仅占5%。据地质报告提供的资料,矿区风向以西及南西西风为主,最大风速可达14~18m/s。2.3.3大红山铁矿的主要开采对象为Ⅱ1矿组,矿体产于红山组浅色变钠质熔岩中,含矿围岩与岩石产状一致。矿体顶板与红山组中段(ptdh2)地层及Ⅲ1矿组呈整合接触,界线清楚。底板多被辉长辉绿岩破坏,保存不全。含矿围岩为浅色块状含磁铁变钠质熔岩,从矿岩物理力学性质测定结果看,岩石多属坚硬.半坚硬岩类,矿石多属半坚硬类型,矿岩抗压强度较高,稳固性较好。矿区属构造剥蚀中山地形,区内地势陡峻,河谷深切海拔标高670m~1500m。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670m。2.3.4河水流量受降雨量控制,变化很大。矿区内多为灌木和杂草覆盖,没有成片森林。2.3.5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简单类型。2.3.6矿区位于扬子古陆西南部滇中中台坳南端,介于红河断裂与绿汁江断裂所夹持的三角地区。区域内出露有大片中生代上三叠统与侏罗系地层,大红山群(Ptd)是在中生代盖层中出露的“天窗”。矿区西边(红河大断裂以西)出露有变质较深、混合岩化较强的哀牢山群;矿区之东分布有变质较浅、以含微古生物化石和叠层石为特征的昆阳群。区域地层及区域构造详细描述见《地勘报告》。图1滇中前震旦系地层分布略图(引自地勘报告有修改)PAZ-PTJTPPPNTP1236111278945101514JJJ131-上第三系,2-妥甸组,3-蛇甸组,4-张河组,5-冯家河组,6-三叠系未分,7-舍资组,8-干海子组,14-老厂河组,13-曼岗河组,12-坡头组,11-大红山群未分,10-昆阳群,9-震旦系-二叠系,15-哀牢山群。①-哀牢山断裂,②-挤压带,③-红河断裂,④-哀牢山褶皱带,⑤-新化背斜,⑥-新平向斜,⑦-底巴都背斜,⑧-红山向斜,⑨-海资底向斜,⑩-底土向斜,Ⅰ-哀牢山构造带,Ⅱ-滇中盖层构造带,Ⅲ-昆阳群褶断区。图例图2区域构造纲要图(引自地勘报告及1﹕50万区域地质图)2.3.7矿区地质由火山熔浆喷溢及火山气液交代形成的Ⅱ号铁矿带,赋存于红山组第一岩性段。该岩段底部见有火山角砾岩、集块岩;下部为灰绿色角闪变钠质熔岩;中部浅灰绿色条纹条带状角闪黑云白云石大理岩,呈透镜状,不稳定;上部为浅灰色块状变钠质熔岩,喷发韵律明显,一般由四个韵律构成,矿体受火山韵律控制,主要富集于韵律的顶部。在浅灰色变钠质熔岩上部常夹有火山熔浆成因的磁铁角砾熔岩,即豹皮矿。熔岩顶部为细纹状凝灰岩、凝灰角砾岩及条带状长英磁铁矿,该层凝灰角砾岩(包括绢云片岩或层凝灰岩)是Ⅱ矿带与Ⅲ矿带的划分标志。2.3.8深部铁矿Ⅱ1矿组,该矿组由四个矿体(层)组成。矿体位于曼岗河南岸。分布于A25—A43′线,南以F1断层为界,北至F2断层。受大红山向斜的控制,矿体呈一轴向近乎东西向延伸的断块向斜产出,总体东高西低、中部厚边部薄、南北翘起、似船型。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倾伏方向南西,向斜轴部产状平缓。Ⅱ1矿组内的矿体分层,是在对照浅部地段四个火山喷发韵律的基础上进行划分的,划分为Ⅱ1-1、Ⅱ1-2、Ⅱ1-3、Ⅱ1-4四个矿体。而西上分采采区矿体主要是Ⅱ1-3、Ⅱ1-4,矿体产于红山组一段地层中,矿体呈NW-SE走向,矿体埋深200至400米之间,分布于A25至A28线之间。2.3.9矿床地质该矿床为古海相火山岩型铁铜矿床,主要铁矿为海底火山喷发熔浆及火山气液富化成矿;主要铜矿为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变质矿床。矿床规模巨大,经查明有5个主要含矿带(Ⅰ、Ⅱ、Ⅲ、Ⅳ、Ⅴ),共71个矿体。矿区铁铜矿体均产于大红山群曼岗河组(Ptdm)、红山组(Ptdh)地层中,以F3断层为界分为东西两个矿段。其中Ⅱ1、Ⅲ1、Ⅳ1为分布于东矿段内的深部单一铁矿体,其大部分储量分布于600m标高以下。矿体产出基本受层位控制,沿层产出,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3.8矿体(层)特征:本阶段基建探矿区内揭露的主要为属于Ⅱ1矿组的Ⅱ1-4和Ⅱ1-3两个矿层(为Ⅱ1矿体的上部两个矿层,向下还分布有Ⅱ1-2和Ⅱ1-1两个矿层),零星或不完全揭露Ⅲ和Ⅳ号矿组。