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发展(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课西学东渐和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发展课标要求:1.了解19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主张,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一、“西学东渐”下的“中体西用”1.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的出现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利玛窦(左)和徐光启1723年,清雍正帝全面禁止传教,西学东渐的势头衰落下去2.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新思想的萌发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材料二:“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海国图志》《海国图志》这种新思想有什么特点?•开眼看世界“师夷”体现了进步性,“制夷”体现了爱国性。“不可高估其水平,不可低估其意义”。目的在于维护清廷统治;从“夷”可以看出他们也没有完全放弃“天朝上国”的腐朽观念;主张学习的内容仅限于西方先进的军事科技;而且没有付诸实践。林则徐魏源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们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真理,揭开了中国近代探索救国真理的序幕。后来的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可以看作是从不同方面传承其“师夷长技”的思想(器物——制度——思想)3.“中体西用”思想的产生和发展(1)背景“新思想”的萌发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清政府为解决内忧外患,洋务运动的兴起(2)过程②19世60-90年代,伴随洋务运动发展,中体西用的思想产生③19世末,伴随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中体西用概念确立①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战湖广总督张之洞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曾国藩恭亲王奕訢左宗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李鸿章“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尔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员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曾国藩根据材料概括李鸿章推行洋务的思想核心。根据材料概括曾国藩推行洋务的目的是什么。根据两则材料说明洋务运动的向西方学习有何突出特点?中体:中国传统的封建政治制度和封建礼教西学:西方的近代科学和技术等(3)含义和特点(4)“中体西用”的实践①“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口号开展洋务运动②清末“新政”的最初几年二、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发展一、“西学东渐”下的“中体西用”1.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的出现2.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新思想的萌发3.“中体西用”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总体特点: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但是排斥其政治上民主的思想在近代之前,中国有无产生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1.早期维新派的民主思想(19世纪七八十年代)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郑观应《盛世危言》向西方学习过程中,揭开了由器物层——制度层的序幕,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改革政治的主张,但是未能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时也未能付诸实践二、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发展1.早期维新派的民主思想2.康梁维新派的民主思想和实践(19世纪末)(1)康有为的民主思想和实践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县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少年时受过严格的传统儒家教育。1879年,与同乡翰林院编修张鼎华相晤,接触资产阶级文化。之后游历香港,阅读《西国近事汇编》《环游地球新录》等书,初步形成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书中康有为在维护孔子的名义,被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古文经斥为伪经,动摇了封建统治者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书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的先师,六经都是孔子所作。其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合理性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p78),说明康有为民主思想的特点及其核心内容特点:儒家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核心内容:改革方式变革封建君主专制,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2.康梁维新派的民主思想(1)康有为的民主思想和实践(2)梁启超的民主思想特点:儒家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核心内容:改革方式变革封建君主专制,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实践:戊戌变法,具有一定的民主成分,但未能实现君主立宪制与康有为比较,梁启超的民主思想有何侧重或突破?相同:侧重与突破:实行君主立宪制更加激进,民权思想突出,侧重“伸民权”和“广民智”变法失败后,一度更趋进步,倡导自由民主二、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发展1.早期维新派的民主思想2.康梁维新派的民主思想和实践其思想上否定君主专制,主张伸民权、实行君主立宪;但是作为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者,在实践过程中,完全寄希望于封建统治者的改良,未能从根本上触及封建君主专制,最终君主立宪的实践付诸东流。3.革命派的民主思想和实践(19世纪末20世纪初)(1)背景①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腐朽,尤其是《辛丑条约》后,中国半殖民地的完全形成,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②维新改良道路的失败(2)核心内容与特点材料:《辛丑条约》签订过程中,清政府的当权者慈禧对列强不把它当成“祸首”,保留清政府而庆幸,满意地批准了条约,并惊人地说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通过教材p76第二、三段内容,概括革命派民主思想的核心和特点核心:暴力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特点:吸取欧美政治经济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国情,加以改造(3)实践辛亥革命;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3.革命派的民主思想和实践(19世纪末20世纪初)(1)背景(2)核心内容与特点孙文(1866—1925),字逸仙,号中山,广东香山翠享村贫苦农民家庭。其兄早年去檀香山夏威夷群岛的火奴鲁鲁岛做雇工,成为华侨资本家。孙中山在家乡读3年私塾,12岁到檀香山,在其兄资助下,先后入英、美教会学校读书,完成中学学业。后到香港就学,接受资教育,涉猎资报哲学、历史、政治、军事书籍,打下西学基础,眼界大开,“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4.孙中山的民主思想(2)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和特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核定地价,增长地价归国有,国民共享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三民主义思想的提出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则不可不并时而弛张之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结论:总结西方政治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那些社会原则?“希望在中国实现的共和政治,是除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外还有考选权和纠察权的五权分立的共和政治。““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两大优良制度,但考选制度被恶劣政府所滥用,纠察制度又被长期埋没而不为所用,这是极可惜的。我期望在我们的共和政治中复活这些优良制度,分立五权,创立各国至今所未有的政治学说,创建破天荒的政体,以使各机关能充分发挥它们的效能。”结论:汲取中国优良传统,加以改造(3)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核心是民权主义4.孙中山的民主思想(1)三民主义思想的提出(2)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和特点民权主义,即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核心特点一方面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另方面结合中国国情加以改造二、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发展1.早期维新派的民主思想2.康梁维新派的民主思想和实践否定君主专制,通过改革实行君主立宪;4.孙中山的民主思想3.革命派的民主思想和实践否定君主专制,通过革命实行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课堂探究:概括洋务派、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一追求过程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参考答案: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发动洋务运动,特点是学习西方技术。维新派:主张维新,发动戊戌变法,特点是学习西方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革命,发动辛亥革命,特点是学习西方共和制度。共同之处:挽救危亡,使中国富强。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醒。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