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民间采风—品味徽文化,爱我休闲养生之都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又名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徽州府治今歙县,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徽文化也成为中外学者重点研究的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1987年,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休宁县位于安徽省最南端,与浙、赣两省交界,全县总面积2151平方公里,辖10镇11乡、157个行政村,总人口27.4万。概括其特点,可以说是“交通枢纽重地、徽州文化宝地、休闲养生胜地、特色农业基地、宜居宜业福地”。【古徽属号】用动物象征古徽州属县的一种称呼。古徽州六县的象征性动物为:休宁蛇、歙县狗、黟县蛤蟆、绩溪牛、祁门猴子、婺源龙。古代徽人信风水,属号多以县治地形、山形或县域形状而得名。休宁县治形如长蛇,故以蛇称之;歙县县治附近有山如犬,黟县县治附近有山如蛤蟆,故以狗、蛤蟆称之;绩溪县域形状如牛,祁门县域形态如猴,婺源县域形状如龙,故以牛、猴、龙称之。后人又以休宁外出经商人多,谚称蛇出洞,喻休宁人经营四方,精明能干;犬尽忠尽义,喻歙人重乡谊,讲团结;牛能吃苦耐劳,喻绩溪人有实干精神;猴子灵活,喻祁门人善于随机应变,适应性强;蛤蟆性静,喻黟人长于勤俭守业;龙为灵兽,指婺源多出大儒。一说古徽属号原为山越图腾,后演化成名县属号。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属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自古新安人才辈出,徽州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有三大学问家:朱子、戴震、胡适。有汪华、朱升、程大位、郑复光、程晋芳、陶行知、赛金花等等。黄山山麓一条小溪---九龙瀑,一沟三状元、三丞相,是程元凤、曹文植、曹振镛,形成显赫的文化沟。东汉、西晋、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强宗大族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生产力逐渐发达。徽文化,是对中原文化的包容整合。作为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徽州文化,崛起于北宋后期,“东南邹鲁、礼义之邦”于南宋,鼎盛于明清时期,已约800年之久。南宋推崇程、朱理学,元代以后历代王朝倡兴理学。理学家重视对理欲、心物、义利、道德、天人及其关系的逻辑论证,著述宏富,提升了徽州文化的理性思维,培养了深厚的理性主义传统。朱熹提出了“天理”、“气”、“格物致知”、“知行为一”等一系列重要思想范畴。他认为“理”是至高和包罗一切的,故称“理学”。他所说的“理”,实际上指封建伦理纲常。而且认为“理”是永恒存在的,企图使封建伦理永恒化。他还认为理和气不能相离,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朱熹广收弟子,亲自讲学,门生遍布各地,有学术成就、政治建树者颇多,这使朱熹学派成为理学史上最有势力的学派。他曾三度回徽省亲,每次逗留数月,所以徽州从其学者甚众。程朱理学成为徽州正统的学术思想,徽州学者对程朱理学更是信奉不移。新安医学肇自北宋,盛于明清,从宋代至清末,涌现著名医家543人,撰、辑医籍460多部,其中部分医籍东传朝鲜、日本。(徽州地区简志)著名的有宋代张杲(gǎo)撰写的《医说》10卷,这是我国现存最早载有大量医史人物传记和医学史料的书籍,也是第一部较完整的新安医学著作;祁门汪机撰《石山医案》3卷,学宗的丹溪之医理,临床不拘一格,精于望诊、切脉;歙县江辑《名医类案》12卷,搜集上自扁鹊、仓公、华佗,下迄元明诸名医验效医案,内容十分丰富,是我国第一部汇集历代名医医案之专著。