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辽宁省人民政府(2006年1月20日)“十一五”时期是本世纪头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键阶段,也是我省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关键阶段。编制和实施《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正处于关键时期(1)“十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就,实现了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良好开端,“十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全面完成。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7.9%。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机遇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造取得新的进展,国有中小企业基本上放开放活,以税费改革为重点的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稳步推进;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1.7%,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7%,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新进展。结构调整取得较好成效,地区经济布局逐步优化。装备制造业和重要原材料工业基地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增长,改造传统产业步伐加快。传统服务业持续升级,现代服务业有较大发展。农业区域化、优质化和产业化进程加快,现代农业有了长足发展。以沈阳为中心的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初步形成,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较大进展,阜新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初见成效。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批重大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或开工,全部省辖市通高速公路、全部乡镇通油路。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辽河治理和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城市环境整治等工-2-程,全省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辽河水质恶化状况得到有效遏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提高,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建立,科技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基础教育不断巩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规模扩大、结构优化。人口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全省保持了社会稳定。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工程顺利实施,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基本完成。坚持就业优先方针,累计完成城镇劳动力就业508万人。城镇社保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扣除价格因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10.4%和8.3%。这些成就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仍未从根本上解决。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资源环境对发展的制约日益突出,城镇化进展不快,城乡、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加大,社会保障和就业压力沉重,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协调处理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增加,各种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2)辽宁面临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准确认识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是我们确定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的前提。对于辽宁来说,面临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国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在扩大对外开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重点企业技术改造、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给予支持,必将有力地促进辽宁的发展与振兴。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上升期,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给以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为主体的辽宁老工业基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空间。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产业分工、调整和转移加速进行,辽宁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拥有丰富的岸线和良好的港口资源,对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参与国际竞争,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省基础设施完备,产业基础雄厚,主导产业符合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方向,人才资源丰富,具备加快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在具备诸多有利条件的同时,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国际经济、政治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家、地区之间的资源之争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各省经济竞相加快发展的强劲势头下,我省受资源、环境、科技等瓶颈制约,面临较大竞争压力。“十一五”时期,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不利因素可能增多,但总-3-体上有利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只要我们树立起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全球战略眼光,牢牢抓住机遇,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就一定能突破体制障碍和瓶颈制约,重振辽宁老工业基地雄风。(3)“十一五”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兴的重要时期。辽宁老工业基地经过“九五”时期的改革与脱困,实现了走出低谷的历史性转折;经过“十五”时期的调整与改造,老工业基地振兴实现了良好开局;“十一五”时期要经过巩固与提高,使辽宁老工业基地走上全面振兴之路。“十一五”时期,既是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体制机制创新的关键时期,又是加快调整与改造,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既是奋起直追,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又是克服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社会繁荣和谐的关键时期;既是全省上下经过艰苦奋斗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目标的关键时期,又是承前启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埋头苦干,重塑辽宁老工业基地辉煌,实现全省人民的美好夙愿。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4)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制定我省“十一五”规划,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这个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以调整和优化结构为主线,以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和谐辽宁建设为保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和新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基本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为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要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必须更加注重科学发展,紧紧把握并充分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发展观念,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思路,坚持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努力实现既快又好地发展;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革,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更好的体制环境,进一步树立世界眼光,更加积极有效地利用国外市场和国际资源;更加注重提高经济整体竞争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大产业、城乡、区域和劳动力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构筑高层次、省能源、广就业、有特色的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更加注重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落实区域发展战略,逐步打破城乡和区域分割的体制,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和城市格-4-局,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提高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之上的再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实现长期持续发展;更加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把社会和谐作为振兴辽宁的目标和必要条件,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努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5)“十一五”时期要基本实现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目标。主要标志:一是确保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增幅持续达到或超过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二是确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沿海省份平均水平。主要指标: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全省生产总值预期年均增长11%左右,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半,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年均增长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期年均增长12%。基本完成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非公有制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分别达到50个和40件以上。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外商直接投资预期年均增长20%,外贸进出口总额预期年均增长15%。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较大转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预期达到30%。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就业水平明显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预期在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十五”时期的平均水平,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7%,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构建和谐辽宁取得新进步。三、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振兴(6)深化以国有企业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关键和前提,也是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我省体制机制创新的中心环节仍然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点是理顺产权关系。要把股份制改造、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地方国有大型企业转换体制机制的方向和重点。除大型煤炭企业需要实行国有控股外,其他大型地方国有企业在股权比例上不做限定,根据发展需要由市场决定进退。在全面完成地方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同时,-5-要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要完善企业内部劳动用工、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要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打破地区、部门、所有制界限,通过地方企业之间联合、地方企业与中直企业联合、国有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联合,省内企业与省外和国外企业联合,大力推动钢铁、汽车、石化和重型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的战略性重组,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积极稳妥地把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向基础设施领域、公用事业、文化产业及其他垄断性行业推进。以明晰产权为重点,深化厂办集体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建立健全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自然资源资产等监管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积极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政责任,调整收支关系,合理划分税收征管和分享权限。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的改革,健全省级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建立政府债务监控体系,防范政府债务风险。推进地方国有金融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完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改善金融环境,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积极培育发展资本市场。完善政府投资体制,加强和改善投资监管及宏观调控,放宽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制度。进一步打破行政性垄断和地区封锁,健全统一开放市场,继续发展产权、土地、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规范发展各类中介组织,完善商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建立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布局结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