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城市总体规划的区域背景分析城市发展战略城市性质城市人口构成与规模城市用地组成与用地选择城市总体布局§4-1城市总体规划的区域背景分析•城市地理位置分析•城市区域条件分析一、城市地理位置分析1.宏观和微观地理位置分析①宏观位置是城市对较远的事物的相关联系,是从小比例尺地图上分析的②微观位置是城市对它所在城址及附近事物的相关关系,从大比例尺地图.上分析③e.g.:上海宏观位置:位于中国南北海岸线中点以及东西向长江出口处,对内它是长江流域以至更大地域的门户,对外它是最接近太平洋世界贸易要道的城市。同时它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南端和太湖流域下游,整个长江三角洲平原,特别是太湖流域作为上海的直接腹地为其形成和繁荣奠定了区域基础。青浦,江阴,太仓,上海有类似的宏观地理位置。微观位置:位于黄浦江、吴凇江相汇处,使不同尺度位置的区域优势得以结合城市职能得以最好发挥。这一态势也决定了后来上海城市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方向。,2.中心、重心位置和边缘门户位置①城市的中心位置指城市位于其影响区域的几何中心,与各方向联系距离都较近,兼具区域交通中心的优势区位。这样的city一般为行政城市和工商业城市。E.g.:②城市的重心位置一个区域的人口分布和开发条件差异较大时,会有一个偏向于优势区域的重心位置,这里形成的中心城市有和中心位置一样的总联系的最短的效果。E.g.:③城市的边缘位置即城市区位追求位于区域边缘并邻接于其他影响其发展的区域。这种位置非常有利,可以成为两个或多个地区的贸易中心。这种边缘位置既可以在不同的地形区域和经济区域之间,也可以在不同的政治区域或其他人文因素之间。④城市的门户位置一种特殊的边缘邻接位置,当区域的对外联系集中在某一方向时,此区域的中心城市常明显偏于主要联系方向一端。典型的:河口港类型的城市,e.g.:位于闽江口的福州、上海—长江流域的门户;陆上门户城市:e.g.:哈市。一般地,中心位置利于区域内部的联系与管理,门户位置更有利于区域与外部的联系。3.交通结点位置指城市在交通沿线某些特定点上的位置,这一位置具有交通运输和区际贸易等城市产生和发展的优势。①交通停歇点和中继点最早最简单的城镇发展结点位置,多沿商旅大道发展起来,e.g.:我国大运河沿线主要城市的形成和崛起,开普敦,亚丁,科伦坡,夏威夷、圣赫勒拿等。②交通转换点:人流、物流在一地必须用由一种运输方式转为另一种之地。各种交通方式的交汇点(同种的,不同的),都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优越区位③交通的阻碍点和控制点:在峡口、通衢大道、关隘、隘口以及能控制航海的狭窄海峡上,往往会有城镇兴起。E.g.:宜昌、日内瓦湖畔的日内瓦城;阿富汗的喀布尔和巴基斯坦的白沙瓦;丹麦和瑞典间在波罗地海入海口处松得海峡上的哥本哈根、从地中海通往黑海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伊斯坦布尔、位于马六甲海峡上的槟城、马六甲、新加坡,以及在地中海入口处的直布罗陀海峡两侧的直布罗陀和丹吉尔总结:①首先要对城市自然地理位置予以充分关注,赋予她经济意义。§4-2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一、城市发展战略1、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概念指城市发展中有重要意义的全局性的策划。其核心是要解决一定时期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一般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等内容。2、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内容①战略目标:核心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是统一的,发展方向常是定性描述,发展目标还应有定量的规定。指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建设目标三大类系统的指标。A.经济目标指标:经济总量指标:经济效益指标:经济结构指标:B.社会目标指标:人口总量指标:人口构成指标: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指标:居民精神文化指标:C.建设目标指标:建设规模指标:环境质量指标:空间结构指标:主要指各类建设用地比例②战略重点:指对城市发展具有全局性或关键性意义的问题。它涉及的是事关全局的关键部门和地区的问题,体现在城市发展中比较长时期发挥作用的行业或地域,具有阶段性。战略重点通常表现在:a.在竞争中的优势领域。b.经济发展的基础建筑,科技,能源,交通,教育常被列为发展重点。c.发展中的薄弱环节③战略措施:实现战略目标的步骤和途径,是把比较抽象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进一步具体化的过程。