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任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济宁市任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任城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阶段。面对国家宏观调控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必须站在战略高度,调整发展思路,明确主攻方向,突出工作重点,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的战略部署,全方位推进任城区现代化建设进程。为此,根据《中共任城区委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了《济宁市任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主要任务进行总体部署,为区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科学依据。第一章现实基础面临形势一、现实基础“十一五”时期是任城区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新城区、工业聚集区、商贸服务区、生态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关键抓招商”主旋律,团结拼搏,高点定位,跨越赶超,有效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目标均超额完成,综合经济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2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综合实力明显提升。预计201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0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6%,超过年均增长15%的预期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2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248元,按照当前汇率折算达到65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5.8亿元,是2005年的3.8倍,年均增长3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354.2亿元,是“十五”的2倍,年均增长35%。结构调整步伐加快。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9:56:35,比2005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4和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4.8个百分点,结构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养殖、苗木、蔬菜、林果等特色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其中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畜牧业初步形成规模优势,全区养殖大户达1200户,形成6个规模化养殖小区。主要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趋势明显,初步形成李营苗木、长沟葡萄、南张特菜、接庄反季节蔬菜、孟营大棚西红柿、南张甜叶菊六大规模化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千万元以上规模龙头企业达到24家,带动农户4.5万户。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15个。——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主导产业规模优势突出,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医药三个“百亿”产业初具规模,占规模以上工业3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9%。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49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32.6%,比2005年提高7.4个百分点。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06家,其中利税过千万元的72家,分别比2005年增加154家和36家,涌现出济宁碳素、博特精工、沃尔华机械、东宇机械等一批实力突出的骨干龙头企业。品牌建设实现新突破,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发展到17个。工业经济绩效水平保持全市前列,预计到2010年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012.5亿元,是“十五”的3.7倍;累计实现利税127.3亿元,是“十五”的4.3倍;累计实现利润81亿元,是“十五”的4倍。研发实力得到强化,全区85%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拥有国家级实验室2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9家,研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37种。——服务业整体水平明显提高。抢抓行政区域调整的历史机遇,全区服务业乘势而上,已成为带动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突出亮点。商贸流通业规模不断扩大,涌现出赛宝量贩、世纪联华、海联物流等一批商贸流通骨干企业。市场体系趋于完善,全区发展各类市场22处,初步形成以城区专业市场为龙头、镇(街道)市场为支点、农村集贸市场为节点的市场体系框架,培育出济宁金宇家具装饰城、汽车配件商贸城、济宁型材市场等一批骨干市场载体。新兴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物流、房地产等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4发展动力持续增强。招商引资不断拓展。全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775万美元,引进区外国内资金280亿元,吉利汽车发动机、马来西亚森达美跃进港、瑞中医药物流、博特精工等一批重点项目的成功引进,为全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全区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19万人,民营企业发展到3700家,实现增加值165亿元,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3%,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区保持高速增长、保障居民就业、促进居民增收的重要推动力量。园区平台更为坚实。任城经济开发区、济北高新技术产业园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已成为全区机械制造、现代医药、精细化工等产业规模扩张的主要集聚平台。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乡路网系统不断改善,先后建设了开发区路网和济北新区路网,升级改造了105国道、新327国道、洸河路、共青团路等主次干道和区间路,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为出口、国道与省道为骨架、县乡公路为联络的内外畅通的路网格局。水运设施建设全面推进,运河通航能力大幅提高,森达美跃进港已投入运营,济宁跃进沟作业区工程顺利实施。市政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实施了一大批水、电、气、热、电讯、广场、绿地、市场等项目建设,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环保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任城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任城新区污水处理厂、济北高新技术产业园污水处理厂、洸府河入湖口人工湿地、济宁市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工程正在实施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新城区建设强势推进,核心区16项重点工程全面启动实施,初步形成一批标志性建筑群,现代化生态宜居新区5已具雏形。村镇建设取得新成效,镇区道路、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农村新型社区和农村住房建设步伐加快,全面启动了新型农村社区和农村住房建设工程,20个示范点完成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城乡面貌大为改观。民生质量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预计达19590元和8260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8850元和3725元,年均增速达到12.8%和12.7%。