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序言《漯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是根据《中共漯河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期间漯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是漯河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也是编制和实施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类专项规划、县区规划、年度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第一篇推动漯河科学发展努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前列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环境第一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重大挑战,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千方百计抢抓机遇,努力破解发展难题,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圆满完成。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增速在“九五”年均12.1%、“十五”年均12.3%的平台上加速增长,“十一五”年均增长13.7%,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0年超过26亿元,超额完成24.3亿元的目标;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16.3亿元,年均增长17.8%。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160万吨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工业增加值“十一五”年均增长17.1%,占GDP的比重达到66%。食品、造纸、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8%。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发展呈现燎原之势。6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竞相发展,产业集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商贸物流业持续繁荣,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7.1%,比2005年提升5个百分点。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8.02%以上,COD和SO2排放量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投资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持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十一五”期间累计安排重点项目302个,完成投资近500亿元,双汇集团高低温肉制品、银鸽公司箱板纸及特种纸、华电漯河发电、金大地纯碱、中粮集团精粉、可口可乐饮料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双汇第二工业园、永银盐化工、圣华OLED、海奥通新能源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04亿元,五年累计投资规模突破1300亿元,年均增长31.3%,投资和项目建设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五年累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超过60亿元,实施了一批交通、能源、环保、水利等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全面推进沙澧河综合开发,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滨河宜居城市已现雏形。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万,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带动力和承载力显著增强。城镇化率年均提升2.06个百分点。相继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双汇国有产权成功转让,银鸽股权分置改革顺利完成,一批企业成功实现战略重组。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漯河商业银行挂牌运行,城投公司企业债券成功发行,银行业不良资产剥离、核销实现突破。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成功引进了中粮集团、旺旺集团、可口可乐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十一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达到10.8亿美元,年均增长33.4%。到“十一五”末,全市外贸出口总额1.54亿美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69元,年均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6460元,年均增长14.2%。“十一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6万人,实现下岗再就业6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和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了农业人口全覆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民主法制和平安漯河建设取得新进展。总之,“十一五”是漯河发展经历严峻挑战、经受重大考验的五年,是漯河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的五年,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品位大幅提升的五年,是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五年,是漯河在全省总体发展战略中地位明显提高、综合影响力日益提升的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漯河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十二五”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专栏1“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实现程度指标名称2005年基数“十一五”规划目标“十一五”规划实现程度2010年规划目标规划年均增速(%)2010年实际达到年均增速(%)生产总值(亿元)322.15931368213.7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200.638015474.616.8第三产业增加值63.712013.5119.39.1人均生产总值(元)13202228082700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13.224.31326.11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04.2830(累计)161300.531.3城镇化率(%)31.742城镇登记失业率(%)34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792312760101476913.3农民人均纯收入(元)331946557646014.2县区经济比重(%)77.6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95.4183.714216.317.8外贸出口总额(亿美元)0.952.91.5410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2.63(累计)3(累计)10.8(累计)33.4人口总量控制(万人)260260人口自然增长率(‰)54.8万元GDP能耗下降(%)-18(累计)-18.02(累计)化学需氧量(万吨)2.272.27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2.22.2地表水质Ⅲ类以上Ⅲ类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8%以上98%以上生猪出栏(万头)800337家禽出栏(万只)30002494注:1.2007年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结果大幅调低了畜牧业主要经济指标,造成我市“十一五”规划肉类总产量、生猪出栏、家禽出栏量等主要指标无法完成规划目标。2.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市“十一五”规划出口指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第二节“十二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既有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将有利于我市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新兴产业。二是国家加大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力度,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规划全面实施,我市被纳入全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为我市争取国家项目和资金支持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国内外产业资本加速流转,为我市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引外来资金、技术,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提升产业水平提供了良好机遇。四是我省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我市在全省发展规划中的定位更加明晰,正在规划建设漯河新区,漯河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十二五”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五是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特别是城镇化对我市是一个重大机遇,城镇化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我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催化剂”,其蕴藏的巨大投资、消费潜力,将为我市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提供有利条件。六是我市的发展思路清晰明确,目标鼓舞人心,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解放、干事创业,各级领导班子团结进取、奋发有为,形成了同心协力、共促发展的浓厚氛围。面临的严峻挑战和突出矛盾:一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国际形势更趋复杂。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全省各市各展所长、竞相发展,区域之间、城市之间竞争更趋激烈。二是我市经济总量较小,产业结构不优、层次不高,农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三是我市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城镇化水平较低,资源与环境约束趋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四是我市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就业与再就业等问题仍然突出。面对新形势、谋划新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并充分运用良好的发展条件,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克服各种困难,奋力拼搏争先,在更高平台上实现新的更快发展。第二章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中原经济区为重大机遇,以“三化”协调发展为基本途径,以富民强市为中心任务,坚持“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着力调整结构,着力项目带动,着力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致力打造“双百”城市,基本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着力把握以下基本原则:坚持加快发展。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常抓投资不放松,努力实现更快的发展速度、更好的发展质量、更大的发展效益,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坚持开放发展。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引进战略投资,承接产业转移,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推进对外开放。坚持统筹发展。以中心城市带动促进城镇化快速发展,以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农村人口城市化,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坚持共享发展。把经济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第三章战略定位着力创建“一个先行区”,提升“两个名城”,打造“一个中心”。坚持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使漯河成为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提升漯河作为食品名城和生态宜居名城的品牌影响力,加快建设全国最具竞争力的中国食品名城和中原地区富有魅力的生态宜居名城;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第四章主要目标加快推进富民强市,着力建设“实力漯河、活力漯河、魅力漯河、幸福漯河”。综合实力大幅增强。“十二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0000元,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五年累计突破30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430亿元,年均增长15%。产业特色优势凸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中国食品名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造纸、盐化工、纺织等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成为新的支柱。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实现翻番,年均增长15%,占GDP的比重明显提高。城乡面貌显著改观。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力争达到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力争达到10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与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新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社会建设明显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明显进展,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意识全面确立,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有较大发展。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有较大提高。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改革开放纵深推进。企业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多种所有制经济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