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证券业务发展的挑战与交易软件的应对和创新马光悌,2008.04.26-1-内容引言一:证券市场的现状二:证券技术发展历程三:柜台交易系统的演变四:观点和设想五:中国优势-2-引言证券信息技术是证券交易的核心技术,它伴随着中国证券业的整个发展过程。初期,它是工具,是借力的拐杖,而后成为不可缺少的腿脚。今天,已经发挥着证券公司的大脑和心脏的功能。证券信息技术是业务前台的先锋,是业务后台的基础。从这门技术在证券业诞生之日起,就和证券业务的发展相辅相存,息息相关。它涵盖了现代信息技术多方面的应用,如设备、网络,而引导整个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不断改进的软件架构和紧扣业务的系统开发。-3-一,证券市场的现状资本市场本质的变化•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外资、新理念、跨国金融企业进入中国•全球化竞争环境,做国外交易所的会员•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快速发展多层次多元化投资理财需求•资产管理•投资管理•财富管理(金融混业下的客户服务)-4-一,证券市场的现状(续)资本市场对IT服务的需求:量变到质变,有纸化到无纸化信息技术与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信息技术是证券公司的大脑和心脏的功能,信息技术是业务前台的先锋,是业务后台的基础信息技术在证券业中的应用•系统工程:网络、硬件、通讯技术等等•性能及水平取决于资本性投入,运行状况取决于营运费用•信息技术中对市场变化敏感度最高的技术元素—交易软件的开发-5-一、证券市场的现状(续)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其较大的交易量•指数的突破•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权证、股指期货等衍生产品、公司债等固定收益产品、融资融券、第三方存管、DVP交收)•融资融券-金融期货,暴增的交易量对交易系统提出挑战-6-一、证券市场的现状(续)理想的运行峰值一般应该在设计值得70%-80%现在就该做好准备,将扩容提上日程交易指令处理能力的量变,必须要以设计思想质变的革新来解决。1000点,300亿4600点,4000亿成交量指数10000点,10000亿-7-二,发展历程温故而知新。讨论对应策略,自然要提到十几年来,中国证券交易技术所经历的阶段性的发展历程。1.从营业部交易到集中交易——质变1991年2000年2007年1991年10月,第一个柜台交易系统开始研究开发,并于11月正式投入运行集中交易约在2000年大规模兴起90%的证券公司完成了大集中和区域性集中,一场由市场快速发展推动的交易系统集中化演变,基本尘埃落定我们将兴趣从“情系十年的”营业部级的柜台交易系统转向总部级的交易订单处理系统,此时我们面临的是一场质变:报单的通道唯一,经纪业务风险转为技术风险;客户数从十几万跃增为几十万上百万,应用软件的处理能力,可靠系数,都发生了跃迁式的变化。-8-二,发展历程(续)2.从集中交易到集中交易——系统扩容——量变2006年突如其来的行情,使已集中的系统受到严峻考验。104家证券公司约有十几家出现较大交易故障,几十家出现一般性报单缓慢。这种状况使业内的技术人士异常紧张。维持改良,恐难有实效;再次升级,风险巨大。面对如此的尴尬局面,很多公司冒险采取了系统扩容的方案,对已集中的交易系统做了容量的扩充。然而正是这种量变,暂时掩盖了交易障碍的矛盾,也为今后埋下隐患。内行人士都心存焦虑:业务创新如火如荼,技术开发下一步怎么办?坐等,将在劫难逃;行动,从何处着手?-9-二,发展历程(续)2.从集中交易到集中交易——系统扩容——量变(续)2007年上半年,各公司经纪业务收益颇丰,证券交易量考验了集中交易系统。而神经高度紧张、小心翼翼地度过了几次技术难关的CIO们却在盘点着集中交易以来的经验和教训。他们意识到:i)因为我们的技术是为证券业服务的,必须更为超前地研究证券的业务发展,掌握趋势和动向,用技术的尺度丈量创新业务的步伐,并提前做好技术储备;ii)实践中,我们准备了,事实上,有备而不足。不能回避的问题:如何在资本性投入和技术冗余之间找到一条优化路径,既不盲目投资又能超前保证业务需求。-10-二,发展历程(续)3.