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的思辨(一)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题以及各地作文评分标准的执行情况,可以发现高考作文题有了越来越明显的思辨方面的诉求。《考试说明》对写作的要求中并没有“思辨”这一表述,但在作文的“发展等级”中有这样的表述: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联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这些要求是与“思辨”密切相关的。材料作文: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旅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要求:选准角度,自定利益,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2016山东作文一类卷(60-53分)评分细则:形式上:中心突出,文体特征鲜明,行文流畅而又有文采,有思辨性。内容上:1.扣准“行囊”和“旅程”的象征意义;2.有辩证性的思考;3.贴近生活实际(1)贴近考生自己的生活经验(2)贴近当今时代4.例证要新颖什么是思辨思辨本是一哲学概念,解释起来复杂而抽象,笼统说来,能体现思维过程的思考、辨析都叫思辨。对高考考生来讲,需要学会的思辨主要就是全面地思考,辩证地分析,理性地权衡、比较。(一)全面地思考即“一分为二”地看待和分析一个人、一件事。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应是“一分为二”的,既有正面又有反正;既有长处,又有短处;既有主要方面,又有次要方面;有成绩定有缺陷;有教训也必有经验……这种思考方式要在作文的审题立意时就体现出来。例:一家书店将长时间只看书不买书的孩子们撵出,理由是,书店是卖书的地方,不是看书的地方。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从材料指向看,作为一家国有书店,将长时间只读书而不买书的孩子,撵出去的举动,显然是错误的,但书店的这一做法就“一无是处”吗?就该一棍子打死吗?孩子们长时间地只读不买,对知识的渴求无可非议,但他们长时间只读不买,合乎社会公德的要求吗?由此可知书店、孩子,无论哪一方的行为都有其正确、错误之处,需要一分为二地分析看待这一问题。(二)辩证地分析重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就是观点不绝对,加限制条件,对内容进行界定示例:1.减轻行囊当有所选择,并非事事皆可减,物物都能抛。人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可舍,有不能抛。如战士手中的枪,鲁迅手中的笔,苏武背上的旌节,我们的梦想与坚持……这些关系人生大义的东西,宁溘死而不得减;如不符实的浮名、不义的财货,则物虽众而皆须抛——2016山东《减轻行囊,走向远方》2.然而,充实行囊并不意味着不加选择、盲目“充实”。那些妄求“博学”的所谓学者,只求“全面”却浅尝辄止,最终只会被巨大的“行囊”拖累不前;而那些“大老虎”们,只顾用金钱充实“行囊”,只能落得锒铛入狱的结局……我们追求的“充实”,是精神的充实、人格的充实。——2016山东《充实行囊,笑看朗月照花》(三)理性地权衡、比较分析出二者或多者的利弊优劣,得出最合适的选择。“比较”、“权衡”例如:2016年全国卷Ⅱ语文学习的三条途径的材料,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与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教学、社会生活实践。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拿到今年这篇作文,考生首先必须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继而才能从所给材料中纵深切入:课堂教学、课外大量阅读及社会生活实践在语文素养培养方面的利与弊。课堂教学方面,可以谈教师在文化传承、思想启迪、人格感染方面的作用,也可以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及生动性,但也要注意到课堂的时空有限性会束缚学生获取信息的宽度和广度。课外阅读方面,可以探究优秀厚重的文化经典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深层次全方位渗透,意识到课外阅读的自由性、选择性、有效性及可延续性,但也要注意到课外阅读又具有松散和不可操控等弊端。生活实践方面,可以谈生活实践对语言能力的塑造,生活体验对思想人格的砥砺作用,也要注意其转化成为语文素养的间接性和复杂性。必须要对关键话题做清晰准确的价值判断,才能把文章的道理阐释得入木三分、令人信服。语段示例:诚然,课堂与书本就如细腻的瓷釉,能将语文这碗茶装点得赏心悦目,但唯有生活中的甘与苦,才是蕴含在茶中的菁华。不然,为何词章精美的官场应词频频遭人诟病,而一首语言固陋的《公无渡河》,却以其最真实而又痛忱的呐喊感动了无数过往世人。……无可厚非,课堂是形成语文素养的沃土,书本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捷径,但只有融自己的真情实感于生活之中,才能沏出一碗拥有自己味道的语文香茗。——《何处消得泼茶香》如何思辨(一)在立意时即找出二元对立的概念现在所考的作文题目,材料中往往都能找到一组或多组二元对立的概念。