徽派建筑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徽州朴学也就是徽派考据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婺源县的江永和屯溪的戴震。它作为乾嘉学派中的皖派,直接继承了汉古经学,把经学研究从纯考据的藩篱中解救了出来。新安画派开先河的为元代的程政,明朝开始形成新安画派风格。明末清初,江韬(渐江)、查士标、孙逸、汪元瑞海阳四家异风突起,有力地冲击了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四王画派在中国画坛的统治地位。他们主张师法自然,寄情笔墨,大胆创新,给明末清初画坛带来新的生气。近代的黄宾虹,主张先师古人,再师造化,而以自然为归,丰富和发展了新安画派“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在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诗句里,徽州是富贵华丽之乡。与此对称的却是“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凄然。古徽州本来山阻壤隔、地狭人稠,自然资源匮乏,出产难以自给,故有“前世不修,生在徽州”之说。由此徽州男子年少就必须出门谋生,这就所谓“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了。其实,徽州成为商业和文化的重镇,源于中国文化和经济南移的宋朝,一直到明清徽商迅速地崛起。徽商古道【重阳庙会】传统庙会。休宁县临溪镇传统庙会。前后举办三天,农历九月初九日为正日。相传临溪本无庙会,邻近榆村年年在九月里替周宣灵王(简称周王菩萨)做庙会,非常热闹。榆村有女嫁与临溪某富户,因嫌临溪九月无庙会,回娘家后不愿归返夫门。父母无奈,只好答应女儿九月重阳日将周王菩萨借给临溪人供奉一天。临溪从此才有了庙会。九月初八日,临溪组成200人的仪仗队到榆村黄坑寺周王菩萨,四面金锣开道,16面仗鼓助威,绣着二十八宿和龙凤呈祥图案的三角旗随风招展;三孔三管的礼铳队不时朝天鸣放,响声震天动地;周王菩萨坐在八人抬八人轿里,头顶华盖高悬,左右力士护卫;轿后又是数不尽的红旗阵、鼓乐队。九日,四乡八镇的善男信女群结队赶来朝拜周王菩萨,并带来各种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进行交易。庙会期间,搭台唱戏,从日落唱到日出,通宵达旦,煞是热闹。建国后,庙会改变了性质,成为地地道道的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交流会。【立夏节】传统节令。立夏日,城乡均有吃苧叶馃、鸡蛋、蚕豆、豌豆及秤人的风俗。苧叶馃用野苧(zhÙ)叶捣汁和糯米粉加糖蒸制而成,俗称苧叶有清凉解毒的作用,吃了可以防止生疖(jiē)长痱(fèi)。苧叶馃又称立夏苧,有吃了立夏馃,农事急如火之谚。吃鸡蛋时,要将鸡蛋从门槛上滚下,让孩子拾起来吃,意思是孩子象蛋一样经得起摔打,易长易胖,不赖夏。用嫩蚕豆或豌豆和鲜笋、肉煮糯米饭吃,谓之尝新,以盼好年岁。秤人是看一个夏季后,体重增加或减少了多少,是否赖夏。秤人忌讳100,一百太满,满遭损,掌秤人遇到体重恰好100斤的,要多报或少报。【摸秋】节令习俗。中秋之夜,任何人都可无偿地去地里采摘一些瓜果、玉米之类,通村不禁,也不认作是偷。所摸之物只能用手拿回,不得以篮、袋去装,意思是讨个预兆,看看运气。对于成熟的青豆、冬瓜之类长毛的蔬果,无人去摸,摸着了即意味着倒霉。有的摸个冬瓜,画成孩子脸,穿上衣衫,塞到新婚夫妇被窝里,而后向主人道喜,恭贺添丁,博主人家欢心,取偿月饼、果点。【上梁】建筑风俗。徽州造房上正梁分偷梁、接梁、赞梁、祭梁和上梁五个程序。徽派建筑正梁不起负荷作用,是屋神的象征,不能玷染污秽,上梁前夜才能砍伐。正梁不能在自己山场上砍,必须到别人的山场去砍。树主发现也不上门索赔,若树主当众骂街,被视为越骂越发。砍下正梁后,由木匠在两端写上文东、武西,寓发家有日;正中画太极图以驱邪、镇煞;两端内侧雕饰月形花纹,称为开梁。梁上披红布,插金花,主人在新房门口点爆竹,拈捧香接梁。正梁被供于新房正中,上放墨斗、曲尺。梁前供桌上放木盆,内装三牲及块肉、豆腐包子,各12双。赞梁由木匠师傅主持,边唱边做,众人在傍接口彩。如匠人赞:金斧响到东,文武在朝中;金斧响到西,福寿与天齐。众人接:好啊!开祭时,匠人持酒壶,先祭天,后祭地,再祭八方神灵,最后以红毛公鸡血祭梁。