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真正统一性在于他的物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一:物质的概念二:世界是物质的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2、把握规律1、认识运动(1)规律的含义(2)规律的特征:客观性普遍性(方法论要求)(原理)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1、某学校对提高教学质量购置了一台高档电脑,但由于不会使用只好将它封存起来,后来,学校花几百块元买了学习机,作为教学辅助设备受到师生欢迎。这告诉我们()A、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C、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D、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2、据《人民日报》指出:对于中央的方针政策,一部分同志习惯于照抄照搬,大而化之,不注意认真落实;有的同志主观随意,不切实际,不求实效,不考虑后果,上述做法的错误是违背了()①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道理③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④主观必须符合客观的要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2006年7月18日,成都市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组织人员在邛崃、龙泉驿、青白江、新都、彭州等地进行人工增雨作业,随着增雨炮弹的升空,成都市区及周边都下起了中到大雨,终于给数日持续高温的成都带来了阵阵凉意。这说明()A.认识和改造规律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前提条件B.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C.遵循事物固有的规律就无法促进事物的发展D.人们可以把握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4.连日来成都高温不下,市民都期盼来场大雨退凉。为此成都周边的45个人工降雨炮点早已做好准备,24小时待命,只等天气条件一成熟,便放炮催雨。但一直等了一个星期,才等到了充分的降雨云团。这表明()A.人们不可能真正地认识自然界B.自然界是客观的c.自然界和人类相互依赖、不可分割D.离开人的影响,自然界才具有客观实在性5.(不定项)2006年5月26日人民网载文指出,中国农业目前依然是以小农经济的小生产为主体,小农经济是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直接结合的经济制度,面对社会化大生产,有其脆弱性;而在社会变迁中,又有其稳固性。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相对滞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仍然是个薄弱环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经历较长的时间逐步演进,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B.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c.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D.物质世界是绝对的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6.(不定项)世界旅游胜地敦煌由于生态环境恶化,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党河、疏勒河下游断流,湿地萎缩,树林锐减,沙化面积平均每年增加近2万亩。“沙进人退”趋势如不得到遏制,敦煌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楼兰古国,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月牙泉也将不复存在。上述材料说明A.规律是客观的B.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D.规律和规则是有区别的6、2006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悍然参拜靖国神社。小泉不顾邻国感情,自2001年4月上台以来6次参拜靖国神社致使中日、日韩关系几度趋于紧张,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日美关系带来阴影。这体现的哲理是()A.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联系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存在着联系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具体的、无条件的D.联系具有偶然性5、一则幽默:电视里正在播放举重比赛颁奖仪式,一个运动员登上领奖台,高举起奖杯。爷爷问:“那个举杯子的是谁?”孙子说是重量级举重冠军,爷爷很生气。“还重量级呢,那个杯子我也举得起来!这冠军一定是走后门得来的。”爷爷的评论()A.说明了事物的非本质联系B.体现了事物的表面联系C.违背联系的客观性,犯了主观随意性错误D.表明了联系的多样性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从起源看:2、从产生的生理基础看:3、从意识的内容看: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脑的机能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第一框意识的本质意识的本质是什么?结论: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第二框意识的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2)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⑴含义(2)要求(3)原因(理论依据、重要性)(4)如何做到?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1、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如“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非常富有哲理。据此回答,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A、物质的作用B、意识的作用C、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D、物质的反作用B3、人类经过长期的生产劳动,已使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可以说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自己意识的印记。这说明A、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是主观的B、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C、在特定条件下,意识可以决定物质D、人能利用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能动地改造自然答案:()DA5、某高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该校毕业生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就业率连续攀升。这表明()A.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B.科学理论对社会实践具有指导作用C.正确的价值观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D.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6、下列各项中属于意识现象的是()①思维②头脑③唯心主义④精神文明建设⑤虚数⑥生产关系⑦鬼神⑧梦中的黄山A.①③⑤⑦⑧B.①②④⑤⑥⑧C.①②④⑥⑧D.①③④⑤⑥⑦A7.有了人脑不一定有意识。是因为()A.人脑只是意识的“加工厂”B.意识只有内容来自人脑C.意识不一定是人脑的产物D.人脑不一定是健全的人脑A8、不论人的感觉或人的思维,不论正确的认识或错误的认识,不论人们是对现实的感受或对过去的思考、对未来的预测,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角度考察,其共同点是:()A.都是人的意识B.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的反映C.都是根源于物质的D.都是意识的表现形式9.《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A.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B.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D.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10.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学习长征精神的热潮。我们之所以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是由于()A.物质决定精神B.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决定物质C.精神离不开物质D.精神可以变物质11·为进一步把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由中宣部理论局主办,人民网理论频道承办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网上座谈会”于2006年7月18日在人民网召开。我们之所以要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是因为()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B.有了科学发展观,就能促进事物的健康发展c.关于发展的观点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2.“大坝横跨长江天堑,电能照亮半个中国,万吨巨轮直达重庆,下游六省再无水祸”,自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后,三峡将按照人们的意志发挥巨大效益的美好前景再次吸引了国人的注意。这表明()A.人们的主观意志可以决定一切B.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产生巨大的效益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13.上题材料还充分说明()①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②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③人们利用规律的前提是服从规律④人们可以改变规律,使其服从人们的需要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不定项)16.由于遭遇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地处闽北山区的建瓯市城区开始进水,电力、供水和公路交通中断。考点严重积水,福建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经过慎重研究,拟同意建瓯考区推迟2006年高考,并报教育部有关部门批准。这说明()A.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无往而不胜c.意识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目的和归宿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基本特征:(3)实践的基本形式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真理是客观的(1)什么是真理?(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2)真理都是具体的(3)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2)认识具有无限性(3)认识具有上升性1.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有:①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④百闻不如一见⑤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④⑤D.①③④D2、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3、“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C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是()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5、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多样化问题,从而突破了公有制只有国有、集体两种实现形式的传统观点。这表明()A.人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错误的认识来源于人脑D.否定传统是事物发展必由之路A巩固练习6.去年的印度洋海啸波及东南亚10多个国家,引发巨大灾难,但目前,人们还不能进行准确的预测()A.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即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C.地震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并无规律可循D.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到地震的发生6.2006年5月27日《人民日报》报道,历时16年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目前已完成。发达国家正在积极推动下一轮基因组研究。这说明()A.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B.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始终制约人的认识能力c.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D.不懈的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的目的7.(不定项)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鲜明地提出“发展是硬道理”。随后,我们党又进一步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出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不发展就没有出路,不发展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述材料说明()A.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B.人的认识是一种圆周式的循环运动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的认识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