战略措施通常包括:基本政策、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分布的改变、空间开发的顺序、重大项目工程安排等。二、城市规划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概念:2.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策略:包括七个方面:住房、环境与土地资源、能源结构和利用效率、消费模式、建筑节能、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科技发展与教育发展。①住房住房发展战略的内容应包括: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居住标准,解决不同收入水平者的住房问题,研究家庭构成及其变化对住宅设计影响,以及相应的可更新发展的服务设施配置等。②环境与土地资源a.环境:对自然环境改造利用中:选址择地应最大可能的节约土地资源。最小限度的改变自然生态环境。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对河水处理、废气控制、固体废物的收集与处理的投入是可持续住区环境建设的重点,b.土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应通过人口控制保证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程度。通过确定合理的城市化地域和人均用地标准,保持相当比例的土地留于后代的生存发展。③消费模式消费模式转变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体系有直接影响。大力发展建设以文化消费为主的第三产业和以信息服务为主的新型产业,改进消费结构,引导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④能源结构和利用效率利用开发可再生资源,采取低耗高效的能源使用方式。在住宅布局结构、用地布局和比例,地上地下空间利用等方面,考虑新能源供应的要求。⑤建筑节能积极开发和采用低能耗、少物耗的新型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改变过分强调节约一次性建设投资的方针,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强调自然通风,采光,日照的重要性,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⑥文化背景与社区发展生活的空间环境,应在文化内涵上为人们接受,应对培育人的良好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⑦科技发展与教育发展科技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条件。住区教育设施是可持续发展住区建设的重点之一。§4-3城市性质和类型•城市性质的含义•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城市类型•分析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和方法一、城市性质的含义是指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个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突出的对城市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职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有稳定性。二、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1、城市性质对城市规模大小,城市用地组织布局结构以及各种市政公用设施的水平起重要指导作用。编制总体规划时先确定城市性质是决定一系列技术经济措施及其相适应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前提和基础。2、便于把规划的一般原则与城市的特点结合在一起,使规划更切合实际。3、是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依据利用选定合理建设项目,利于突出规划结构特点,利于为规划方案提供可靠技术经济依据。三、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城市性质的确定可从两方面去认识:1.从城市在国民经济的职能方面去认识。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城市的性质起决定性的作用,市域规划及城镇体系规划是确定城市性质的主要依据。2.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因素中去研究,主导基本因素决定城市的性质,由该因素组成的基本部门的主要职能所体现。例如:大庆市,三亚市。