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第六章 土地资源保护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章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第一节:概述一、土地、土地资源及土地利用(一)土地、土地资源的概念与特性1.土地的概念与特性目前,我国多数学者对土地的一般理解是:土地地球特定的地域表面,是由气候、水文、地质、地貌、土壤和植被等要素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有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它可以分为地上层、地表层和地下层,它应包括地形、土壤、植被的全部以及直接影响它的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地表层岩石和作用于地表的气候条件。•2土地资源的概念及特性•土地资源可定义为:是指能够满足或即将满足人类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利用需要的土地。与土地的概念相比较,土地资源所指的范围较窄,更强调土地在人类生产活动中所具有的价值。•显然,土地资源所指的范围是一直在变化的,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化和生产力的提高,土地资源所包含的范围将来可能会更广,内容可能会更丰富;另外,土地资源不是脱离生产实际而存在的抽象研究对象,是在不同时间内可为人类利用的劳动对象和生产资料。•(二)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人类通过一定的行动,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是某一国家、某一地区、某一单位的土地在社会需要的不同方向上,在国民经济各个不同的部门之间、各个项目上的分配和使用。土地利用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总体说来,主要包括:•(1)土地资源利用的调查、分类、统计•指运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全面充分地提取能够反映土地资源各方面特性的原始数据和其他资料(照片、标本等),并对这些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分类、统计出供实际工作和分析使用的信息。•(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首先是对影响土地利用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明确土地利用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其次是对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及动态变化分析;第三是对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分析。•(3)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区域土地利用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地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通过文本和图件的形式确定土地利用的发展目标。具体内容包括土地供需预测、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土地利用分区、实施规划的步骤与措施等:•(4)土地保护研究•为了保持并提高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支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土地保护。土地保护是指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停止、制止土地破坏的行为,或者依据自然生态规律采取各项保护措施。土地保护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弄清土地退化的自然机制和土地破坏的社会经济机制,依此来因地制宜地制定土地保护的具体目标、保护方案和措施。•(三)土地开发与土地退化•1.土地开发•土地开发是指人类采取积极的手段,扩大土地的有效利用范围或提高土地利用深度,以满足对土地不断增加的需求。•2.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由于某些构成土地的自然要素性状发生了不利于维持原有生产能力的变化,从而引起了土地生产能力的持续下降甚至丧失。土地退化大致可分为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土地污染和废弃地等几种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前面4种。•二、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原则与类型•土地资源保护规划是指运用土地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通过确定区域土地资源保护的目标、制定保护方案和确定实施方案的措施,对区域土地资源的保护进行统一的安排和部署,以使土地在一定时期内得以充分、科学、合理和有效的利用,保护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获得系统的最佳结构和功能。•(一)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意义•1.土地资源保护规划能为土地利用创造良好的生态经济环境•充分利用自然规律,用有限的投人换取最大的产出,对开发的资源进行最全面有效的利用是人类的美好愿望。通过土地资源保护规划,限制对重要土地的占用,维护和改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有利于充分发挥每块土地的生态功能,提高土地整体产出的数量和质量,从而获得更好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2.土地资源保护规划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手段•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土地资源的生态可持续。通过实施土地资源保护规划,有计划地消除土地利用中的不合理行为,对重要的土地进行严格保护,对被破坏的土地资源采取生物、工程等改良措施,都会对区域土地资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恢复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保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土地资源保护规划能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作为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资源保护规划与人类生存是紧密相连的。一方面,保护土地资源不被盲目占用和破坏,关系到国家的粮食自给、关系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社会稳定。另一方面,良好的土地质量,能为人们提供丰富和安全健康的农产品。•(二)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原则•1.综合保护的原则•土地资源保护规划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保护的原则。•2连续保护的原则•土地利用是一种承前启后的连续的社会行为,土地利用现状是过去土地利用历史积累的结果,今天的土地利用方式必将对明天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土地资源保护也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土地利用的连续性,要求土地资源保护必须具有前瞻性,必须跟上土地利用的发展步伐,防范土地破坏于未然,走连续保护的道路。•3.因地制宜的原则•土地利用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各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是有差异的,土地资源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各不一样。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使土地保护更具有针对性,并采取适合于地方特点的保护措施,充分发挥地方的优势条件,才有利于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目标的实现。•4.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土地资源的保护是一种社会经济行为,是一项投资,在进行土地资源保护规划时必须考虑地方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同时还要考虑规划中的工程措施的经济合理性。•(三)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类型•1.按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的性质可分为:•①土地资源利用总体规划•②土地资源利用专项规划•2.按规划时间期限可分为:•①长期规划•②中期规划•③短期规划•3.