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区域空间与经济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讲区域与发展条件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区位的概念和区位因素准确把握古典区位理论、近代区位理论和现代区位理论了解区域发展的条件区域空间与区位区域经济中的空间是指人类在特定区域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各项经济活动都是构成空间结构的组成部分区域空间结构的三个基本要素:点(节点)、线(轴线)、面(域面)。节点一般表现为人口集中分布形成的居民点和城镇。节点是空间结构的最基本构成要素。它的特征为:节点有明确的位置。每一个经济活动的中心,我们都可以找到其自然地理位置和经济地理位置,可以在地图上用坐标明确表示出它的所在。节点有大小和形状。由于相互作用的大小和着力点不同,在不同地域形成的节点,可能有大有小,并呈现出不同的形状。节点具有不断聚集的作用。在一个节点形成之时,由于其极化作用的存在,城市的经济中心本身会不断成长,节点的规模也随之变大。节点内部存在明确的功能分工。节点表现为明确的功能分区。节点表现为城市经济中心,节点内部包括工业区、居民区、商业区和办公区等功能的划分。节点有数量和质量的概念。一个区域内节点的数量是可数的,还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来衡量节点的质量。轴线指的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连接节点之间的线状经济景观,称为轴线。例如交通线、通信线路、能源和水资源运输线等。轴线一般不能脱离节点而单独存在,区域经济运行中的各种人流、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商品流都是通过相应网络进行传递的。轴线是一个区域内经济活动的基础设施,也是经济活动的基本条件。轴线有三个特征:轴线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轴线有一定的长度和方向轴线有一定的质量标准什么是发展轴?经过长期的发展,如果在一条轴线上形成了众多的节点,则这条轴线就成为了发展轴。域面是节点和轴线存在的空间基础,它一般是作为经济活动“底盘”而存在的。域面的特征就是一般区域的特征,是区域的质量特征。这种由节点、轴线和域面组成的相互联系的系统组成了区域经济学中的区域空间网络系统。区域空间要素的相互作用节点、轴线和域面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在空间要素之中,节点是起主导作用的要素,域面是起基础作用的要素,轴线是起联结作用的要素。节点是起主导作用的要素,作用表现就是不同的城市功能,如交通中心、商业中心、工业中心等。域面是起基础作用的要素,作用表现就是经济中心的吸引地。节点要成长、发展,必须依靠域面源源不断的供应各种经济要素,包括人财物。轴线是起连接作用的要素,作用表现就是经济发展的血管。空间系统空间三个要素的不同组合,能形成多种多样的空间系统。城镇系统。由节点和节点共同组成的空间系统,即城镇体系。城市—区域系统。由节点和域面组成的空间系统,即城乡系统。区域网络系统。有轴线与轴线、轴线与节点、轴线与域面组合形成的系统,区域网络系统是区域经济规划方案设计的重点。区域空间系统。由节点、轴线和域面共同组成的系统。区位和区位条件的概念区位:指一项经济活动或经济景观(如工厂、城市建筑物、码头、机场等)在区域空间中所占据的位置,是地球上某一个具体的位置,可以用空间坐标来表示。区位的2层含义:指该事物的位置;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区位条件:由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的自然要素和经济要素的对于一项特定经济活动的条件,它包括这些要素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优越的区位条件有利于产业和人口的聚集,从而带来区域经济的发展。区位选择区位选择是指由于区位因素的影响使企业的空间位置选择产生一定倾向性的行为。区位选择行为主体是能够做出区位决策的自然人和法人区位选择目标是获得区位预期的投资回报率和有保证的回报率所带来的净收益。区位选择时机:一般来说发生在企业创办之初进行决策的,那是企业已经选择了具有高投资回报率的区位进行生产活动,如果再重新进行区位选择会使得现有区位的高投资回报丧失殆尽。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企业现有区位发展空间缺乏、工资和土地价格上涨、停车问题以及日益严重的交通拥挤问题,会促使大城市中心区企业逐步向近远郊区扩散区位因素的构成区位因素构成:地理区位、生产要素、市场因素、基础设施、政府政策、集聚经济、行为因素、汇率波动、环境保护。地理区位因素。地理气候、土壤、地形,是否邻近港口、机场以及离母公司的距离,语言、生活和文化习惯是否具有较大的相似性等。生产要素。