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分类的基本方法与我国目前的产业划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产业分类的基本方法与我国目前的产业划分产业分类就是人们为了满足不同需要而根据产业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特征将企业的各种不同的经济活动进行分解和组合以形成多层次的产业门类的过程。所以,产业研究和分析的目的不同,也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迄今为止,比较重要的产业分类大概有下面几种:产业分类的基本方法马克思二部类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关联方式分类法国家标准分类法国际标准分类法农轻重产业分类法资源密集度分类法增长率产业分类法生产流程分类法霍夫曼分类法钱纳里—泰勒分类法马克思二部类分类法两大部类产业分类法,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在分析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怎样使总产品既实现价值补偿又实现实物补偿问题时所创立的一种产业分类方法。马克思凭借两大部类产业分类法,对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条件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第Ⅰ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第Ⅱ部类: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Ⅰ(C+V+M)=ⅠC+ⅡCⅡ(C+V+M)=Ⅰ(V+M)+Ⅱ(V+M)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条件:Ⅰ(C+V+M)=Ⅰ(C+△C)+Ⅱ(C+△C)Ⅱ(C+V+M)=Ⅰ(V+△V+M/X)+Ⅱ(V+△V+M/X)局限性:①没能涵盖所有产业,只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不利于对产业经济的全面分析。如运输业、商业。②许多商品难于归类,给产业经济研究工作带来困难,(大部分商品都具有多种用途,即可用于生产资料生产,又可用于消费资料的生产)如:钢铁。③这种分类法不够细化,不能深入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影响经济增长的结构因素非常繁杂,只研究两个部类的结构变化无法从深层次揭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性)。④这种分类在方法上与其他分类法相差甚运,分析口径不一,其分析结果很难进行比较。三次产业分类法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他认为,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有三个阶段:①初级生产阶段,称为第一产业,人类的主要生产活动是农业和畜牧业,产业活动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和林业。②第二阶段始于英国工业革命,以机器大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标志,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运输业、通讯业、电力和煤气业等,称为第二产业。③第三阶段始于20世纪初,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流入非物质生产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包括商业、金融业、饮食业以及科学、卫生、文化教育、政府等公共行政事务等。但是,费歇尔没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三次产业的结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英国经济学、统计学家克拉克在继承费歇尔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总结出三次产业结构变化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克拉克的划分标准有三:1、产业距离消费者的远近程度。距离消费者远的为第一次产业,近的为第三次产业,介于两者之间的为第二次产业;2、产品是否有形。产品有形的分为第一次或第二次产业,无形的分为第三次产业;3、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是否可分离。可分离的划入第一次或第二次产业,不可分离的划入第三次产业。据此,划入第一次产业的有农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第二次产业有制造业和矿业;第三次产业有建筑业、运输业、通讯业、商业、金融业、专业性服务和个人生活服务、政府行政、律师事务和军队等。克拉克和费歇尔的主要区别在于:运输、通讯、建筑、煤气、电力等是划入第二次产业还是第三次产业,军队是否算第三产业。三次产业分类法的缺陷:①有些产业的归类尚存在争议。如:第二次产业的采掘业和矿业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是直接依赖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进行的生产活动,理应划入第一次产业;②第三次产业内容过于繁杂,从最简单的修鞋到最复杂的航天、科研都包括了。从最简单的劳动密集型—理发业、餐饮业等到技术要求最为复杂的高知识密集型产业一信息产业,生物工程。三次产业分类虽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但各国在实际应用上具体划分标准还不完全一致,与费歇尔原先的分类依据也有较大差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经济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为标准将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三大类:①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为第一次产业。②将加工取自然界的物质生产部门为第二次产业。③从第一次,二次产业物质生产活动中衍生出来的非物质部门划为第三次产业。根据这划分标准①第一次产业指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和林业。②第二次产业指广义上的工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和矿业、建筑业、煤气、电力、供水等。③第三次产业指广义上的服务业,包括运输业、通讯业、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关联方式分类法就是将具有某种相同或相似关联方式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一个集合的方法,它又可以根据不同的关联方式分为多种分类法。①技术关联分类法: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划分企业的经济活动,这些企业的经济活动的集合要么具有技术、工艺方面的相似性,要么具有相类似的生产工具、生产流程和管理技术等。如制造业、建筑业、冶炼业等产业均具有各自密切技术关联关系。②原料关联分类法:按照相同或类似的原材料为依据来划分企业经济活动。如:造纸业、纺织业、服装业等都具有相同原材料。③用途关联分类法:这类产业具有相同相似的用途,如:造船业、汽车制造业、仪器工业等。④战略关联分类法:按照在一国产业政策中不同战略地位划分产业的一种分类方法。A、主导产业:(罗斯托),主导产业是指能够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能够通过快于其他产品的“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有效地劳动其他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这类产业既对其他产业起着引导作用,又对国民经济起支撑作用。B、先导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先行发展以引导其他产业往某一战略目标方向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这类产业对其他产业起引导作用,但未必对国民经济起支撑作用。C、支柱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并起支撑作用的产业或产业群,这类产业往往在国民经济中起支撑作用,但不一定能起到引导作用。