【2016年山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16年山东省作文阅卷现场报告:“最重要的就是材料中涉及到的三组关系——有用与无用、长用和短用、有备与无备”2016年潍坊模拟一模:利与义阅读下面材料,根据你的思考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家国有书店将长时间看书而不买书的孩子们撵出。理由是:书店是卖书的地方,不是看书的地方。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二模:创新与守法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四川一农民自造飞机。第一次试飞没有成功,再次试飞时因影响交通安全被交警拦下,试飞无限期推迟。近日他又在家造二代飞机,造的飞机酷似F-22战斗机,重要部件全部是自己手工制作。民航主管部门指出,个人擅自制造飞行器上天不合法。对于这种事,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和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三模:专与博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在访谈现场,记者问两位成功人士:“二位在各自领域都取得骄人成绩,你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一位回答说:“尽管每次网到鱼的不过是一个网眼,但要想捕到鱼,就必须要编织一张网。”另一位回答说:“对准一个‘城墙口’进攻。”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二)对于不能明确找到二元对立概念的题目,在文中某一段体现辩证分析。或许有人会问(怀疑/说)……当然,我这里所说的……绝不是……诚然,……但是……在……情况下……;对于……来讲……示例:诚然,有个性、有态度终究免不了遭遇身后异样的目光、嘲讽的语调,然而无需多言解释什么,来自他人的冷冽将是你保持清醒的闹钟,不至于让个性沦为草率、盲目求异,真正于众人无言处有思。如果内心有独立和平静,你会越过一切,把它们转化为另一种培育你的力量。——2016江苏卷《另一种鼓点》(观点是要勇于发声、彰显个性)(三)把对立行为放在一个人、一件事中模式(用于论证两面兼顾的观点)观点:A和B应统一(兼顾)结构(文章主体部分):1)只A不B有缺陷2)只B不A有弊端3)既A又B才圆满例文:《早读学案》92《理智和情感应相互制约》第二段:只理智无情感,生活毫无趣味第三段:只情感不理智,铸成大错第四段:情感理智相互制约,和谐美好(四)分析某种做法走向极端的危害,得出正确结论模式(在论述的主体部分中使用下面三段):1)……的确……(好的方面)2)然而,把……夸大(或“绝对化”),并不可取。3)所以,比……更重要的是……例一:《文海拾贝》20期《本来可以靠颜值,你为何还要那般努力?》论点:比颜值更重要的是努力层次:1)超高的颜值的确让人赏心悦目2)然而,把颜值的作用无限夸大,有百害而无一利3)所以,比颜值更重要的是努力例二:《文海拾贝》21期《幺宁辞职做律师:与其责难,不如祝福》论点:与其责难,不如祝福层次:1)幺宁的确应该为当年的言行有所反思2)然而,把对幺宁的质疑无限拔高,也是万万不可取的3)所以,比责难更重要的是对幺宁的祝福小结理性地思考,辨证地分析应是一个高中生思想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思辨不是狡辩,不是胡搅蛮缠,更不是“骑墙”“两面派”或简单地否定既定观点。它要求对一个人、一件事进行评析时从多角度、多侧面切入,而非平面地、单一地、孤立地、偏颇地进行论断。思辨的内容更不能与文章中心观点“平分秋色”,不应喧宾夺主,一篇具思辨性的文章一定要处理好行文中的详略问题。考生的作文有思辨性、就具备了一定的哲学思考。如此,作文便会少了几分偏激,多了几分全面;少了几分肤浅,多了几分深刻;少了几分冲动,多了几分理性。而全面、深刻、理性,正是议论性文体的核心竞争力。练习1:试从下面的作文题中概括出一组二元对立的概念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美国耶鲁大学,热门专业主要是历史、经济学、英语。在哈佛大学,前四大热门专业是:社会科学,生物,英语,心理学。普林斯顿传统的五大专业则是政治学、经济学、历史、英语和国际关系,46%的学生集中在这五大专业里。这些美国的精英大学培养的是未来的领袖,不能一天到晚坐在那里学数钱算账。这些精英学校,大部分学生出身于中高产阶层,父母受教育程度很高,对大学有充分的理解:大学主要是一种精神经历,上大学的最基本目标,是培养兴趣、发现自己、认识世界、反省人类最基本的价值;度过了这样的四年人生,再想实际问题也不迟。精神与现实;人文与商学;人文教育与实用主义练习2:请用一段或几段话论证“生命在于运动”这一观点,要求有思辨性。示例1:生命的确在于运动,从思辨的角度讲,“运动”不应一概而论。运动的形式应因人而异:青年人可以打球、跑步、登山,老年人可以散步、跳广场舞,练太极拳。如果运动不当,不仅对身体无益,反而有害,所以说“生命在于运动”,也要考虑运动的形式是否恰当。示例2: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固然很好,但要考虑运动的度,运动量要适度,过度运动或运动不足都无益于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