矿体位于曼岗河南岸,分布于A27E-A34E之间,东西长710.86m,南北宽433-649m,标高400-200m。Ⅱ1矿体产于早元古界大红山群红山组第一段(Ptdh1)浅色变钠质熔岩中,含矿围岩与岩石产状一致,矿体顶板与红山组二段(Ptdh2)地层及Ⅲl矿组呈整合接触,界线清楚,底板多被辉长辉绿岩破坏,保存不全,但矿体内部未发现辉长辉绿岩侵入破坏的现象。《云南省新平县大红山矿区东段铁矿详细勘探及铜矿初步勘探地质报告》对矿组内Ⅱ1-4和Ⅱ1-3两个矿层赋存部位、顶底板岩性、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类型、围岩蚀变等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这两个矿层在本次基建探矿区一带对比标志清楚,对比组合特征明显。Ⅱ1矿体呈一轴向近东西向延伸的断块倾伏向斜,矿体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向南西方向倾伏,倾伏角5°-21°。矿体南北两翼倾角一般15°-41°,南翼陡于北翼,轴部矿体厚大,产状平缓。矿体总体中厚边薄,东高西低,南北翘起、轴部凹陷,形状如船。本次勘查范围内,从A32E勘探线往西,矿体开始变薄,且连续性变差。根据相对位置、贫富品级和夹石情况,将本次勘查范围内Ⅱ1矿体划分为Ⅱ1-4、Ⅱ1-3两个矿层。每个矿层都以l-2层富矿为主,并上下伴随着厚薄不一的贫矿和表外矿;每一矿组之间通常有一层厚度较大的夹石隔开,或由富贫品级变化显示出来。2.4矿体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2.4.1矿体特征矿体走向北东-南西,初次设计范围内走向长度约94m,倾向北西,倾角在50°~70°之间,为单向斜构造。矿体厚度6.7m~44m,平均厚度23m,属中厚-厚大矿体。A32和加A32线上矿体在该段位置最厚大,在298m见矿水平厚度达43.77米。矿体向上延伸至340米标高,矿体走向方向具有膨胀收缩的现象,东高西低,矿体整体呈透镜状产出,矿体变化趋势受侵入体和围岩蚀变带影响控制。矿体物理力学性质矿体内未见较大断层构造,主要矿石矿物为赤磁铁矿,矿石无自然性、无结块性,矿石松散系数为1.6。矿体上盘和下盘均为为变钠质熔岩,围岩均属稳固岩石,矿石本身也稳固。2.5水文地质条件2.5.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矿区属构造剥蚀中山地形,区内地势陡峻,河谷深切,海拔标高670m~1500m。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670m。2.5.2矿区属亚热带气候,干雨两季分明,雨量较为充沛。年降雨量700mm~1200mm,多年平均降雨量930.8mm,60%以上的雨量集中在6月~9月,且以阵雨(暴雨、大雨)形式降落(见表4-3)。矿区内最低气温1℃,最高达45℃,平均23.5℃。表1降雨量情况表观测站名年降雨量6~9月雨量占年雨量的百分数(%)一日最大最长连续降雨观测年数平均(毫米)最大(毫米)最小(毫米)平均最大最小雨量(毫米)出现月份雨量(毫米)日数红山930.81168.7695.86686.456.582.47226.71411元江984.31642,6542.099.26112.410312.5.3区内老厂河、曼岗河和肥味河分别流经铁矿段西北端、中部和东南缘。河床坡降大,流量受降雨控制,暴雨骤涨,雨停迅退,动态变化大。2.5.4铁矿体赋存于大红山群裂隙含水层中,该含水层主要由变钠质熔岩、凝灰岩、不纯的白云石大理岩以及以黑云母、角闪石、绿泥石等为主的各种片岩组成,且有较多的辉长辉绿岩侵入。含水层中白云石大理岩占较大比例,但岩溶作用及岩溶现象极其微弱。裂隙是地下水集存和运移的主导条件,富水规律受岩层裂隙发育规律的控制,总的富水规律是浅强深弱,往深部渐至隔水。含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