但对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城市常兼有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区别只在不同范围内的中心职能。四、城市类型(无公认统一方法)分类对城市人口的构成、用地组成、规划布局、公共建筑的内容与标准及市政设施等方面有重要意义。1.按性质分:(我国)1)工业城市:依工业构成情况分:a.多种工业的城市:如:株洲市,常州市。b.单一工业为主的城市:如:石油化工,有色金属,森林工业,矿业城市。2)交通港口城市:根据交通运输条件分:铁路枢纽城市、海港城市、内河港埠。3)商贸城市,如:义岛市、台州市的独立组团路桥区等。4)科研、教育城市,如:杨凌。5)综合中心城市既有政治、文教、科研等非经济机构的主要职能,也有经济、信息、交通等方面的中心职能。在用地组成和布局上教为复杂,规模较大。6)县城:数量最多,多以地方资源为优势的产业为主干产业,同时是联系广大农村纽带、工农业物资的集散地。7)特殊职能的城市:特殊职能在城市的建设和布局上占主导地位,规划异与一般城市。A.革命纪念性城市:B.风景旅游、修疗养为主的城市:C.边贸城市:满洲里、景洪、伊宁、二连浩特等。2.根据城规法,按人口规模分:1)大城市:≥20万。2)中等城市:20-50万。3)小城市:20万。习惯上:≥100万为特大城市。五.分析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和方法避免两种倾向:1)以“共性”作为城市的性质。2)不区分基本因素的主次。1.一般方法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定性分析是在全面分析说明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作用。定量分析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城市职能,特别是经济职能用一定的技术指标,从数量上去分析自然资源、劳力资源、能源交通及主导的经济产业部门,说明现有和潜在的优势。2.经济职能的定量分析从三方面入手:①分析主要产业部门在全国或地区的地位和作用②分析主要部门经济结构一般采用同一经济技术标准(职工人数、产量、产值等)从数量上分析,以其超过部门结构整体的20%-30%为主导因素,超过5%为支柱产业。③分析用地结构的主次,以用地的所占比重的大小来定量分析。总之,确定城市性质时不能就城市论城市;既要避免把现状城市职能照搬到城市性质上,又要避免脱离现状职能。对城市性质的描述要简明,一要突出特色;二不回避难免的“雷同”;三要避免罗列。同时在城市性质的表述中对城市的主要职能的概括深度要适当,城市性质所代表的城市地域要明确。§4-4城市人口构成与规模•城市人口的含义•城市人口调查研究的意义•城市人口的构成与素质•城市的流动人口•城市人口规模一、城市人口的含义:从城规角度看,指那些与城市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人口。城市规划中的城市人口指市区与近郊区的非农业人口。市辖县的非农业人口,除了个别直属该市的工业区(镇)外,一般不计入,而应将它们分别计入各市辖县镇中去。注:含县属企、事业单位聘用的农民合同工、长年临时工,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登记的有固定经营场所的镇、街、村和农民集资或独资兴办的Ⅱ、Ⅲ产业的从业人员,城镇中等以上学校招收的农村学生及驻镇等单位人员。二、城市人口调查研究的意义。调查城市人口(数量、构成)→①估计城市人口规模(城市规模)注:城市人口规模用地规模②从城市本身讲,它对用地的多少,公共生活设施和文化设施的内容与数量,交运量、交工具的选择、道路等级与指标,市政公用设施的组成与能力,住宅建设的规模与速度、建筑类型的选定、的规模及城市的布局的确定都有指导作用。所以城市人口的调查分析,人口规模的估计和确定既是总规的目标,又是制定一系列具体技术指标与布局的依据。三、城市人口的构成和素质。在城市规划中主要研究人口的年龄、性别、家庭、劳动力、文化水平、职业等构成情况。1.年龄构成①指城市人口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②一般分6组:托儿组(0-3岁)、幼儿组(4-6岁)、小学组(7-11岁)、中学组(12-17岁)、成年(Male:18/19-60,Female:18-55)、老年组(Male:61以上,Female:56以上)。百岁图、年龄构成图③意义:a.比较成年组人数与就业人数,可看出就业情况和劳动力潜力b.掌握劳动力后备军数量,对研究经济有重要作用。c.掌握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的数量和发展趋向,是制定托、幼、中小学等公共设施规划指标的重要依据。d.掌握老年组人口数量及比重,分析城市老龄化水平及发展趋势,是社会福利服务设施规划指标主要依据。e.分析年龄结构,可判断自然增长变化趋势,分析育龄,可判断自然增长变化趋势,分析育龄妇女人口数,是预测人口自然增长的主要依据。男女01002.性别构成:反映男女人口之间的数量和比例关系。规划中必须考虑男女性别比例的基本平衡。3.家庭构成:反映城市人口的家庭人口数量、性别、辈份等组合情况。它对住宅类型的选择,生活与文化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