在传统的区位理论中,往往强调接近能源、原材料产地的重要性,以便降低运输成本,然而随着科学技术和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运输成本在总生产成本中的比重日益减少。相反,传统的劳动力要素,尤其是成熟的劳动力市场、廉价的高素质工人以及企业家和科技管理人员,仍是影响企业区位决策的重要因素。对于大多数制造业来讲,是否具有充足的扩展空间、土地价格是至关重要的区位因素。此外,是否拥有成熟的资本和技术市场对于融资和技术开发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而言非常重要市场因素。国内和区域的角度来看,市场规模的大小和发展潜力是影响企业区位决策一个重要因素。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一般可以分为经济、社会和行政基础设施。经济基础设施是指交通、通信网络、电力、供排水和灌溉等。社会基础设施是指科技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和休闲娱乐等方面的设施。行政基础设施是指提供法律实施、行政管理和协调等方面的设施。在当今的知识经济的时代,良好的交通通信设施、完善的网络服务、较好的环境质量、多样化的文化和休闲机构以及低犯罪率,对企业区位决策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政府政策。政府政策体现在三个方面:(1)提供产品,如公共基础设施;(2)提供税收或其他刺激(3)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集聚经济。新建工厂大都倾向于在那些产业基础好,配套条件较为完善的地区,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尤其是在那些使用相同类型工人的其他产业的地方,以及具有潜在投入供应商和潜在的下游消费者地方,更是成为企业首选区位,因为这些地方通常具有成熟的劳动力市场,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条件,以及可供选择的投入供应商、潜在消费者和合作伙伴。企业在这些地区投资设厂,可以节约生产成本、扩大生产和消费的需求,并有利于相互竞争和协作。行为因素。企业决策是由企业主或管理人员做出的,因而也会受到决策者行为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决策者的行为偏好,如对气候、休闲娱乐、文化等的特殊爱好;二是决策者与当地具有历史上的血缘、亲属关系或其他联系。汇率波动。汇率波动对跨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有较大影响。从汇率水平变化来看,东道国货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提高,那么在东道国就不适合投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相反对于以占领东道国市场为目标的外国投资者而言,东道国货币升值意味着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且东道国子公司以母国货币计算的投资利润也增大。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社会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因为它与人民的身体健康、甚至人身安全息息相关,同样也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农业区位论冯杜能是19世纪初德国经济学家,在1810年门克伦堡东南的泰罗购置了146公顷的土地,亲自经营了多年,在积累了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对农业区位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于1826年完成了《孤立国》理论。基本假设:①孤立国唯一的城市位于其中心,是孤立国内商品、农产品的唯一销售市场。其余均是农村和农业土地,农村只与该城市发生联系,靠其供给工业品。②“孤立国”内没有可通航的河流和运河,马车是城市与农村间联系的唯一交通工具。③“孤立国”是一天然均质的大平原,并位于中纬,各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等都完全相同,宜于植物作物生长。平原上农业区之外为不能耕作的荒地,只供狩猎之用,荒地圈的存在使孤立国与外部世界隔绝。④农产品的运费和重量与产地到消费市场的距离成正比关系。⑤农业经营者以获取最大经济收益为目的,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调整他们的经营品种。“孤立国”6层农业圈第一圈层为自由农业圈,主要生产鲜菜、牛奶;第二圈层为林业圈。