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摘要................................................................................1关键词................................................................................1Abstract..............................................................................1Keywords.............................................................................1引言..................................................................................1一、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人物形象比较............................................31.性格方面的比较......................................................................32.社会地位的比较......................................................................43.经济条件的比较......................................................................4二、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婚姻悲剧比较............................................5三、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爱情悲剧比较.............................................6结语..................................................................................9注释.................................................................................10参考文献.............................................................................10致谢.................................................................................111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的悲剧之比较摘要: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史上追求真挚爱情的完美女性的典型代表,而包法利夫人是19世纪法国小资产阶级追求浪漫爱情的女性形象,二者的人生都充满了悲剧色彩,有着同样的并不十分完美的家庭生活、为爱而死,用自己的生命来祭奠各自的爱情。同为悲剧,即有她们的相似之处,更多的是不同之处,不同的追求方式体现了她们不同的精神境界和性格特征。安娜之死,死于爱情的精神层面;而包法利夫人之死,死于爱情的物欲层面。关键词: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悲剧比较引言《安娜•卡列尼娜》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从小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他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的过程中,清醒又迷惘、奋斗又彷徨、呼喊又苦闷。他创作《安娜•卡列尼娜》是正值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也就是俄国社会的大变革时代,经1861年农奴制改革之后,俄国资本主义蓬勃发展起来,各种社会矛盾也随之而尖锐与激化。旧的农奴制度正在日趋崩溃,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新的社会思潮已经出现在俄罗斯的大地上,同时道德观念和社会风气也随之变化。人们开嘲笑由父母作主,中间人作媒的俄国婚姻风俗,年轻人则希望恋爱自由,婚姻作主,安娜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笔下俄国上流社会的一位非常优秀而又极其复杂的女性形象。小说中安娜不仅美貌惊人,娴雅大方,而且心地纯洁、真挚、聪慧、富有洞察力和同情心。她对真正生活的热情向往,对自由爱情的执著追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楼拜作为十九世纪法国重要的一位作家,小说家始终保持不偏不倚,福楼拜就是这样写小说的。他继承了巴尔扎克描写当代生活的现实主义传统,以小镇和巴黎农村为背景,写了很多发生在七月王朝时期和第二帝国时期外省和巴黎的生活力图通过作品表达他对世界的看法。他认为人对自由、爱情、幸福的渴望都是无法满足的,资产阶级社会虽有一定发展,但社会生活的特点式新时代的人物或者平庸无能,或者充斥卑劣龌龊的欲望。在《包法利夫人》的创作中,他将人物包法利夫人的性格放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来刻画,显得客观而又真实。包法利夫人有着女性的一切特质:美貌、善良、母性,不满现实生活的平淡和无爱情的婚姻,追寻着理想的爱情和生活,试图超越现实去寻找理想的生活和爱情,然而现实的残酷和无情导致她最终走向毁灭。两部作品中的两位女主人公都生活在十九世纪,一位是俄国上流社会的贵族阶层的女性,另一个是法国的小资产阶层的女性,但她们的悲剧都是起因于追求各自的爱情,安娜为了伏伦斯基放弃了自己的家庭,自己显赫的社会地位并且被她的交际圈所抛弃;包法利夫人为了赢得莱昂失而复得的爱情,经营2她们在一起的美好生活,她背负了巨额债款,她们最终都为爱而死,用她们的生命来祭奠她们各自的爱情。两个不同国家、不同阶层的女性,都是为爱而执着,为爱而死。因此,将她们的悲剧进行比较,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安娜•卡列尼娜是19世纪俄国列夫托尔斯泰塑造的贵族女性形象,同时也是完美女性的典型代表。