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一、深刻认识教师职业1、教师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人2、教师是为学生的生命奠基的人3、教师是不断开发学生潜在能力的人4、教师是在奉献中实现自身价值的人5、教师是有三重收获的人1、教师是贯彻教育方针的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孙维刚老师认为:远大的理想将产生刻苦学习的强大动力;智力素质提高,使人看得远,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健康的身体,不但是学习和工作的保证,同时,艰苦的体育锻炼,将造就坚强的意志品质。2、教师是为学生的生命奠基的人创造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抗挫折能力、消费能力。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指出要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3、教师是不断开发学生潜在能力的人古希腊普罗塔戈: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是点燃这个火把。如果学生是一眼泉,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而教师就是引导发掘泉水的人,使泉水喷涌而出,永不停息。4、教师是在奉献中实现自身价值的人“教师是红烛”,赞美了教师的奉献与给予,但是“烛论”忽视了教师的内在的尊严、劳动的欢乐与人生价值的实现。教师作为蜡烛,不仅要照亮别人,也要照亮自己;在燃尽自己、照亮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要光彩照人。5、教师是有三重收获的人魏书生说教师的劳动有三重收获:一是收获各类人才;二是收获真挚的感情;三是收获创造性劳动成果。三种人、三个不等式:知识分子:原则>利益;商人:利益>原则;政客:权利>原则、权利>利益。二、深刻认识课堂教学1、站在生命的高度看待课堂2、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3、理解课堂教学过程4、课堂需要教师的再创造5、探索理想的课堂教学1、站在生命的高度看待课堂课堂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直接影响教师生命价值的体现。2、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构建起了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3、理解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三个过程:一是知识的传授过程;二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三是能力训练的过程。课堂教学改革必须照顾三个方面:一个是学习方式的改革;二个是学习氛围的改革;三是学生能力培养途径的改革。深入研究用什么样的途径去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4、课堂需要教师的再创造教学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一是从教材到教案的创造过程。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不同,对教材内容的意义认识不同,对给定的内容处理方式不同,每个教师面对的学生不同。因此,我们需要集体备课,需要深入的研究教材和学生,需要创造出一个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案。二是从教案到教学的创造过程。乔易斯:教学说到底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教学不仅仅是完成教案的操作过程,更重要的是教育环境的创造。包括物质环境、心理环境、人际环境。5、探索理想的课堂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创造的、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应该是师生全身心投入的、应该是充满激情的、应该是紧张高效的、应该是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应该是心灵对话的、应该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理想的课堂应该是:主动参与、和谐互动、合作探究、真切体验。理想的课堂应该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三、深刻认识德育的重要性一个观点:个性、特长、兴趣、爱好、人格是最重要的“学习成绩”。一句名言:有教育智慧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人生智慧的学生。1、教会学生做人上海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广东中山中学的“做大事教育”;华东师大附小的“做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人”的教育都是在做人上下工夫。孙维刚老师坚持三个方面的教育:1、诚实、正派、正直的教育;2、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民多做贡献的教育;3、做有丰富感情的人,要因为我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使别人更幸福的教育。2、教会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促进“自我教育”,只有学会自我教育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我们要相信学生有能力管理好自己。但是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的帮助,需要培训干部,需要一定的组织形式。名师魏书生班级管理的经验是:发动学生管学生,调动学生管学生。有多少事情就有多少学生来管,各管一项,负责到底。这样形成了由班主任、班级干部、学生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人人参与管理,同时便于人人接受管理。3、在转化差生上下工夫马卡连柯: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林格伦: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苏霍姆林斯基: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四、关注课程改革1、中西方教育的区别2、新课程强调的根本性转变3、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4、主动适应新课程的变化1、中西方教育的区别⑴杨振宁:中国教育讲究记性、做学问、循序渐进。美国教育讲究悟性、做事情、跳跃式。⑵中国是“三讲”,讲概念、讲法则、讲例题。然后是模仿式训练。传授+模仿。接受式学习。西方是尝试+探索。体验式学习。⑶中国强调对学生的要求,西方强调对学生的尊重。2、新课程强调的根本性转变新课程要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突出了实践性,注重知识能力在未来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突出了学科的文化、思想和方法,突出了健全人格的培养,强调人的和谐发展。3、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二、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三、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相结合,强调自主性、探索性。四、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4、主动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变了,教材的编写的指导思想也变了,教材内容改变了,高考肯定会变。我们应该研究三个方面的变化:第一、新教材增加的内容;第二、教材变化原因,特别是新教材和教育观念的关系;第三、紧跟教材之后高考的变化。五、关注研究性学习1、接受性学习的特点2、研究性学习的特点3、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关系1、接受性学习的特点主要是指接受知识,主要步骤是事实、概念、原理、例题的讲授和习题的训练,特点是记忆和模仿。接受性学习是我们使用的较多的学习方式。优点是效率高、知识的快速形成。缺点是不能使能力和人格得到很好的提升。忽略了学习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影响。2、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研究性学习: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创设情境、设计问题、收集信息、研究探索、成果检查、实践体验、连贯迁移。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重发现、重过程、重主体、重实践。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探索知识的过程,体验科学的态度,体验科学的规范,体验科学的思想,体验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等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3、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关系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作为两种学习方式不能对立起来;我们要汲取两种学习方式优点和长处,为我们提高质量所用,为我们提高升学率所用。有人说:教学中应该七份接受性学习,三份研究性学习。也有人说:教学中应该三份接受性学习,七份研究性学习。有人说:小学是玩中学、学中玩,是游戏型;初中学习是建立在兴趣基础上,活动型;高中强调悟性,是研究型学习。这些说法,值得大家在教学中去思考、去推敲、去研究、去体会。六、做学习型人才1、一点学习摘录2、对学习的理解3、关于现代学习观4、年轻教师的学习内容1、关于学习的摘录圣吉定律:学习速度变化=死亡知识=信息+思考智慧=知识+创意技术=知识+实现方法=信息+思考+实现方法创新=知识+创意+实现方法人材和人才。人材不一定是人才。从人材到人才,需要一个雕琢过程。需要一个重塑学习型人才的过程。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形态。2、对学习的理解⑴学习不只是学习知识,包括:学求知、学生存、学做人、学交际等;⑵学习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⑶学习方式是多样的,包括:接受性学习、批判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⑷学习是终身的。3、关于现代学习观⑴、有探求知识的热情和永不满足的追求精神。⑵、不要浪费宝贵生命。⑶、不要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⑷、一定要学以致用。⑸、一定要“兼容并蓄”。⑹、学习应具备自主性、批判性、创造性。4、当前年轻教师应该学什么学习学科的专业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经验;学习计算机技术;学习英语等等。计算机、英语这是两门非常重要的终身学习的工具。要尽快掌握,不能扔掉。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是要有一点追求的、人是要有一点作为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终身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地挑战自己,不断地超越自己。与青年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