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古代诗歌鉴赏第4节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二编1本考点可以细化为三个方面:主旨内容评价包括意义的表层评价、常识典故传说评价、经历主张志向评价。思想感情评价包括富有一贯性的意象评价、情感倾向评价,要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作者对人和事的看法、倾向。分析评价时要针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现状和作者当时的思想认知范围,客观公平、实事求是,既不能过分地贬低,也不能拔高。诗歌的内容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歌赖以表现作者情感和作者观点的关键;诗歌的主旨是诗人写作诗歌的主要目的。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才能够顺利地解读诗歌,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分析评价诗歌的内容主旨,主要考查点有:①意义的表层或深层评价;②常识典故传说评价;③经历主张志向评价。评价内容主旨(2011·辽宁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黄庭坚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注]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1)要读懂每句诗的意思。诗的第一句写画中景,烟雨、归雁,展现了一幅烟雨归雁图。二、三句承上,一气而下,写因欣赏画中景色而生幻觉:恍惚之间,好像坐在潇湘、洞庭的烟波之上,目送行行归雁,乡情油然而生。诗人很想唤一叶扁舟,回归故乡。第四句从前三句中跌落,描写诗人身心已沉浸于幻境之中,忽听得友人说:“这是丹青!”才恍然醒悟,知道错把画境当作真景,有力地突出了诗人思乡之切和画境之真。(2)解答时要突出“由画境到真景,再到画境”的思路的内容。答案: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一、常用方法分析评价诗歌内容主旨的答题要领1.要学会知人论世分析作品思想内容时,要结合作家的生活经历、主要思想倾向以及创作的主要风格。如鉴赏李煜的词,就要了解李煜的创作以南唐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降宋前,南唐政治稳定,经济、文化基础较好,李煜过着纸醉金迷、酣歌曼舞的生活,作品多描写帝王的享乐生活,表现高雅文化与富足生活给他带来的短暂的极乐;降宋后,李煜过着“此中朝夕,只以眼泪洗面”的屈辱生活,作品则以抒写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为主,感情真挚沉痛,凄怆动人,一洗前期作品的香艳柔媚,进入了另一番开阔的境界。2.要结合时代特点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个时代的风貌都会在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上打上印记。比如,宋末元初和明末清初这两个历史阶段,一方面旧王朝积贫积弱、国力衰微;另一方面异族入侵,民族矛盾激化,这些时期的作品主题多表现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凄苦;或抒写自己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的情怀;或抒发驱逐异族、建功立业的雄心。因此我们读宋诗、宋词和清诗,总感觉少了唐诗的雄伟气魄和高昂格调,取而代之的是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家国之愁和悲凉之气。3.要利用暗示信息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要充分利用诗词本身的暗示信息,这些暗示信息可以是诗歌的标题,可以是诗前的小序,也可以是诗后的注解。这些内容,有的给我们提供了创作的时代背景,有的介绍了作者的经历,有的交代了作者的创作动机或创作经过,有的则直接指向作者的情感基调。这些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都是至关重要的,因而解读诗词时必须要细心阅读,充分利用。例如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咏素蝶诗》,联系注释内容“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可知诗中蕴含着作者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因为这是一首咏物诗,在诗中作者欲以素蝶自比,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志向。二、答题步骤第一步:确定诗歌题材,如咏史怀古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第二步:具体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作答形式是“××句(联)写了×××”。第三步: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情感。“概括诗歌主旨”的设问方式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3.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对雪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注]。[注]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此诗与作者的《春望》为同一时期的作品,联系全诗,说说本诗的主旨。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概括能力。杜甫这首诗是在被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写的。长安失陷时,他逃到半路就被叛军抓住,解回长安。幸而安禄山并不怎么留意他,他也设法隐蔽自己,得以保存气节;但是痛苦的心情和艰难的生活,仍然折磨着诗人。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答案:这是一首忧国伤时之作。“战哭多新鬼”表明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数州消息断”表明家人离散,消息全无,“愁吟”“愁坐”表达作者的忧思之情。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亲人命运的深切关怀(深沉的忧思)。