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10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温政发〔2010〕3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2010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有关专项年度计划由市发改委另行下达。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按照市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坚持调结构促转型、抓需求稳增长、重改革增动力、惠民生保稳定,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推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健康发展,千方百计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时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010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均增长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力争突破1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外贸出口总额增长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1%﹔城镇新增就业数7.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1.5%、0.5%,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和省政府下达的约束性指标﹔研究和试验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1.3%﹔耕地保有量364.6万亩(详见附表)。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一、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原则选择产业项目,严把沿海产业带产业入园门坎。狠抓工业大项目投入,完善大项目储备和引进机制,推出一批省市重大工业项目,加强大项目落地的保障服务,全力推进华峰尼龙66、青山控股镍加工、正泰太阳能等重大产业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业项目投资率、供地率、进场率、开工率、竣工率﹔重视闲置土地和厂房整改利用,提高存量资源利用效率﹔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导企业投向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全年完成工业性投资310亿元。发布实施汽摩配等十大行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促进优势产业提升。研究制定促进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风电装备、LED、太阳能光伏及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抓好新材料、先进专用设备制造等产业的培育﹔着手温州特色低碳经济体系研究。引导企业通过市场机制和资本平台进行兼并重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强化服务业保障措施。重点扶持物流、金融等六大行业,着力引导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继续推动服务业创新,大力发展技术市场和科技中介服务。启动金融机构大楼等一批金融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构建创意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文化元素对特色优势产业的提升作用。推进经济开发区龙湾片区、吴桥工业区等区块的“退二进三”。继续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加快推进温州科技城、潘桥物流园区等服务业项目进程。利用高速铁路开通效应,促进本地旅游休闲消费。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抓好沿海平原粮食产业带功能区和丘陵山地特色产业带功能区建设。全面启动每县2个粮食功能区、全市3个蔬菜功能区、2个水果茶叶功能区建设。二、着力扩大三大需求努力推动投资增长。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0亿元,力争突破1000亿元。全市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29个,计划全年完成投资230亿元,计划建成投产项目16个,开工建设项目41个,续建项目72个﹔预备项目39个。抓好项目开工,强化协调服务和责任落实,尽早开工建设浙江苍南电厂一期等一批重大项目。抓好在建项目推进,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资金、政策处理等难题,加快温瑞塘河综合整治、温州市城区防洪堤三期、楠溪江引供水工程、珊溪水利枢纽平苍引水工程、半岛起步区工程等项目建设,建成浙能乐清电厂二期等工程。抓好项目前期,认真落实《温州市2010年重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完善重大项目前期推进制度。抓好中央投资项目管理、推进、储备和资金争取。整合国有资产,构建大型投融资运作平台,多种途径拓展融资渠道。抓好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等工作。加快经营性土地出让步伐,通过增加房地产项目土地供给来平抑房价、促进投资和筹措政府建设资金。努力保持消费增长。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逐步消除居民消费后顾之忧,稳定居民消费预期。完善城乡消费设施和政策,积极引进国内大型百货公司到我市设立分部,新建连锁便利店100个以上。认真落实国家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便民消费,加快发展休闲消费,继续保持汽车、家电等消费热点,挖掘旅游新热点。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和鼓励普通自住住房和改善型住房消费,遏制投机性购房。努力拓展国内外市场。以“保份额、调结构”为目标,努力稳定出口。进一步加大境内外重要展会的组展、参展力度,引导企业“抱团”走出去参展。把握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契机,加大东盟市场开拓力度。优化出口贸易结构,引导加工贸易向自创品牌的高端化发展﹔积极争取我市自主品牌产品进入国际大型零售企业供应链。高度重视服务外包,支持温州国家设计中心、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的创建和培育。积极做好贸易壁垒和“反倾销”的应对工作。加大对境外温商营销网络的支持力度。继续深化通关一体化工作。全力推进“温州名购”建设,完成两年100家的目标。三、着力保障要素支撑大力推进沿海产业带建设。按照“突破重点区块、突破重点难题、突破重点项目”的总体要求,全年完成投资200亿元,围垦投资10.3亿元,确保圈围海涂2万亩,力争圈围海涂3万亩,新开工围垦面积4.1万亩,完成建设用海报批3.5万亩,完成建设用地报批9000亩,建设用海转存量土地报批1万亩,完成“招、拍、挂”产业用地9000亩。加快重点围垦区块内“三通一平”的基础配套建设,为土地“招、拍、挂”、企业进场施工提供必要条件。完善港口及配套设施,加快临港产业发展,力促民科基地、瓯江口、乐清湾港区、苍南临港产业基地等重点区块产业项目开工,继续推进温州中欧船业等一批在建项目。构建防止沿海产业带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体制机制,促进各县(市、区)规划与温州沿海产业带实施规划的有效对接。强化环境容量支撑。狠抓节能减排任务落实,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深化重点行业整治,完成“811”严管区污染整治工作。