证券交易的“后集中交易”时代(PostCentralizedTrading)集中报盘和集中清算将证券交易带进另一个时代,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进步。但市场没有平静,业务还在发展,交易的量和速度有更高的要求,新的问题还在出现。或许,我们已进入了一个叫“后集中交易”的时代。早在2004年的《集中交易步履艰难》中就提到,集中交易在证券业的交易实现手段发展中,仅仅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的。随着证券业的发展,集中交易的这种方式能持续多久,更为先进的交易实现手段什么时候出现,都是由需求和发展决定的。我们处于演变之中,演变在继续,历史、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会有助于正确对待眼前的困难,理性思考将来的发展。如今,业内无论是使用者还是开发者,面临不可推御的任务:如何革新中国证券技术支撑系统,从新的架构上,从设计思路上提高交易订单的匹配、处理速度。-11-三,柜台交易系统的演变柜台交易系统—证券交易订单指令处理的软件工具。要求实时性强、可靠性强、并发处理量大,在我国,对后者的要求尤其高。除数据库、操作系统、硬件支持等因素外,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应用软件的设计思路、工具软件的利用水平、以及设计中的取舍和侧重。1996年1998年2001年–Sybase等数据库系统,客户机/服务器(Clinent/Server)模式是数据库系统的典型应用模式–对于大型联机业务系统(OLTP),C/S模式的安全性、强壮性和抵抗大流量压力的能力较弱–实现Clinent/Midware/Server(C/M/S)的三层架构–引入了中间件技术,提高了系统的综合可用性中间件技术发展,细分为–通讯中间件–交易中间件–交易系统演变成4层/N层架构(客户端-通讯中间件-交易中间件-数据库)-12-四,观点和设想目前,一些超前的观点和设想,尽管并不完善,且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已引起业界的注意。内存撮合方案用改变撮合方式来提升指令处理能力在程序设计架构上,借鉴交易所撮合模式,省略传统地采用数据库这个环节,在内存中实现订单撮合处理,而提高处理速度的构想。这里,不光有交易服务器内存扩大,相应程序设计改变一系列的考虑,还有如何避开交易过程中的回写数据库等难题。此外,由于证券业务复杂,各证券品种系统需要进行的处理不一样,所以需要考虑实现上的可扩展性,力求后续各种业务添加进来的时候,只需要加入新的实现方法与调用方式。-13-四,观点和设想(续)集中后的分散为了市场竞争和集约化经营,我们曾经将交易从营业部到总部集中。今天,面对高端客户对交易通道和速度的特殊需求,是否可以考虑从集中的柜台交易系统中再分散出去一支专用的快捷的订单处理系统,供这批客户使用。当然,这等于出现了多个交易中心,如何解决清算、账目合并等问题,还要克服许多困难。适当的分离近年来,我们一直在追求的一个新的设计理念是:将交易与清算分离,简化前端集中交易系统,重点支持交易通道业务。分拆清算业务、管理业务到后台系统。甚至,把盘中的交易处理和盘后的后续任务在物理上分开,以获得交易时间的高处理速度。-14-五、中国优势中国证券市场的难题,还需我们自己来破解。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但在国际上可借鉴案例多,因而起点较高。券商数秒1.交易方式目前证券市场可为投资者提供的自助交易方式—直通式交易(straighttradeprocess)系统,是全球最快速最高效的证券交易系统,即。这些都是由国人自行设计完成的-15-五,中国优势(续)2.技术人员证券十多年的发展,成就了一批系统设计和使用的技术人员,他们对中国的证券业务,对相关新产品的理解达到很高的水平,甚至超过业务人员,这是任何国外公司的开发人员无法赶上的。3.投资者群体中国的投资者群体巨大,远远超出全球其它证券市场,在世界证券市场之林中,我国市场的订单处理量名列前茅。这种条件下催生的设计者们,对相关高速、海量的问题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不容置疑的事实是,证券交易软件领域是国产软件占有率最高的应用领域之一。我们已获得骄人的成绩,依仗这支队伍和有识之士前瞻性的构想,相信在奥运精神鼓舞下,交易软件创新所达到的水平,完全能够应对证券业务发展的挑战。-1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