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小说细节描写的作用一、概念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它对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有重要的作用。细节描写的作用•一、细节描写可以塑造人物形象。•1、从语言的细节描写中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当得知祥林嫂的死讯后,四叔且走且高声地说“不早不迟……可见是一个谬种(坏东西)”。•四叔对祥林嫂的死,不仅没有一丝同情,反而还狠狠地骂她。从这个语言的细节描写中,深刻地暴露出封建绅士维护旧礼教的反动立场和丑恶灵魂.体现出四叔性格中冷酷和麻木的一面。•比如在巴尔扎克的《守财奴》一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喂,欧也妮,喂,太太,这是给你们的,”他一边说一边把钱掂着玩。•“掂钱”这一细节正是他吝啬心理的自然流露。尽管葛朗台嘴里说得好听,可手却舍不得放下金路易。•2、从动作的细节描写中感知人物的悲惨命运。•当祥林嫂捐了门槛,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的时候,没想到四婶慌忙大声说“你放着罢,祥林嫂”。祥林嫂的反应竟是: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从“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这一动作的细节描写中,可见祥林嫂受到的打击之重,祥林嫂本以为捐了门槛,赎了罪过,就可以坦然地活下去,就可以改变周围人对她的态度。可四婶的一句话彻底毁灭了祥林嫂的希望,宣告了祥林嫂的死刑:她仍然是罪孽深重的人!她的虔诚,她的心血,白费了,她的希望最终破灭。她的悲剧命运无法逆转。•3、从神态的细节描写中感知人物的精神状态。•《祝福》中写沦为乞丐而不忘魂灵有无的祥林嫂的神态细节:“头发全白了,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全白”的头发写出未老先衰;“木刻”的神色写出她精神上的麻木;“间或一轮”写出她思绪的凝聚,凝聚在思索灵魂的有无上。十来个字的细节描写就把祥林嫂那种呆滞、麻木的“活死人”的神情刻画得淋漓尽致的了•二、细节描写可以推动情节发展•当祥林嫂再次回到鲁镇做女工时,柳妈诡秘地对她说:“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王只好把你锯开,分给他们……”祥林嫂听到这未曾知道的事之后,内心非常的恐惧,以致第二天早上起来,两眼围着大黑圈。于是打算捐门槛,可捐完门槛之后,人们对她的态度没有任何的改变,活着遭人唾弃,死了还有分尸的恐惧,在这样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她的精神崩溃了。正是柳妈的那段话,推动着情节像高潮发展。•孙犁的小说《荷花淀》“话别”这一情节里,有一个细节,当水生嫂听到丈夫说“明天我就要到大队上去”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作者用“放”、“吮”这一动作表现了水生嫂当时复杂的心情,也正是由于这么细小的一个动作,水生没有察觉,那么他才会把下文要去参军打战的事情说出来,虽然是支支唔唔,但有了下文的奋勇杀敌,夫妻抗敌的精彩情节。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水生嫂被划破手指后,就在不停地擦,不停地吸,甚至大叫一声“哎哟”,那么回家时就已经涨红了脸,不停气喘的水生就可能由于心虚,而且想到自己还没有说女人就有这么大的反映了,也许就不会把自己参军抗敌的打算和盘托出,那小说的情节就会向另外一个方向发展了。•三、细节描写可以表现生活环境•在《祝福》一文的前两段中,从“四叔大骂新党但骂的不是我”这一细节描写中,可以了解到鲁镇是一个很封闭,很落后的地方,因为辛亥革命都已结束,而四叔眼中的新党还是维新变法时的康有为。从“女人们准备福礼,女人的胳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而祭祀的只限于男人”这一细节描写中,可以了解到这里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等级意识非常强。通过对文本中细节描写的分析,我们可以概括出了鲁镇的社会背景——这是一个封闭的、落后的、封建的、等级意识很强的小镇。•四、细节描写有助于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如在《祝福》这篇小说中,作者鲁迅先生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就是这一类,鲁迅先生在这里是给读者描绘鲁四老爷书房的情景,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假道学先生的书房:“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地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是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这段具体可感的细节描写,给读者刻画了一个散发着腐朽气息的书房环境,为塑造生活在这书房中间的鲁四老爷这一人物服务,这一段描写,可以让读者想象在这个环境中生活的人物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同时,作者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相对于整个鲁镇上的大的环境而言,又是属于点上的具体刻画。正是有了这个细节的具体描写,才使得读者对祥林嫂生活的环境既有宏观的认识,又有具体的感受,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有助于文章的主题的表达,这些都要细细地去品味,而不能一笔带过。练习•《优化方案》P82•《这是你的战争》•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表达技巧优秀的文学作品,离不开精妙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采用的艺术技巧。•表达技巧这一考点可能出现的题型主要有下面几种:•①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②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欲抑先扬、先抑后扬、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③明确各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和作用;•④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⑤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对小说表达技巧性的题目,在组织答案时一般遵从如下思路:①小说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②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③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对小说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方式、语言特色。下面重点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三方面进行解读。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其中叙述与描写是常见的表达方式。(一)叙述1.叙述方式及作用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⑤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2.叙述视角叙述视角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叙述者如上帝一般俯瞰人间,对所发生的故事、各个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时候还跳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全知视角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物的限制,方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有限视角的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3.叙述人称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第一人称的叙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第三人称的叙述则较为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小说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布局谋篇)有对比、衬托、象征、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突转等。1.烘托、衬托和对比“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而“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2.“象征”和“比喻”的区别比喻和象征是不同的,它们的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两者的表现手段不同: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间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则要求“形似”。②两者介绍的对象不同: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让读者去理解;比喻是以物比物,比喻的对象一般是让人看得见、听得见或摸得着的一种具体事物、具体人。③两者范围大小不同: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对象是整篇的文章,至少是文章中的一大段话,因此在范围上远远超过了比喻涉及的范围;比喻的范围比较小,一般局限于一两个句子中。[技巧归纳]品析小说表达技巧题同散文“鉴赏表达特色”题做起来没有多少区别,同样包含了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即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不过,它还有自身特点:1.一定要注意文章对人物自身的描写技巧,如肖像、心理、动作(细节)、语言等,更要注意人物间的相互对比、映衬技巧及环境衬托作用,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实写和虚写。2.小说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灵活多变,它可以包罗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分析时要注意视野的广阔。但重点应放在情节、环境、细节、人物、表现手法上。3.对内容和效果的分析一般要紧紧扣住小说四要素——情节、人物、环境、主题作答。另外,从表达效果切入,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从表达者的“表达视角”考虑,分析“表达作用”;二是从阅读者方面考虑,看作者这样写可以对读者的阅读产生什么样的积极效果。这样全盘考虑,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练习•《优化方案》p101-102•《傻牛然》•《父亲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