以城镇污水整治和养殖业污染防治为重点,落实责任制,加强珊溪水库水源地保护。开展“空气清洁”行动,启动临江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市区中心片污水处理厂扩建前期工作,加快建设市区中心片污泥干化焚烧工程,建成中心片污水处理厂的除臭工程和市区西片等污水处理厂,全面推进中心镇、重点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争取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70%,县(市)污水处理率达到50%以上。加快推进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引导发展低碳经济,提倡低碳生活模式,加快推进一批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示范点建设。组织实施好循环经济“551行动计划”的战略目标和工程项目建设。强化土地供应支撑。制订并实施2010年温州市建设用地出让计划,定期发布全市建设用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情况监测报告,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加大土地征收、拆迁和使用权回收力度,增强政府土地储备和供应能力。切实抓好市区21个地块计2098亩经营性商住办用地出让工作,建立所在乡镇(街道)土地征收责任制和相应的奖惩制度,完善市、区土地出让金财政分配方式。强化人才、科技支撑。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瓯江民营企业人才计划”,新增国家级企业博士后工作站1家、省级2家,争取引进人才2万人,引进国外智力执行项目80项以上,引进外国专家200人次。继续实施温州市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努力帮助行业龙头企业申报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家以上。新引进大院名校2家。新增行业与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5家。争取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260件以上。争取新增省级高级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10家以上,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以上,实施产学研合作重点项目20个左右。强化资金支撑。支持国内各地方性商业银行在温设立分支机构,争取温州银行在外增设分行﹔对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落实沈海高速公路复线温州段工程政府投资项目融资新机制,引导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争取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民营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开展多种形式融资。四、着力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大都市区建设。以重大交通建设为突破口,拉开城市框架。一是加快港口、铁路、公路建设,进一步改善大都市区内外交通条件。建成灵昆港区多用途码头一期,加快推进温州永强机场飞行区扩建、瓯海大道西段快速路、市区西部交通网、龙湾新区道路网等一批项目,建设金温铁路扩能改造、瓯江过江信道等一批工程项目,推进沈海高速公路复线温州段前期,加快龙丽温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着手研究温州永强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温州市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优化城乡交通机制和管理。二是加快防洪、排污、能源等项目建设,努力提升温州城市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温州沿江防洪堤工程鹿城段、温州市东片防洪一期等一批项目。三是加快推进城市重点功能区建设,努力打造宜商宜居现代城市。强势推进滨江商务区建设,努力在道路设施建设、成熟区块开发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快龙湾中心区、瓯海新城建设,进一步完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配套,不断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和公共服务保障能力。重视温州南部发展,加快推进珊溪水利枢纽平苍引水工程等项目,促进鳌江流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支持龙港新镇组建工作,增强鳌江流域重点城镇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加快新农村建设。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完善社会管理职能,加快中心镇向现代化小城市发展。适当、合理撤并中心镇周边乡镇,拓宽发展空间。加快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任务8060户,改造建设农村住房3.5万户,加快推进“城中村”及旧老小区整治和改造,开展农村旧村改造和宅基地置换试点。深入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完成550个待整治村建设、5个乡镇连片整治,创建20个全面小康农村新小区。继续做好水利“515工程”、农村沼气、新农村电气化工程、绿化造林等建设,启动鳌江、楠溪江流域治理工程前期,切实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继续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着力推进文成、泰顺等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争取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积极谋划瓯江口新区产业集聚发展新平台建设,以海洋经济、低碳经济为重点,形成工业化、城市化良性互动发展。确定启动区块,充分保障新平台建设的土地、资金、人才、环境容量等要素需求。建立高层次协调推进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新平台建设的重大问题。五、更加重视改革开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深化第一阶段改革试点项目实施,启动实施下一阶段市级改革试点项目,加快推进市级层面改革试点,全面推进县级改革试点工作。启动机构改革。减少环节,优化流程,实现审批服务再提速。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力争全年新增小额贷款公司5家、村镇银行1-2家、农村资金互助社2家、上市企业2家﹔建立并运作股权营运中心﹔启动股权投资基金试点,扩大项目融资新渠道。探索商业板块国有资产整合重组。继续推进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和政策性农业保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沿海产业带、滨江商务区为重点开展招商选资,努力争取投资大、产值高、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开展中心城区“退二进三”项目招商,积极开展旅游项目招商,争取在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上有所突破,全年实现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重视内外温州人互动,制定政策,优化服务,改善环境,积极引导在外温州人资金回流、企业回迁、人才回归、创业回乡。完善“走出去”管理服务和支持保障体系,全年实现境外直接投资9700万美元﹔加大对哥斯达黎加华格工贸园、美国加州帝国郡商业中心等支持力度,更加重视非洲市场开拓。加强口岸建设,推进状元岙港区、温州永强机场、乐清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