支柱产业形成:先导产业发展壮大,达到较大产业规模以后就成为了支柱产业或先成为对其他产业既起引导作用又对国民经济起支撑作用的主导产业,然后再发展成为不再起引导作用而只对国民经济起支撑作用的支柱产业。D、重点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重点产业的概念较模糊,缺乏科学性,它可以包括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先行产业、瓶颈产业、基础产业等。E、先行产业: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先行产业是指根据产业结构发展的内在规律或自然规律必须先行发展以免阻碍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这类产业包括瓶颈产业和基础产业。另一类先行产业指根据国民经济战略规划的需要人为确定必须先行发展以带动和引导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即(先导产业)。广义先行产业包括狭义的先行产业和先导产业。国家标准分类法指一国政府为统一该国产业经济研究的统计和分析口径,以便科学地制定产业政策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并根据该国实际而编制和颁布的划分产业的标准。标准分类法必须具备以下特征:权威性、强制性、科学性、广泛的适应性中国国家标准局编制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于1984年首次发布。经1994年、2002年两次修订。现行版本(GBT4754-2002)把中国全部的国民经济划分为20个门类,95个大类、396个中类和913个小类。这20个门类依次是:A农、林、牧、渔业B采矿业C制造业D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E建筑业F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G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H批发和零售业I住宿和餐饮业J金融业K房地产业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M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O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P教育Q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S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T国际组织国际标准分类法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InternationalStandardIndustrialclassification,ISIC)是目前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产业分类体系之一。为促进世界统计工作的发展,1946年联合国成立了隶属于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统计委员会,并于1948年颁布了ISIC初稿,之后,经过了多次修订,分别于1958年推出了ISIC1.0版,于1968年推出了ISIC2.0版,1990年推出了ISIC3.0版,2002年推出了ISIC3.1版,2008年推出了ISIC4.0版。农轻重产业分类法农轻重产业分类法发源于前苏联,并在社会主义国家制订经济计划时普遍采用。农轻重产业分类,就是将社会生产划分成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三个产业大类。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轻工业包括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印刷、家具、制革等工业部门重工业包括冶炼、钢铁、煤炭、电力、石油、化工、机械等工业部分。农轻重是马克思两大部类分类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是对两大部类的改进和提高。但也存在局限性:第一,它仍是针对物质生产领域的没有涵盖非物质生产部门,不利于对产业经济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农轻重界限越来越模糊,确定产业划分界限日益困难。第三,农轻重分类也不够细分,工农业之间也出现了同样性质的相互渗透现象。由于这些局限性,它只适用于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发展阶段,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高度化,农轻重分类法在实际中的应用越来越少。资源密集度分类法这种产业分类方法是按照各产业所投入的、占主要地位的资源的不同为标准来划分的。根据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种生产要素在各产业中的相对密集度,把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1、劳动密集型产业。指进行生产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其衡量的标准是在生产成本中工资与设备折旧和研究开发支出相比所占比重较大。一般来说,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指农业、林业及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具等制造业。随着技术进步和新工艺设备的应用,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资本密集度也在提高,并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分化出去。例如,食品业在发达国家就被划入资本密集型产业。2、资本密集型产业。指在单位产品成本中,资本成本与劳动成本相比所占比重较大,每个劳动者所占用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金额较高的产业。当前,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指钢铁业、一般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重型机械工业、电力工业等。资本密集型工业主要分布在基础工业和重加工业,一般被看作是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基础。3、技术密集型产业。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和智力要素依赖大大超过对其他生产要素依赖的产业。目前技术密集型产业包括:微电子与信息产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工业、原子能工业、现代制药工业、新材料工业等。当前以微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正迅猛发展,成为带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因此可以说,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水平将决定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前景。资源密集度分类法的优点表现为:1、有利于将各个产业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产业之间进行比较。2、有利于判断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3、有利于研究产业之间对生产要素依赖程度的差异,对于求得最佳宏观经济效益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局限性为同一产业在不同地区对各个要素需求强度的差异,可能会使同一产业在不同地区分属于不同的类型。增长率产业分类法这是按照产业在相邻的两个时期(约20年)不同的增长速度变化划分产业类型的方法。如图,一般可以将产业划分为四种类型。按增长率变化划分的产业类型成长产业(A)发展产业(C)成熟产业(B)衰退产业(D)这种产业分类法的优点是可以动态地观察产业发展的有序更替过程但有时界限不太明显。因为有时根据接近于平均增长率或略大于平均增长率的界限,还难以准确判断产业的性质。由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的界限并不是很明确,因此可以大概按照发展趋势来确定不同发展状况的产业。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