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潘津工业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岗位操作规程编制人:审核人:二〇一七年三月-1-目录潘津工业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岗位操作规程...................................................-2-砂轮机操作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9-电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10-电焊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11-锚杆打眼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13-空压机操作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15-乳化液泵操作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17-掘进机司机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18-巷道支护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21-皮带输送机司机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21-采煤机司机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22-移架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25-刮板输送机司机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27-破碎机司机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29-转载司机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29-司炉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30-掘进钻眼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32-爆破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33-喷浆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35-主通风机司机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37-瓦斯检查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39-测尘采样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42-洒水降尘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47--2-潘津工业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岗位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职工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安全开展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施工生产发展,制定本操作规程。第二条施工生产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有:粉尘、噪声、高温。在施工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属部门、班组。第三条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第二章制定依据第四条制定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3.《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4.《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目录》;5.《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6.《噪声作业分级》;7.《施工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8.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卫生标准。-3-第三章(粉尘)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第五条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习惯上对粉尘有许多名称,如灰尘、尘埃、烟尘、矿尘、砂尘、粉末等,这些名词没有明显的界限。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悬浮物定义为粉尘。在大气中粉尘的存在是保持地球温度的主要原因之一,大气中过多或过少的粉尘将对环境产生灾难性的影响。但在生活和工作中,生产性粉尘是人类健康的天敌,是诱发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第六条术语1.生产性粉尘: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2.作业场所:工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3.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工作在生产性粉尘的作业场所,从事生产劳动的作业。4.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生产性粉尘中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5.工人接触粉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系指工人在1个工作日的接触粉尘时间内,实际吸入含有生产性粉尘的空气总体积。6.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度浓度超过该作业地点生产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7.致癌性:生产性粉尘具有致癌作用的特性。8.尘肺病:在生产活动中吸入粉尘而发生的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9.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的粉尘第七条危害程度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4-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如: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对上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第八条职业健康卫生标准10%≤游离SiO2含量≤50%;50%游离SiO2含量≤80%总尘PC-TWA(mg/m3)呼尘PC-TWA(mg/m3)10.70.70.30.50.2第九条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1.除尘设施必须运行良好。2.在生产现场粉尘区域作业时,应佩戴好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3.对接触粉尘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组织检查。4.在粉尘作业场所的职工操作室内,粉尘度不准超过国家卫生标准。5.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6.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7.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8.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9.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洁生产。10.应经常在岗位进行喷水增湿,减少粉尘危害。-5-第五章(噪声)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第十条噪声噪音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运动时发出的声音。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音。第十一条术语1.生产性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职工健康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2.噪声作业:职工在作业场所接触噪声的作业。3.产生原因:主要来源于各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由于振动、碰撞而产生的机械声和由风管、气管中介质的扩容、节流、排汽、漏汽而产生的气体动力噪声以及磁场交变运动产生的电磁性噪声。主要有空压机、注氮机、主扇风机、电机车、潜水泵、液压泵、凿岩设备等。第十二条危害程度:给人带来烦恼,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长期接触强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神经性衰弱综合症等病症。第十三条工作场所接触噪声限值标准职业接触8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5dB(A)职业接触4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8dB(A)职业接触2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1dB(A)职业接触1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4dB(A)职业接触0.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7dB(A)职业接触0.2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0dB(A)职业接触0.12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3dB(A)但最高不能超过115dB(A)第十四条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2.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6-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3.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4.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洁生产。5.各值班室噪音超标时,应采用适当的隔音措施。6.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噪音区域时,应佩戴耳塞。7.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8.对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9.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卫生标准时,应采用隔声、消声措施,或按《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草案)》规定的时间,缩短每个工作班的接触噪声时间。10.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其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仍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时,应采取个体防护;对职工并不经常停留的噪声作业场所,应根据不同要求建立作为控制、观察、休息的隔声室,室内必须有足够的吸声衬面,以减少混响声。第六章(高温)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第十五条高温较高的温度。第十六条术语1.高温作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摄氏度时的作业。WBGT:又称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摄氏度。2.接触时间率: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与8h的比率。3.生产性热源:系指生产过程中能够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和工件等。第十七条危害程度:高温致使体温调节产生障碍、水盐代谢失调、循环系统负荷增加、消化系统疾病增多、神经系统兴奋性降-7-低、肾脏负担加重。当作业场所气温超过34℃时,即可能有中暑病例发生。中暑是高温环境下发生的急性疾病,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1.当有先兆或轻度中暑时,应将患者迅速离开高热环境,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解开衣领,并给予清凉饮料、浓茶、淡盐水和人丹、解暑片或藿香正气丸等解暑药物。2.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应立即移到阴凉处,让其平卧(或抬高下肢),根据不同的病情,分别作如下处理:3.中暑痉挛时,牵伸痉挛肌肉使之缓解,并服用含盐清凉饮料;4.中暑衰竭时,服用含糖、盐饮料,并在四肢作重推摩、擦摩;5.日射病时,头部用冰袋或冷水湿敷;身体高热时,应迅速降温,如用冷水或冰水擦身(擦至皮肤发红),或在额、颈、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也可用50%酒精擦浴。6.症状重或昏迷患者,可针刺人中、涌泉、中冲等穴,并应迅速送医院进行抢救。第十八条作业现场接触高温限值标准表1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值接触时间率体力劳动强度一二三四100%3028262575%3129282650%3230292825%33323130表2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分钟)工作地点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