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三班)葛生斌、潘凯、高万民、小组猪驮山简介猪驮山,原名萱帽山,是一颗镶嵌在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座落在永登县苦水镇西山,距兰州和永登均为50多公里,在中川机场之西,312国道和兰新铁路之旁。“萱帽猪驮”古今为兰州地区名胜之一。猪驮山,是康熙皇帝御封“渗金佛祖”—风颠和尚修行得道之地。这山山势峥嵘,庙宇巍峨,树绿花红,风光秀美。鎏金大佛耸立长空,佛光普照,佛理永恒。游之,使您灵魂净化,意念纯真,超然物外,万愿遂心。苦水是河西走廊灵秀之地,蜚声中外的“玫瑰之乡”。玫瑰仙子的故事妇孺皆知,李佛为苦水人民造福的传说已成佳话。“玫瑰之乡”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玫海花香,毓秀钟灵,围护着猪驮山,恰如烘云托月。苦水川是李佛故里,善民富地。这里崇尚佛典,广颂佛恩,人心向善,缘满民间,来之可观花睹见立体农业,可体文明淳朴民风。丹霞地貌丹霞地貌猪驮山前山和后山苦水川远景佛眼看众生传说,自宋代以来,萱帽山上就有寺庙,叫西山寺。寺内有佛殿、碑碣,千年香火延续,游踪不止。清文宗咸丰己未年(1859年)刻制的《西萱帽山庙宇并立碑志》记述,庄浪县之南有堡曰苦水,堡西二里许,层峦叠嶂,钟灵毓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萱帽山也。上有三宝殿一座,殿下左列地藏菩萨,十殿阎君殿,庙宇参差,残碑断碣,犹有存者。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陕西民郑王姓,同堡十王会众等略为创修。清康熙年间,又由本邑僧人风颠和尚修葺。乾隆、嘉庆、咸丰年间,均由广大信士邑人捐金重修绘画。“萱帽猪驮”成为兰州胜景。1958年,殿宇遭毁。“文革”期间,又遭劫难,使古寺、树木荡然无存。1978年以后,地方信士民众倡议修复猪驮山,政府批准组织管委会,全面开始了猪驮山景点重建工程。2000年,共募捐投资百万余元,庙宇基本恢复,绿化初见成效,被甘肃省宗教局批准为李佛寺佛事活动场所。2001年以后,新建同喜堂、迎仁阁、聚善楼。植树20余株,拓修盘山公路,新建山门、牌坊、停车场。高达21.95米的李佛鎏金铜像耸立在猪驮山颠,数公里之外依然可见。猪驮山,最早叫西山,因此山在苦水堡之西而名。后来叫萱帽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为椿,母为萱,萱帽也就是母亲的顶戴了,引申起来,母亲的顶戴可给子孙遮风挡雨,是此山此水养育了此一方人也,游客来这里,有萱帽庇荫,自可无忧无虑了。由萱帽山而成猪驮山,来源于出生于苦水的一位济公式风颠和尚。相传,清世祖顺治八年(1651年)农历四月初八,苦水东巷李家生一儿,取名李福,小时候念过两三年私塾,十一二岁开始务农,十八岁断指出家出家到萱帽山修行,常云游四方,专事济孤恤贫救灾难之事,尤其在治病救人、起死回生方面有奇术。李福自命僧名无情,后改为超度,号风颠,当地俗称李佛爷、风颠济公。为了整修山寺十王殿,李佛天天赶一头名叫“自醒”的猪,共同搬运砖瓦,自己身背六块,猪驮四块。李佛此举感动了众人,四里八方义务投工,捐资使山寺修葺一新。自此后,萱帽山便改名为“猪驮山”。至于山下的“苦水”一名,只有站在山上才能了其然。站在李佛铜像前,苦水川景色尽收眼底。这一带地形东西两侧山势南自河口逐渐开张,北到红城又逐渐收拢,唯中间开阔,形状恰似一只朝天的眼睛,苦水堡正处眼球位置。甘肃民间把眼球叫“苦水”,比如有人伤了眼球,则说那人的苦水破了。这段山川古称苦水湾,明朝时筑堡设驿,叫苦水堡、苦水驿。想一想,最早取此地名为“苦水”者,决非凡人。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