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骨髓腔输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骨髓腔内输液(IO):又称骨内置管或骨髓内置管,即把药物、血液或其他液体直接注入骨髓腔内。可在紧急情况下建立输液、输血、复苏给药途径,同时还可采集标本送检,可作为暂时性应急措施,直至其他静脉通路建立。对无法进行常规静脉穿刺的危重患者,骨髓输液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替代途径。骨髓输液技术的几个关键词:安全、简单、快速、有效、暂时、急救、传统技术、新的认识。历史:骨髓输液有过一段长期的丰富的历史。未经实的观点认为IO技术最早起源于十九世纪晚期。第一次科学地研究并记录骨髓输液技术是在1922年,当时哈佛大学的Drinker博士在研究胸骨板循环时发现并提出骨内腔隙充满一种非萎缩性静脉,他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灌注到骨髓腔中的物质能够很快被中枢循环系统所吸收。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里关于IO技术的研究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IO输注技术已成为一种用于成年或儿童给予药物或输血的流行方案,这段时期主要使用的是手动穿刺针用于进行IO输注操作。1986年,美国心脏协会(AHA)正式批准将IO输注技术列入儿科的急救复苏程序当中。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开展了许多关于在不同动物模型中通过IO输注方式给予药物并进行药代动力学的研究。2003年ACLS(AdvancedCardiacLifeSupport心脏生命支持)准则中推荐IO作为成年个体有价值的选择方案,2005年美国FDA批准了三种用于成人IO输液的新设备,分别为F.A.S.T.1;B.I.G.和EZ-IO。《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推荐连续三次静脉穿刺不成功或90秒内不能建立静脉通路,推荐使用骨髓输液,此方法使用于所有人。《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10》指出对于无法建立血管内通路的患者,放置髓内输液针补液方式优于气管内通路方式,建议首先纳入治疗方案。解剖学原理髓内血管窦以导静脉及营养静脉的形式汇入中央静脉。在骨髓腔中有很多非萎缩的静脉网,在休克或因创伤而大量失血的患者体内往往外周的静脉网会发生塌陷或关闭,而此种情况下,处于骨骼保护之中的骨髓腔内静脉网因其特殊的骨质结构仍然能够同体循环保持直接而又完整的连接。通过骨髓腔内的血流量是相对恒定的,即使在很多休克的病人体内亦是如此。在骨髓腔内的这些密密麻麻非萎缩性的微小静脉网络就像海绵一样能够快速吸收灌注到其周围的液体,并将其快速转运到体循环之中。骨髓腔内静脉的这种特殊解剖结构就成了IO输注的液体或药物能够被快速转运到体循环并加以吸收利用的根本原因。适应症急需经血管通路补液治疗或药物治疗但无法建立常规静脉通路。心脏骤停、休克、创伤、大面积烧伤、严重脱水、持续性癫痫都是可能使用髓内输液针的临床病例。在静脉通路因环境因素制约无法开展的情况下,髓内输液针往往可以成功的应用于治疗。另外,在中心静脉通路因操作者技术或设备等因素受限的情况下,髓内输液针是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几乎所有常规通路使用的药物都可以经髓内通路在同样的剂量达到治疗效果——包括晶体液、胶体液、血液制品及诸如血管加压素的药物成分。同时,髓内输液针可以在抢救危重患者时为临床实验室提供及时的患者髓内样本进行诊断。需要指出的是,检测骨髓样本所得血气值水平往往介于动脉与静脉水平之间。另外,人们已经发现髓内样本在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血红蛋白水平等方面与静脉血液样本存在差异。当心肺复苏30分钟后且补液已开始,髓内样本血红蛋白水平低于中心循环。禁忌症由于髓内输液针多用于急诊,有一些禁忌症需要注意规避。输液端同侧骨折,既往在输液端已放置过髓内输液针,输液端存在局部血管损伤、蜂窝织炎或烧伤。其中同侧骨折及既往髓内输液针治疗可能引起液体外渗或筋膜室综合征。同时骨折高危患者应规避此类治疗手段。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