此俗在山区农村仍存。【背新娘】婚俗。迎娶之日,花轿至男方家门口,新娘总是守轿不出,等新郎来背进门去。意思是日后夫妻反目,女方便可声称:是你背我进家的不是自己找上门来的。此俗在农村仍然流行。【催生】生育习俗。产妇分娩前,娘家备新生儿软帽、和尚衣(无钮扣以绳带连系、无领的小人衣)、包群、小鞋袜、尿布、红枣、红糖、鸡蛋等物,于月初一或十五送至女婿家,俗称催生。休宁县历史文化厚重,名人辈出,是徽州文化宝地。自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建县,距今已有1800余年历史。县名为隋文帝钦定,取休阳、海宁各一字,含“吉庆平宁”之意。作为古徽州的“一府六县”之一,自古以来,休宁便以山水之美、林茶之富、商贾之多、文风之盛而名闻遐迩,被誉为“东南邹鲁”。邑产“徽墨”、“日规”等手工艺品驰名中外,万安罗盘曾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自宋嘉定十年(1217)至清光绪六年(1880),休宁出了19名文武状元,居全国各县之首。千百年来,钟灵毓秀的休宁山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风流人物,名儒朱升、戴震、珠算宗师程大位、戏曲家汪延讷和汪士慎、丁云鹏、胡正言、海阳四家等书画艺人,以及众多的当代名人,如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孙起孟、原国务院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顾问吴象等,都曾生长在这块土地上,是中国三大显学(徽学、敦煌学、藏学)——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也是蜚声中外徽商的主要发源地。世界上最神秘的方言徽州方言,又名“徽州话”或“徽语”,与闽、粤、苏、浙四大方言并列。徵州方言可分为屯溪话、歙县话、绩溪话、黟县话、祁门话、休宁话、婺源话等七个次方言区。而在每一个次方言区内,又存在着“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音”的情况。休宁方言现基本分为五片:北乡片(海阳片),分布在休宁县县城海阳镇、齐云山镇、蓝田镇、渭桥乡的原渠口乡地域、万安镇商山乡、屯溪区新潭镇梅林乡。东乡片(临溪片),分布在东临溪镇(含原汊口乡)、榆村、源芳、白际等乡和屯溪区(新潭镇梅林乡和屯光镇篁敦村除外)、歙县王村镇的原石门、横关二乡。南乡片(五城片),分布在五城镇(含原月潭乡)、山斗乡、龙田乡等。西乡片(溪口片),分布在溪口镇(含原冰潭、江潭、花桥三乡)、陈霞乡等。西南乡片(流口片),分布在流口镇、汪村镇和鹤城乡的原冯村乡大部地域。休宁隶属古徽州,祟尚礼仪,讲究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礼遇有加。休宁人信奉“油多不坏菜,礼多人不怪。”休宁人兄弟之间称兄为“大郎”,称弟为“弟郎”,称兄弟之子为“侄郎”,休宁称自己的妹妹为“令妹”、称自己的女婿为“令婿”;休宁对长辈多称“爷”、“伯爷”、“叔爷”、“姑爷”、“舅爷’。“郎”、“令”、“爷”,都是尊称。休宁人在相互交往中说得最多的礼节性语言是“多谢、多谢”、“难得、难得”、“得罪、得罪”、“恭喜、恭喜”、“拜托、拜托”、“客气、客气”、“不要紧”、“没得关系”、“真过意不去”、“真难为情”、“真难为你了”。这些客套用语是人与人和睦相处的润滑剂。休宁人很讲礼数,凡事都有规矩,且很注重自身形象。所谓“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睡有睡相。”小孩子顽皮,未必能按大人要求去做,便会被斥之“失相”。休宁人讲究礼尚往来。收受别人的礼品,一定要找机会“复璧”,来而不往非礼也。待客很热情,先是让客人“快滴坐”,继之便要客人“吃杯茶”、“吃筒烟”。休宁人家堂前的长几上除了“自呜钟”、“屏风镜”,还有两个插瓶,这两个插瓶叫“火煤瓶”,里面插满了用黄裱纸搓成的纸捻,休宁人叫“火煤”(就是专为吃烟人点火而备);若非常来客,主人定会下厨,打上三个“鸡子滚水”端到客人面前。尽管好客,但休宁人也有一个原则:“七十不留食,八十不留宿”。对初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