按空间范围可分为:•①区域性土地资源利用规划•②城乡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第二节: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内容与程序•一、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任务•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任务是对地区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明确土地利用和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土地资源保护的目标、任务和方针;确定区域重点土地类型的保护方案;划分地区土地资源保护的生态功能区,确定各分区的相应管理要求;制定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方案;制定规划实施和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二、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内容•土地资源保护规划工作涉及面广,内容多而复杂,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编制工作方案;•②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③土地保护战略方向拟定,部门用地预测与保护;•④确定主要地类保护区面积、划定保护片块和进行土地保护功能分区;•⑤制定并落实保护措施。•三、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工作程序•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步骤可分为调查准备、分析预测及规划编制与成果总结及验收三个阶段(见图6一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目的任务制定技术方案调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制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资源综合调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调查部门用地需求调查生态环境状况调查现状分析各用地部门土地需求量的预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预测部门用地协调与土地保护成果总结与编写规划报告土地资源保护规划图的编制编制规划方案成果审定与验收图6-1•(一)准备工作阶段•包括组织准备和资料、图件准备。前者包括编制和批准规划任务或工作方案,后者包括自然资源条件(地貌、气候、植被、土壤和水文)和社会经济资料(人口、GDP、工农业产值等)的准备。•(二)分析预测和规划编制阶段•要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土地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力分析、土地需求量预测、编制规划方案、确定各项用地保护的控制指标和划定保护区边界。•(三)成果总结与检查验收阶段•包括整理出成果图、编写规划报告和进行数据汇总与整理、检查验收。•四、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一)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调查通过运用土地资源学的有关知识,借助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查清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格局及其发生和发展规律。•土地调查的工作程序包括准备工作、外业工作、内业工作和检查验收4个阶段。•准备工作有:组织准备、资料、图件等。•外业工作有:①外业调绘,②补测地物,③调绘整饰,④填写外业手簿。•内业工作有:①航片的纠正与转绘,②土地面积量算,③编绘土地调查成果图,④编写土地调查报告。•检查验收工作包括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验收申请报告,主管部门召集有关专家组成验收评审小组对工作成果进行检查验收。•(二)土地资源评价•1.土地资源评价内容•土地资源评价通常包括适宜性评价、生产潜力评价和经济评价。•(1)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通过对土地的特有属性与特定土地用途的利用要求进行对比,从而达到鉴别土地对某种特定用途的适宜性和限制等级。•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分为两步法和平行法两种。其中两步法第一步主要进行土地的质量评价,完成土地定性分类;第二步进行经济及社会分析。平行法则是土地的定性分类和经济及社会分析同时进行。两步法首先根据不同的用途对土地进行适宜性分类,然后通过投人产出分析和社会分析对分类结果进行校正。•(2)土地潜力评价,又称土地利用能力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要通过对土地自然和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并根据土地生产力的大小来划分土地等级。这两种评价在考虑选择综合性的农业生产基地时具有较大参考价值。•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及其对于土地的某种持久利用的限制程度,就土地在该种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等级对其作出划分。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适应大农业生产的土地利用要求而进行的,在农业用地评价中历史较久,应用也很广泛。•(3)土地资源经济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则主要运用土地利用投人与产出的对比关系来评价土地。•土地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它具有自然和经济双重属性。因此,考察土地质量可以从自然和经济两个角度进行。土地经济评价就是从社会经济角度出发,运用土地的社会经济特性指标来评价土地质量。•2.土地资源评价方法•土地资源评价是在调查各土地要素(土壤、地貌、气候和植被等)性状及其对土地生产力影响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评定土地质量或土地适宜性等级。其工作流程如图6一2所示。自然环境要素选择土地性质确定土地质量适宜性评价潜力评价经济评价确定土地最佳利用方式图6-2第三节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类型•土地资源保护规划主要有:•①基本农田保护规划;•②林地资源保护规划;•③草地资源保护规划;•④名优特产地保护规划;•⑤特殊物种生长栖息地保护规划;•⑥风景名胜;•⑦历史纪念地保护规划等类型。一、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一)研究的目的•1.基本农田的四保障作用•(1)粮食安全•(2)社会稳定•(3)生态安全•(4)经济(金融)安全•2.适应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新阶段面临的形势•3.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基本农田保护重大决定的要求•(二)研究的任务•1.查清现有基本农田面积、构成和分布,在分析变化情况及原因的基本上,提出分类、分区域处理意见。•2.在各项非农业建设用地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的前提下,预测必须占用耕地的数量,研究提出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的措施。•3.全面分析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与耕地保护的关系,研究提出合理的规划退耕标准。生态环境建设要充分考虑国家保护基本农田的要求。•4.围绕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研究提出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政策措施。•(三)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方法•1.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工作内容•①编制工作方案;•②确定保护区面积的控制指标;•③划定保护片块;•④协调安排各类建设用地范围;•⑤制定并落实保护措施;•⑥提出规划期内解决人地矛盾的战赂措施。•2.基本农囚保护区规划的工作程序•①准备工作;•②宏观指标的确定;•③划区定界;•④整理成果;•⑤检查验收。•3.基本农田保护宏观指标的确定•(1)粮地面积保护目标•(四)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实施与管理•1.制定保护措施•①在实地标明基本农田的区界,埋设界桩和树立标志牌.使图上标明的基本农田能在实地有明显的标示。•②制定有关法规,通过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对基本农田进行保护,如制定《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由各级政府制定的有关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通告和有关的村规民约等。•③通过经济手段来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