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①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①一水:亦作“二水”。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分两步:第一步找出概括对象的典型意象及特点,第二步找出意象的共同特点加以概括。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诗歌以表情达意为最终目的,我们在鉴赏诗歌时,无论对其形象、语言还是表达技巧的揣摩,都是为了解读诗歌传达出的思想感情。分析评价思想感情,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感情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诗歌中流露出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理解思想感情应多注意以下几点:评价思想感情(1)情感类别:如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古伤今等。(2)情感载体:如杨柳——离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等。(3)抒情方法:如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触景生情等。(2012·江西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纵使。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以及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杨柳”即柳树,这是在离别诗词中常用的一个传统意象。“杨柳弄春”,杨柳青青,除了写景之外,还交代了离别的季节,也就是借指初春。联系上片内容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词,人“忧”含“泪”,感情悲伤,情绪低沉。表现了离别之人的愁情别绪。下片中“飞絮”“落花”则是暮春的典型景象。联系注释中对“韶华”的解释,可以对下片内容作进一步的解读,即“飞絮”也暗喻了青春流逝。睹此景,词人怎不生万般愁情?答案: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喻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喻青春流逝。表达的情感: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一、常用方法1.古代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及分析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命运;山河沦丧的痛苦等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愤;壮志难酬,年华消逝的悲叹;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诚心志的告白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2.评价作者思想情感的答题要领(1)借助背景动机,把握诗人内在情感。诗言志,词缘情,情感是诗歌创作的基础。鉴赏诗歌时,一定要关注写作背景的介绍,从而懂得诗人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例如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的诗歌鉴赏题《思远人》,根据题目可以知道词人对远方行人的思念,那么该词抒发的就是思念心上人之情。(2)品味语言意象,领会景物蕴含情感。诗歌借助语言描摹塑造形象,而诗歌创作讲求含蓄、凝练,作者常常借助外物来抒情言志。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往往能够迅速地把握主题。如《寄远》一诗中,“南陵水面漫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而“红袖凭江楼”,则由眼前所见之景自然会想到家人对自己的思念之情。(3)剖析结构画面,把握作者感情变化。梳理诗歌结构,剖析诗歌画面,进而把握诗歌作者的感情变化。例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怀念古代英雄孙权和刘裕,这是切合题目的,下阕却写到“北伐失败”“扬州烽火”“神鸦社鼓”“廉颇尚能饭否”等四件互不关联的事,抒发的是虽有雄才大略却不被重用的慨叹。(4)抓住注解内容,提取诗歌暗示信息。注释有时很短,却是命题者给考生的暗示,下面就注释分类及其所暗示内容做一表格:注释分类所暗示内容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内容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介绍别人评价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二、答题步骤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第二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把握评价思想情感常见的设题模式1.结合××句子,分析诗(词)人的思想感情。2.××句诗(词)蕴含了诗(词)人什么样的情感?3.这首诗(词)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4.作者为什么要写××两物?作者借这两物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1.(2011·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要注意找出诗歌中描写的意象,并根据意象分析其中所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首词上阕重在写景。词人集中描写了初春的景象。春天来临,黄莺婉转啼鸣;微雨润滑如酥,给人轻柔舒适的感觉;最惹人喜爱的是初生的青草,远远望去一层淡淡的嫩绿,走近去看,却几乎看不到春草的踪影。这些景物给人以生机和活力。上阕后两句化用了唐代诗人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运用贴切自然,不露痕迹。下阕重在抒情。词人触景生情,感慨“花不看开人易老”,美景易逝,年华易老。但词人并未由此而消沉,反而更加萌生了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情感。答案:上片描写“莺语”“微雨”“草色”等景物,表现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