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村养猪小区健康发展的思考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段诚中研究员一、发展养猪小区的目的、意义(一)养猪小区含义(称养殖小区、养殖园区、养殖单元等)含义:将分散在农户屋边、屋内饲养的猪,按村落或地域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建设猪舍,实行分户或联户科学养殖的方式。(二)农户分散、传统方式养猪存在的问题人居与圈舍紧密交叉,甚至人、猪同舍,各种畜禽混养猪的饲养管理,疫病防治不规范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猪链球病事件)整体生产水平不高、产品质量没有保障市场竞争力差(市场准入、绿色壁垒)(三)养猪小区发展的背景国内外市场日益重视猪肉产品的质量、安全我国养猪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已呈趋势建规模化猪场需大量资金,农户难以承受发展“小规模、大群体”的养猪小区易接受、受欢迎(四)养猪小区的优势性利于改变农民传统小生产观念利于推广先进、实用的科学成果与技术利于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五)发展养猪小区的意义促进我国养猪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户养猪效益改善环境,促进人与农业生态和谐发展二、存在的问题(一)小区的建设1.养猪小区模式单一(适应当地生产、经济环境基础条件)体制机制不活(与农户经济利益联结紧密程度)2.小区建设“贪大求洋”、搞“花架子”、“形象工程”建设费用偏高“样板”推广价值不大3.轻管理行政措施,一哄而上,违背农户自愿参加、民主管理原则(矛盾、纠纷不断)生产技术管理不到位,谈不上规范化生产新猪舍,老喂法,“穿新鞋、走老路”(二)选址、生产技术1.规划与选址离居住区太近,没有隔离墙建在交通干道旁2.猪舍猪舍间距太小舍内冬季防寒,夏季防暑性能差缺乏消毒设施,无病猪隔离舍3.饲料、饲养养猪户的品种、饲料、饲养、管理各行其是,五花八门4.粪污处理不当集中污染水源、空气、土壤三、建议(一)小区的模式、体制、机制应不断创新1.农村人口集中、人均土地面积较大的平坝地区采用人居与养猪区分离,建规模猪场式养殖园区2.人均耕地面积特少;或农户居住分散的山、丘地区不宜远距离集中办小区(不便饲养管理、沼气利用等)可因地制宜在相邻农户建小区(小规模),形成片区性生产力3.统一规划、建舍,统一饲养、管理模式各地建小区总结出的基本经验强调可行性(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4.农户集资,采用“股份制”模式统一建小区克服农民观念上和经济上带来的差异农户的余粮及副产物出售给小区统一使用有利于规范化、标准化生产5.采用“公司+农户”、“协会+农户”模式建小区公司需确保安全、无公害、绿色猪肉来源,有积极性小区与公司紧密合作,可争取企业资金投入,吸取企业管理经验及生产技术指导与养猪协会挂钩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6.争取项目支持国家对“三农”支持力度逐年增大,投入增多(如小城镇建设、中小型企业、农村专合组织、沼气建设、科技、扶贫等方面)。(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管理1.政府从政策,资金给予支持2.组建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小区管委会可由养猪协会,村委会或民选产生。3.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加强技术培训,教育农户遵纪守则,照章办事。(三)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是关键各地小区建设经验,已提出在圈舍设计、品种、饲料饲养、防疫用药、环境保护方面推行“五统一”,还有的提出“七统一”。但真正做到难度较大,必须持之以恒。(四)较常见或易忽视的技术问题1.选址及猪舍建设参考规模化猪场的基本技术要求成本:圈舍建筑经济实用,降低成本间距:猪舍间距切忌过密(间距土地可种青饲料)保温:舍内冬季保温(门、窗密闭性;产仔舍、仔猪舍吊天花板)2.品种、饲料及饲养品种:当地畜牧部门推广、最受市场欢迎的品种(配套系)种源:自繁自养或从种猪场批量购入饲料:充分利益农户本身的饲料资源;统一购喂配合料、浓缩料、添加剂预混料。饲养:全进全出生产工艺疫病防治消毒:消毒设施与消毒制度免疫:统一的、合理的免疫程序用药:通过“药敏试验”,选择用量少,效果好的药品粪污处理干粪:粪污干稀分离,干粪经发酵作有机肥尿污:尿污——沼气池厌氧处理——曝气池(田)好氧处理——灌溉果木、作物——生态循环小结养猪小区是我国现阶段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组织是推动农村规模化养猪的重要举措需不断总结经验,促进农村养猪小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