主要生产木材;第三圈层为轮作农业圈,主要生产谷物;第四圈层为谷草农作圈,主要生产谷物、畜产品,以谷物为重点;第五圈层为三圃式农业圈,主要生产谷物、畜产品,以畜牧为重点;第六圈层为畜牧圈,以畜牧为主。第六圈层以外是荒野。杜能的理论对后来的区位论研究具有下列意义:一是理论思维方法,即抽象的孤立法;二是杜能首次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加以理论化和体系化,这一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被推广到了其他的研究领域,即他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农业的土地利用上,也对城市土地利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杜能区位理论的局限性:(1)杜能环是以商品性农业生产为前提,农场是追逐最大的地租,在现实中,农业生产不完全是商品性生产,自给性生产同样是一种重要的生产方式,它不一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也可能是以产量为目标,而且也不会强调单一品种专业化生产,而强调多品种多样化生产。(2)杜氏理论出现在19世纪初,当时交通技术落后,只有马车,而不是火车和汽车,燃料是木材,无食品储藏设施,而现代交通手段发展,使产品运输费用减少,加上冷冻技术和保鲜技术的发展,生产地到市场的时间距离缩短,使得某些农产品的供求范围延伸到数百至上千公里的空间尺度(3)杜能只考虑了土地利用,而没有考虑到城市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现代城市周围不仅仅有农业土地利用,同时也混杂着商业、住宅、工厂等不同的土地利用。在城市近郊的农民,由于农地可以随时转化为住宅等城市用地,因此对农地的资本和劳动投入较少,放弃耕种或者临时性耕作成为一种现象,而远离城市的农民、农地难以转换为城市用地,因此对农地的投入较多,而从事相对集约程度较高的、农业利用价值的经营工业区位论韦伯是德国经济学家,1909年发表了《工业区位论》,标志着工业区位理论的建立。韦伯所处的时代是德国在工业革命之后,近代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从而伴随着大规模人口的空间移动,尤其是产业与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现象极为显著。在这种背景下,韦伯从经济区位的角度,探索工业生产活动的区位原理。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与杜能建立在以马车运输为基础的农业区位论不同,它建立在现代交通运输的基础之上。基本假设在一个均质的国家或地区内只探讨影响工业区位的经济因素,而其他如自然条件、政治制度、政策和技术水平等都相同;工业原料、燃料等分布在已知地点,且不发生改变;工业产品消费地点即定,消费量不变;劳动力供给地已知且供给充足,工资率不变,不同区位工资水平有差异;生产与交易只讨论同一种产品;运费与距离及载重量成正比,以火车为运输方式。区位要素分类按作用程度分为一般的区位因素和特殊的区位因素。一般的区位因素是指对各种工业生产区位都有影响的因素,如运输成本、工资、地租等,而后者是指只对特定工业生产有影响的因素,如气候、水质等;按作用方式分为区域性因素、集聚因素和分散因素。区域性因素指影响工业生产分布于特定区位的因素,集聚因素指促使工业生产向特定地点集中的因素,分散因素则相反;按照属性分为自然技术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自然技术因素指取决于自然方面素质的因素,如气候、地质条件、劳动力技术水平等,后者如居民的消费习惯、利息的地区差别等。这些因素中只有通过一般区位因素才能确立工业区位的普遍规律。韦伯归纳出运输费用、劳动力费用和集聚效应为一般区位因素,其中运输费用对区位选择起基本定向的作用,而劳动力费用和集聚(分散)效应对区位起修正作用。韦伯对运费的定义他认为运费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为运送一定货物所需的物质和劳动消耗,而不是一些为运送货物存在的独立社会组织,前者是实际的消耗,后者是索取的代价,采用前者可以避开垄断组织任意决定运费率。运费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定向韦伯认为工业区位的选择取决于生产成本的大小,任何一个理想的工业区位都应该选择在生产成本最小的地点。为了使工业生产成本最小,就必须尽量减少运费,这就涉及到运输距离以及原材料的情况,除了运输里程外,原材料的性质往往对工业区位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劳动力费用对运费定位的修正在单纯考虑了运输费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后,韦伯又研究了劳动力费用的影响。他认为,在某个具有廉价劳动力且劳动力供给充裕的地方,当企业从运费最低点迁到这

1 / 5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