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2历史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进2011.3.10•产生和发展•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调整•模式•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历程产生发展兴盛危机改革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生成与发展•1.作为社会救助的补救模式阶段•2.作为社会保险的机制模式阶段•3.作为社会保障的福利国家阶段•1.作为社会救助的补救模式阶段•社会救助的运行主要仰仗私人施舍以及官方对穷人的微薄的救济,同时还使受助者常常蒙受耻辱的苛刻条件的限制。•社会保障制度已由教会慈善救济制度、地方贫困救济制度和同业互助制度转变为政府的行政管理事务,旨在对贫民组织救济并使其普遍化。•1536年英国《济贫法》•规定征收济贫税,对无可依靠的儿童和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尽扶助义务。•1834年英国《新济贫法》•规定受助者必须住进济贫院,同时取消一些货币与实物形式的救助,只允许将他们收容进机构,从事沉重且待遇极低的工作。•2.作为社会保险的机制模式阶段•德国是世界上最早以立法形式推出社会保险计划的国家。其动机更多出自政治策略上的考虑:•(1)罢工、暴力以及由此引起的日益紧张的劳资冲突会损害德国的经济发展与对外政策;•(2)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已经直接威胁到现行政权的稳定。•“社会保障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过火行为的镇压,同时也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本分的,也是最容易被统治的”。•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强制性的,且在全社会范围内推行;•使工人在患病、发生事故、伤残和老年经济困难时受到保障,为产业工人提供稳定的抵御风险的潜在收入预期。•3.作为社会保障的福利国家阶段•1944年英国“贝佛里奇计划”•该计划提出社会应保证全体公民免受贫困、愚昧、疾病、失业与肮脏“五害”之苦,主张建立全社会的国民保险制度。•1948年英国首相艾德礼率先宣布建成“从摇篮到坟墓”均有保障的福利国家。•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社会保障的国际性文件,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国际化。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调整•背景:•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遭遇经济滞胀•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高福利社会保障计划的缺陷:•(1)严重的财政危机•(2)对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3)降低了人们参与工作的积极性•西方国家的经济改革:•美国的里根政府•英国的撒切尔政府•高福利社会保障计划的改革趋势:•(1)提高退休年龄•(2)改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受益规则•(3)政府社会保障责任向私营部门转移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保障•基本框架城镇单位保障•农村集体保障•国家保障是在国家统一政策规范下,以政府财政拨款为基础,由政府主管部门直接实施。•主要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保障、城镇居民价格补贴、军人保障、民政福利、农村救灾救济等。•城镇单位保障服从于国家统一的政策规范,由企业从收益中直接提取经费并自行组织实施,封闭式运行。•当企业收益不足以支撑单位保障时,国家财政通过补贴的方式来给予最后保证。•它主要包括职工劳动保险、职工集体福利,这一制度使绝大多数城镇居民直接受惠。•除国家提供有限的救灾救济外,农村以社队集体为单位,农村居民通过所在的社会集体获得有关社会保障,其经费来源于社会集体单位统一核算中的统一提留。•主要包括合作医疗、五保户供养等。•社会保障隐性制度安排之一:•“低工资、高就业”的充分就业政策表1:工业企业中平均货币工资与工人边际产值的对比(1957-1978年)年份货币工资(元)边际产值(元/人)两者之比19576908070.8619585265171.0219595147210.7119605387840.6919615608980.62196265210710.61196372011610.62196474112620.59196572912600.58196668913150.52196770113110.53资料来源:货币平均工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84),边际产值数据源于文跃然的测算(参见文跃然等,《工资新论与我国工资运行机制的完善》,《城市问题》,1987年第6期)年份货币工资(元)边际产值(元/人)两者之比196868912660.54196968312440.55197066112610.52197163512230.52197265012250.53197364012370.52197464812540.52197564412360.52197663411480.55197763211870.53197868312610.54图1:1978年国民净储蓄构成比例4.80%60.30%34.90%居民储蓄政府部门储蓄城乡工商企业储蓄资料来源:郑秉文;和春雷,社会保障分析导论,法律出版社,2001:P44.图2:1954年—1984年国营工业企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年均递增率11.9%的构成3.21%6.65%2.04%劳动投入增加所带来的增长资本投入增加所带来的增长单位要素投入产出率的提高所带来的增长资料来源:张军扩,经济增长及因素分析,中国宏观经济结构与政策(张风波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社会保障隐性制度安排之二:•对居民生活必需品实行定量、低价配给•社会保障隐性制度安排之三:•由企业来为职工提供各类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向“企业保险”的蜕变•《劳动保险法条例》规定,劳动保险金主要由本企业缴纳,交由企业工会控制,同时企业工会将企业上缴的劳动保险金的30%交由总工会掌握,用于地区乃至全国的调剂。•如何评价企业领导?上级的评价标准企业产值下级的评价标准员工福利企业领导企业利润社会保险员工福利上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1)有失公平•A.社会保险的城乡制度分割对公平的侵蚀户籍制度统包统配城乡壁垒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抽取农村的经济剩余农业税工农产品剪刀差表3:全国居民户十等分组中城乡居民户各占的比例按人均收入划分的十等分组(从低到高)12345678910城乡居民户在每组中的比例城镇0.421.354.3212.2937.3466.6779.4386.3589.8488.12农村99.5898.6595.6887.7162.6633.3320.5713.6510.1611.88注:总户数19267户,其中城镇9009,农村10258户资料来源:赵仁伟,基斯·格里芬主编:《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P31。•B.社会保险的城镇内部制度性分割对公平的侵蚀•国营企业与集体企业•特权阶层与非特权阶层•(2)效率低下•A.造成企业内部劳动力总量过剩•B.造成企业内部劳动力结构失调•C.造成国有企业职工行为贵族化•D.缺少激励•(3)社会成本过高•A.企业将劳动力的“显性社会失业”转换成“隐性在职失业”•B.国有企业则需要承担起相当一部分社会福利项目与社会福利支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背景:•经济改革所带来的变化动摇了原有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6-1993),重点是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缓解乡村贫困问题。•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改变单位包办社会保障事务,个人开始承担有象征意义的缴费责任等。•第二阶段(1993-1997),社会保障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新旧社会保障制度并存但此消彼长。•国家已经确立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市场经济体制,而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维系体制,它体现了为市场经济改革服务、以养老保险改革和医疗保险改革为重点。•第三阶段,社会保障逐渐成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社会保障全面走向社会化和去除单位化,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筹资渠道多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成为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明确目标。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