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川自奔流,疏引各入海——上海市奉贤区洪庙中学课程方案(2006年9月)学校:上海市奉贤区洪庙中学校长:王珂主要参与者:王珂、金德福、严小平、潘华、杨红、张英、张伟一、现状分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洪庙中学(原名集成中学)就是一所接纳四方学子,年轻赋有生命力的的乡镇学校。学校位于上海市奉贤区奉城中心镇洪庙之中心,于1986年洪庙农民城的崛起而建立。它离区中心镇南桥有四十分钟路程,离市区要近两个小时路程,可以说在地理位置上并不占优势,是一所标准的郊区乡镇中学。但学校所处的区域环境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镇区拥有一座古庙——洪福寺;一条仿古的商业唐城街;一座大学——上海市信息工程技术学院;一个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中国农民城’星火德育实践基地”;数个旅游度假村——坤明湖度假村、洪福寺、南上海体育竞技射击中心、唐城街……镇区周围还拥有大量农田、大棚和鱼塘……历年来,学校借助地区优势教育资源,坚持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人才与向国家输送人才并重的办学方向,以学校发展为主题,以教育改革为主线,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教育科研为动力,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出发点,不断坚持教育创新,努力优化育人环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逐渐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学校通过了区B级2等学校等级达标评估,2003年,学校通过了初中建设工程验收,尤为重要的是,学校每年为高一级学校和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随着国家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推进,国家和当地政府对农村的重视与投入必然与日俱增,尤其对新农村的教育投入也逐步增加,学校教育也逐步向教育现代化发展。同时,近两年,学校接纳了一批本科学历的年轻教师,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熟知信息技术,外语基础厚实,这为学校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资源。但是,随着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农业人口向区中心城镇转移,这给农2村学校的发展带来的巨大的挑战。一方面,学校教师流失严重,大部分中青年教师流向中心镇或市区学校;另一方面,由于教育资源的地区性分布不均,当地学生渴望得到优质教育资源,也向中心城镇学校集聚,本地学生生源开始减少。同时,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外来人员逐渐增多。来自于全国各省市的外来人口成为本地区经济活动的重要力量。其子女就近上学,成为学校的新一族成员。一定程度地弥补了学校生源不足的境况。现在学校的生源组成呈多元结构,好比一道道大大小小的川流,来自不同地方,夹杂着不同的泥土与芳香汇聚在洪庙,相互融合,激荡,最后又各自奔向自己的大海。面对这大大小小生性各异的“川流”,学校以“以人为本、激励发展、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办学理念,以坚持为地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与向国家输送人才并重为办学方向,为学生的今后成长打开绿色通道。二、办学理念、培养目标与课程方案原则“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激励教育”是我校坚持的办学理念,具体说就是“以人为本、激励发展、合作学习、共同进步”。“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最高理念,“激励发展、合作学习”是教育教学的方法和形式,“共同进步”是我们要达到的美好目标。这个美好目标就是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会做人、会生活、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新人。根据这一理念和培养目标,洪庙中学在课程规划和实施形态上坚持和形成了如下一些原则:1、公平性: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条生命,都有它的起点、流向和孕育其中的各类动植物,就好比每个学生都会有他自己的不同成长环境、发展方向和不同特长与想法一样,不管它们的流量是否充足、水面是否宽广、路程是否长远,都应该得到教师平等的对待。课程规划要充分考虑对学生的尊重与爱护,要激励,不能强迫,不能伤到他们幼小又脆弱的自尊心,不能搞三六九等,更不能歧视某些方面不好的学生或是来自外地的学生。创建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尤其在分班的问题上,不搞重点班和普通班。或者说都是重点班,让学生在相互激荡中不断碰撞出浪花。公平性既是针对学生也是针对老师,由于近两年,洪庙中学新招聘并将继续招聘3许多外地入沪的年轻教师,所以,在待遇以及发展机会上给与这些老师同等的看待,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未来发展。2、殊途同归与殊途殊归相结合:每条河都有自己的流向和特性,在自己流经的区域都有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自然风貌,同时起到各自不同的作用,或航运、或灌溉、或养殖、或发电。所以,洪庙中学坚持学生发展的多元化,“百川各入海”,殊途殊归,让每个学生形成各自不同的技能、个性、情感和价值观。同时又必须具有本校学生共同的特点,即“共同进步”成“会做人、会生活、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新人,即殊途同归,不管向什么方向发展都应该达到洪庙中学所规定的培养目标。3、“自主奔流”与“因势利导”相结合:河流的魅力在于水的流动,水流不腐;人的魅力在于知识的学习,知而自美。水的流动不受自己控制,而人却可以自主地学习。课程规划上,洪庙中学强调学生“自主奔流”式的学习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会”。这样的自主学习又要求教师根据一定的学习规律加以引导、激励,就好像“治水”时要因势利导一样,不然就可能洪水泛滥。“治水”要根据流水天性,加固大堤、疏通河浚、引向大海,即课程规划上要加强基础、培养特长、形成能力。4三、学校课程规划方案逻辑“办学理念—课程目标—培养目标”就好比一条大江的“源头—流域—大海”。课程目标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六年级规定课程,教学内容紧扣课本,激励教学,掌握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为下一年级逐步打下基础。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特长,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强信心。教师指导,自主探究,掌握探究方法,培养能力,关注自身生活。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依托上述基础,逐步面向中考运用探究方法,融入学习和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会做人、会生活、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新人的培养目标“以人为本、激励发展、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理念5四、课程结构体系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组成,三类课程同时包括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它们之间相互交错联系。