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事物形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文辞清丽,善用典隐喻,意韵深微,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作者简介一、人生之路(1)早年生活:凄苦,生活贫困,靠亲戚接济。(2)应举之路:漫长而艰苦。(3)步入仕途:坎坷。(4)闲居时期:归隐意向。(5)夕阳晚景:丧妻。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府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以至病卒。二、爱情:扑朔迷离《锦瑟》《无题》三、诗歌创作:(1)抒怀和咏物(2)政治和咏史(3)感情诗。(4)应酬和交际。评价: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他的多愁善感和繁博的事象及复杂的意念,在他的诗里往往是避实就虚,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它表现出来。这种象征手法建筑在丰富而美妙的想像的基础上,因而他笔下的意象,有时如七宝琉苏那样缤纷绮彩;有时像流云走月那样的活泼空明,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他的近体诗,尤其是七律更有独特的风格,绣织丽字,镶嵌典故,包藏细密,意境朦胧,对诗的艺术形式发展有重大贡献。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颔联:蝉彻夜悲鸣,叫到五更天,已是声嘶力竭,稀稀落落,快要断绝了。可是那些树依旧碧绿青翠,任凭蝉叫得如何凄苦动人,也无动于衷,真是无情啊!颈联:我辗转于各地为他人做幕僚,职位卑微,俸禄微薄,漂泊无定,丢下的家乡田园,早已是一片荒芜。首联:蝉因栖息于高树,餐风饮露,所以难以果腹;它含恨鸣叫不停,却是徒劳的。尾联:多劳你给我警告,我一家人的生活也和你一样清寒。诗意:1、李商隐笔下的蝉具有怎样的特点?2、诗人是怎样描写蝉的形象的?3、本诗中蝉的意象与诗人自我的形象一致吗?为什么?联系诗人的生平遭遇来作一探究。4.与本诗相比,骆宾王的《咏蝉》、虞世南的《蝉》寄托了诗人各自怎样的感慨。思考探究:1、诗人笔下的蝉处于高树,餐风饮露,因难饱而哀鸣,却无人怜悯。蝉声快要断绝了,却是“一树碧无情”,那么冷酷淡漠。这“蝉”的处境是困窘的。(“高难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2、拟人手法,“难饱”“恨”写处境艰难,含恨哀鸣;对比的手法,将蝉“高难饱”,“五更疏欲断”的悲伤凄凉的状态与碧树的无情作了对比。3、本诗中的蝉的意象与诗人自我的形象是一致的。“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与作者身世感受暗合。作者由于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贫,虽然向有力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最终却是徒劳的。“疏欲断”既是写蝉,也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就蝉说,责怪树的无情是无理;就寄托身世遭遇说,责怪有力者本可以依托荫庇而却无情,是有理的。“薄宦”同“高难饱”、“恨费声”联系,小官微禄,所以难饱费声。因此,本诗中蝉的形象无疑是诗人自我的屈身下僚、地位卑微、生活清寒、沦落飘零境遇的象征。诗人官职小,生活潦倒,四处漂泊,因而产生了厌倦官场渴望归隐田园的愿望。这声声凄切的蝉鸣,反复地提醒诗人当下清贫的境遇。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栖高饮露、生性高洁、声音远播。1、蝉的形象有怎样特点?2、诗的后两句有什么含义?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以蝉自喻高洁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寄托了自己清白正直却蒙受谗言而被下狱的愤懑。本诗寄托诗人什么感慨?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此三首诗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三绝。(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答: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从其他角度(拟人或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即可。戏赠看花诸君子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注:禹锡于永贞元年(805)贬为朗州司马。元和十年(815)奉诏还京,其间已历十余载。此诗大意是讽刺朝廷新贵尽为“刘郎去后”之辈,含轻蔑之意,因“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刘又被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1、本诗是如何描写桃花盛开之美的?请简要分析。2、诗人咏桃花,寄托了怎样的感慨?试简要分析。1、侧面描写。前两句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熙熙攘攘的景象,写京城道路上草木葱茏、尘土飞扬,衬托出人马喧嚣、川流不息的盛况,以此来烘托玄都观桃花盛开的景象;又以“无人不道”来形容人们观看桃花之后的的满足心情和愉快神态,从而进一步烘托出桃花盛开之美。2、作者用玄都观的千树桃花来隐喻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而看花的人则是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诗人咏桃花,抒发了对追名逐利、奔走权门之徒的轻蔑和嘲讽之情。再见!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