安娜的美是美貌和气质的结合,我们用她给其他人留下的印象来找寻她的美;花花公子伏伦斯基在火车站见到安娜•卡列尼娜,她的整个姿态所展现出来风雅和妩媚彻底征服了伦伏斯基,正是被安娜的美丽所征服,伏伦斯基才对安娜展开了爱情攻势;还有吉娣在第一次见到安娜•卡列尼娜,就对她产生了好感,并且时刻关注着她,尤其是在舞会上对安娜的注视。由此可见,安娜的美貌对男性又致命的吸引力,而让其他的女性十分嫉妒的。而包法利夫人身段苗条、皮肤白皙、拥有一双迷人黑眼睛,小家碧玉式的美貌和忧郁的气质吸引了为其父亲治疗腿伤的乡村医生———平庸木讷的夏尔·包法利,她的第一个情人莱昂和第二个情人罗多尔夫都是被包法利夫人的美貌和气质所吸引。由此可以看出包法利夫人同样是一个年轻貌美,她们的美貌吸引着周围的人。但安娜要比包法利夫人更为成熟,稳重。安娜的美除了容貌的美之外,更重要的是她那优雅的气质是她美的源泉。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的悲剧,既有相同的因素,又有不同的因素。本文从人物、爱情、婚姻三个方面做以比较。一、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人物比较1.性格方面的比较安娜是一个美丽、妩媚、智慧、善解人意并且追求完美,而包法利夫人是一个温柔、感情细腻、善良的女人,不切实际,生活在幻想之中是包法利夫人的主要特点。追求完美和猜疑的性格是安娜的性格。对于我们来说,爱情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生活的唯一目的,可安娜把爱情当作自己唯一的精神食粮,她明知道伏伦斯基为了她牺牲了自己的“锦绣前程”不感到后悔,她自己也想补偿他为她牺牲均一切。但是一旦白己的爱情得不到满足就用猜疑、嫉妒、蓄意挑衅去折磨伏伦斯基,使伏伦斯基跟她一天天疏远,伏伦斯基对她的冷淡,也与她自己的无来由的嫉妒有关。她对爱情缺乏信任,对伏伦斯基缺乏信任,这徉的爱情由于缺乏永久的精神基础,所以不是爱情战胜了卑鄙的社会,而是社会的卑鄙和恶习“把她心灵里最好的部分都扼杀了”.她的视野变得狭窄了,生活变得更加自私了,在生命中只关心自己,只关心伏伦斯基对她的爱情。为了维系伏伦斯基对她的爱情,不惜违反自己的本性,企图用外表的修饰,肉体的魅力吸引握伦斯基。把自己装扮成一个轻挑的女人,来获得伏伦斯基的高兴。她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自己好不容易追求来的爱情,她珍惜她的爱情,珍惜伏伦斯基,但是她不知道怎么面对情人对她的逐渐冷淡,猜疑和嫉妒充斥着她的内心。她也是十分痛苦的,想要挽回从前的爱情,折磨自己折磨伏伦斯基,却不知道用一种比较理智的方式来处理!正是安娜过于追求完美和猜疑的性格,使得她在面对爱情3逐渐消逝的时候,变的多疑、自暴自弃,甚至可以说已经产生了一种变态的心理,最终导致她走上了自杀的道路。包法利夫人受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幻想着充满激情的伟大爱情。作品的作者对于包法利夫人追求爱情中的真、善、美是持肯定态度的,对她的悲剧命运则是同情的,但她不切实际的幻想,远离现实,追求梦幻理想,则把她的人生推向了悲剧的边缘。包法利夫人一生的经历和最终的结局令人唏嘘。自始至终,她的幻觉远远要比她的能力强大,对浪漫爱情和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欲望蒙蔽了她,支配着她,令她透支了自己的能力和激情,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她整天都是在不停地幻想着美好的生活,却从来没有付诸实际行动来改变现实。虽然她出身普通,没有任何的遗产夜没有显赫的地位,却偏偏又出落得明艳照人,举止优雅,还有几分才气,少女时期在修道院的寄宿生活,培养了她贵族化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习惯,这就更令她顾影自怜,抱怨生活对她如此不公。为了实现理想中贵妇人式的奢靡生活和巴黎式的浪漫爱情,包法利夫人不惜血本,不光挥霍了丈夫的财产,还借了高利贷。包法利夫人固然渴望上流社会的生活,但精神世界的浪漫与自由和单纯激烈、盲目真挚的爱情,对她来说更为重要。[1]李健吾在《福楼拜评传》一书中这样评价包法利夫人:“她的悲剧和全书的美丽就在她的反抗意识,她有一个强烈的性格,天生骄傲,是一个纯粹的自私主义者,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把自己当作一个贵族妇人,切盼有奇遇,她相信将来总会是好的,她的一生只是一部谎言。”[2]2.社会地位的比较安娜•卡列尼娜生活在彼得堡的上流社会,地位尊贵,生活奢华,出入在达官显贵之间,交往于社会名流之中,社会地位十分尊贵。安娜•卡列尼娜的丈夫是沙皇身边的红人,经常出入于皇宫之中,接触的人物都是俄国当时的政治首脑,因此安娜•卡列尼娜社会地位在当时俄国来说是相当尊贵的;而包法利夫人的社会地位与安娜不同,包法利夫人的丈夫包法利只是法国一个小镇上的普通医生,充其量只能算是法国社会当时的一个小资产阶级,社会地位一般;同时包法利夫人又只是一个普通农民的女儿,没有十分尊贵的血统和地位,因此二者的社会地位相差十分悬殊。二者悬殊的社会地位是导致悲剧发生的因素之一。3.经济条件的比较安娜•卡列尼娜显赫的社会地位就决定了她优越的经济条件,她不会为物质条件而奔波和苦恼,也不会成为料理家务的家庭主妇,而是经常参加皇室的宴会等活动。这样的生活使她的物质生活相当富足,但精神生活相当贫瘠,也就是说她此时最在意是填充她的精神生活,直到她遇到伏伦斯基,当真正的爱情来临时,她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庭和丈夫。而包法利夫人的社会地位与安娜不同。她是个农民的女儿,了解农村生活,婚后的乡村小镇医生家庭也与安娜所处的上流社会有着天壤之别,“没有美丽的城堡、漂亮的家具,也没有缠绵的舞曲、华丽的衣裳……”或许包法利夫人的生活也没有那么差的吧,她还能够吃得上洋葱汤和小牛肉、穿漂亮衣服,并且终日无所事事,其实,如果能够有知足的心,包法利夫人4的生活还真没糟糕到了她要怨恨上帝的份儿上。但包法利夫人的生活环境与安娜的不能比较,包法利夫人正是因为还不起贷款才自杀,可以这么说,经济上的拮据导致她选择了自杀。如果同样的事情放在安娜的身上,安娜不会为还不起高利贷的钱而自杀。包法利夫人在就是到要死了,还在羡慕着别人的生活,“‘这才是个餐厅,’包法利夫人心里想,‘这才是我需要的餐厅。’”而安娜就是到死,也从来没有为钱发过愁,从来没有羡慕过别人的生活,从来没有认为自己生不如人。二者相差较大的经济条件也是导致各自悲剧发生的因素。二、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