心理辅导乡土地理基础课程的拓展与深化能力方法的提炼与升华选择科目家乡美生活中的科学选择科目文学会馆(语文组)数学王国(数学组)英语之角(英语组)天地人和(政史地)艺术乐园(音体美)规定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思品音乐地理体育历史美术劳技动手动脑进大棚遨游智慧鱼塘我和爸妈进工厂中学生进大学家乡的历史与故事仿古商业街的思考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6五、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是实现课程目标,实践办学理念的重要环节。因此、课程实施必须有针对性,满足学校现实需要,促进学校未来发展。1、加强基础课程教学,夯实每个学生的基础。洪庙中学生源来自四面八方,更有部分外地学生会在初三转回原籍,学生各方面情况千差万别,而且本地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和当地整体发展现状不够理想,所以,基础条件也较差。但是,不管川流如何不同,只要夯实地基,加固大堤,都可以最大可能地避免洪水决口。加强基础教育一则确保学生更高学习目标的实现,为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打下基础;又可以适应外地学生回原籍后的继续学习,以不变应万变。2、营造“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氛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一样的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这些都是他们独特的学习资源,每个学生又都有自己的特长与不足,如何整合这些资源,最好的方法就是合作。让大江大河在相互激荡中碰撞浪花、沉淀泥沙。①课堂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小组或大组讨论,互相交流看法,弥补自主学习的不足。②组织形式不一的兴趣小组,开展多样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群策群力,解决问题。③班级和年级内部开展“一对一”结对子活动,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形成“优优得优,差优得优,差差得优”的良好形势和结果。同时,学生的学习又不是任何人能代劳的,只有自己学、主动学才能较好的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根据二期课改精神,必须转变过去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索取式学习。让学生“自主奔流”。①转变教学观念。学校自上而下的组织学习二期课改精神,并在实践中理解、丰富、再实践。②教学内容上变过去“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课程内容注重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做到“会”,让他们有能力去学习,懂方法会学习。从而做到“会做人、会生活、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③培养学习习惯。平时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7④广泛开展探究型课程。探究型课程集中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广泛参与,根据自己的喜好与特长,自主发现问题,思考原因,寻找方法,解决问题。3、疏引学生各自发展。“教育如治水”,大禹能成功治理好洪水,最主要的原因是方法的正确,教育亦如是。“严禁围堵”的教育方法只会让学生产生更大的反感,扼杀学生的天性和特长。只有因势利导,发挥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学生才能成功地奔入自己的大海。①基础型课程做好辅优补差工作。学生基础各有不同,很需要教师的“疏引”。“疏”是“疏通”,即解决困难,“引”是“引导”,即指引方向。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要带他解决学习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固基础;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则要他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明确方向。②发挥学生特长,明确各自发展方向。“疏引”的方向不仅是让学生“各入海”,还要让学生“各入各海”。依托学生的优势,发挥特长,发展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独特的自己。大力开发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特长发展需要。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是洪庙中学两大校本课程组成部分,其中拓展型课程的课程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③组成各种学习兴趣小组,有重点地学习。4、加大教学的科技含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充分发挥现有科技成果的利用价值,将使我们的教学工作事半功倍。依托新教师和新技术,逐步转变课堂教学手段,利用电脑和网络,实现备课、上课现代化,快速、大量地获得和传递信息。5、结合理念和目标,科学开发课程资源。依托课程理念和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实际,开发相应的课程资源将会极大的促进学生成长。为更科学地开发课程资源,必须明确三点:①明确课题开发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更好地实现学校培养目标,实践学校理念,所以需要明确以下原则:1)生活化。校本课程要实现“会生活”的培养目标,就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生命的情感,所以课题的开发上,紧密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课题,优先考虑。《生活中的科学》就是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思考其中的道理,8积累生活经验,总结生活窍门,培养自主生活的能力,做到“会生活”。2)地方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关注自身周围的生活,更要关注具有本地特色的乡土人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在课题的选择上,赋有地方特色的课题,与地方环境联系紧密的课题,优先考虑。《家乡美》就是洪庙中学探究型课程的一个主题,可以引导学生再设定一些子主题,如“家乡的地理”、“家乡的历史与故事”等。“家乡的地理”让学生绘制家乡的地图,或者观察家乡的气候变化与天气变化(难度太大,周期太长),或者让学生设计洪庙一日游的旅游线路图,介绍家乡的景物风土。洪庙拥有一条仿古的商业街,“仿古商业街引发的思考”就是让学生深度思考商业街成败的原应,更加关注本地经济的发展。“家乡的历史与故事”让学生搜集有关家乡的历史与故事或传说,然后汇编成集。同时,积极开发具有地区经济特色的主题,结合洪庙地区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现状,不少家庭拥有大棚或鱼塘,制定“动手动脑进大棚”和“遨游智慧鱼塘”主题,开发相关课题;结合部分同学家长在本地工厂工作,制定“我和爸妈进工厂”的主题,开发相关课题,探求工厂里的智慧。让学生在劳动中探索知识,形成能力,并真切体谅父母抚养自己的不易。洪庙还拥有一座“信息工程技术学院”,“中学生进大学”主题就是让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体验校园生活,思考教育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并树立远大学习目标。3)创新性。课题必须由学生自主发现,培养他们创造的才能,不能抄袭他人,要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想法。操作过程也要要求学生自主创新,敢于不同,大胆尝试。②明确课程开发与实施流程。1)学生团队或个人制定课题,说明理由,上报教师2)组织有关师生论证课题可行性3)教师指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