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优抚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形成。就业再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5年累计创造就业岗位2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事业全面繁荣。“科教兴区”战略稳步推进。科技事业加快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进一步拓宽,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增强,5年完成各类科技计划279项,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95项,科技成果推广186项,授权专利1167件。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初步建立融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为一体的现代高效教育体系。文化事业蓬勃兴旺。三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初步形成,投资600万元先后实施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农村、社区文化大院标准化工程,省级社会文化先进区创建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基本形成以2个区级医疗机构为龙头、6个镇(街道)卫生院为支点、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94个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人口总量规模得6到有效控制。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保持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十一五”期间,任城区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圆满地完成了各项预期目标,人均GDP、城乡居民收入等核心指标明显超过全国“百强县”平均水平,初步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但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回避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主导产业竞争力不强,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对煤电依赖过重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第三产业占比不高,三次产业比重呈“二三一”格局。二是发展质量不高。经济发展效率偏低,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欠账较大,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三是科技支撑能力偏弱。企业研发能力不强,高层次人才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尚未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四是节能减排压力巨大。资源承载能力比较脆弱,资源、环境对发展的瓶颈制约日趋明显。五是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难度加大。随着经济社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的深刻变化,各种利益关系格局日趋复杂化,社会矛盾进入凸显期、多发期,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一系列新课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是我区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内在制约因素,也是我们谋划任城未来发展必须首先破解的重大课题。7二、面临形势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度调整、国内发展模式的战略性转型,以及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重点的空间转移,将共同构成“十二五”时期任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山东省以蓝色经济区建设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将为任城区经济发展提供具有牵动、引领效应的中观背景;济宁市千亿级产业规划、城市规划、运河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深入实施,将为任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微观基础背景。综合分析未来发展环境和现实基础,“十二五”时期任城发展既拥有诸多有利机遇,也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严峻挑战。(一)发展机遇——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产业转移机遇。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度调整,全球产业转移将重现上升趋势。由于中国抵御金融危机的出色表现,将成为日韩、港台、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相关产业转移的重点目标区域。任城区经济基础坚实,园区平台承载能力强,拥有引入世界500强的成功经验,具备承接国际工程机械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优越条件。能否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有利机遇,对任城区“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十分关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调整机遇。为有效拉动内需,国家已作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并将“西部大开发”置于国家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优先地位。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将进一步拓展投资类产品的市场需求,从而对任城区煤源产业、工程机械及其他基础原材料工业发展产生直接拉动作用。8——山东省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机遇。山东省正在谋划“一区三带”的发展格局,通过海陆统筹,借势海洋经济的大发展,带动内陆腹地的大开发、大开放。“一区三带”格局的全方位推进,将创造出众多的省内产业协作配套机会。任城区作为鲁西南地区和淮海经济区相对发达区域,市场机制相对完善,产业配套基础条件好,将在省域发展机遇获取方面占据先机。——济宁市“千亿级”产业规划、运河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机遇。济宁市“千亿级”产业发展规划将在“十二五”时期全面推进,大运河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也将在“十二五”时期全面启动。作为市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之一,两个规划的实施将对任城区发展产生直接拉动效应。(二)面临挑战——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的复杂性。“十二五”期间正处于世界金融危机复苏期和经济周期的回升期,存在许多不可预见因素。金融危机影响的长期性、后危机时期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态势,都将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这将对任城区刚见起色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带来直接不利影响。——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与冲击。国家将在“十二五”时期加大产能过剩行业调控力度,出台约束性更强的环境管理政策措施。除装备制造业外,任城区大部分产业均属国家调控对象,也是环境管理政策的主要约束对象,冲击和影响在所难免。——周边地区的竞争与挤压。济宁市域邹城、兖州相对强势,其9他县域也都在积极争抢发展机遇,力求在区域竞争合作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任城区产业发展方向与周边县区存在明显同构化,来自周边县区的竞争与挤压不可避免。如何做足“特色”文章、与周边地区建设起良性的竞争合作关系,是任城区“十二五”时期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之一。——日趋强化的环境政策约束。任城区处于南水北调前沿,生

1 / 5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