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体附中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根据市、区有关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文件精神及我校发展的实际需求,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和整合为核心,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结合我校现有的校园网基础资源及人力资源,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坚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层发展,积极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二、总体目标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学校特色,充分利用本校现代化教育设施和教学特色优势,以科研为先导,以德育为动力,以教学为中心,明确创建标准、强化创建过程、突出应用、注重发展,积极创建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学校。三、规划(一)、硬件及平台建设1、生机比达4:1,师机比达1:1。2、、学校建成一批多媒体网络活动室和网络教室,提高对学生的开放程度,努力做到人(学生)空机不空。3、学校具有通用的管理、教育的学习平台。(二)、资源建设1、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市、区、校三级教育资源库的开发与建设,形成相应的激励机制。2、加强本校教育资源库的开发和建设,具有良好的质量,形成一定规模。(三)、应用水平1、建立学校网站,有高质量的学校主页、班级主页、教研组主页、师生网页等。2、通过校园网络,实现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3、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4、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学习和个性化发展提供有力的学习工具。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专项研究课题,成效显著;在形成学校特色基础上,积极带动周围学校共同发展。(四)、师资队伍1、网管人员定期接受培训,坚持持证上岗。2、中青年教师100%通过信息技术培训,网络学习和备课成为教师自我进修的一种重要手段。(五)、网络安全与制度建设1、及时建立网络管理制度,确保网络安全畅通;应用适当的软件,严防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有害信息。2、对师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他们对不良信息的判断和自觉抵制能力。3、学校通过制定工作计划、建立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等方式,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健康有序开展。4、经费保证。5、学校建立有利于加快信息化发展,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激励评估制度。四、推进策略(一)、优化教育资源,推动教育信息化1、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应用环境,提高使用效率。宽带教育城域网使学校获取外界资源变得非常快捷、方便,使教师手中的电脑提高其利用价值及利用率,使其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学校逐步投入,不断完善校园网络中心设施设备,添置专业web服务器与非线性编辑系统。另外,根据发展规划,要更新原来教师使用的办公用机。2、抓好信息化教材建设。信息化教材(音像、多媒体软件)资料建设是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我们将继续做好音像资料目录的编印、借阅工作。开展好自制电教教材的评比工作,鼓励教师应用、自制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件。建好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音像资料、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等,实现网络化发布与管理,不断充实校园网络资源。3、做好网络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网站的维护与更新。加强对师生进行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教育,明确网络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对网络定期检查维护,确保网络安全畅通。网站制作者要精心建设好、开发并完善在建栏目;建立好各校、各科室通联队伍和信息送交制度,开辟教育教学信息专栏,让复合型网站成为教师信息库、备查处,展示学校素质教育的精品窗口。(二)、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应用素质1.全校教师掌握基本计算机操作及在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35岁以下青年教师能进行课件制作及具体网络的基本技术。2.逐步实现教师无纸化办公。以熟练运用校园网管理平台、学校资源网进行教学工作与开展科研工作。3.明确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要求,鼓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制作计算机课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改革和实验。提高教师应用计算机的意识和能力,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4.以学校为基地,在教师制作课件的实践中、在运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及能力。促进教师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结合,大面积地提高教师的能力,为全面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奠定人才基础。5.科研先导,开展区域性教改实验研究,努力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新模式,启动以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为目标的互动教育新模式的研究,积极开展运用网络实现教与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试点研究。6.寻求教育信息化新的突破口。开展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新模式的实验,在已积累的相当数量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整体规划、校本建设、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思路,通过“自创课件、网上下载与市场购买相结合”等措施,系列性地、专题性地集中建设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7.在教育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广大教师要形成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氛围,培养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的新型师资队伍,形成覆盖各科、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改的骨干教师群体。(三)抓常规,充分发挥装备设施效益1、进一步抓好电教器材的保管和借用。抓好现有设备的维护、保养,技术室定期进行维修、保养。鼓励教师借用,及时做好登记,期末进行检查、考评。2、进一步抓好班级设备的使用。宣传发动全体教师用好网上电教课登记系统,科学、合理、规范使用信息化教学设备,每次用后及时做好记载。定期公布使用情况统计,教师完成电教课的数量将与教师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挂钩。3、进一步抓好专用教室的管理。加强计算机网络教室管理。实验室要做好实验器材的保管,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制定好各年级实验计划,认真填好《实验纪录》,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图书室除了要做好借阅记载外,要开展各种评比活动,加强校、班两级图书室(柜)流通,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信息技术教研组要加强学生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认真上好信息技术课,让学生学习和使用上网浏览、收发邮件、文字输入等技能,组织兴趣浓、基础好的学生开展电脑作文、电脑绘画、网页制作等趣味活动,培养和发展特长学生。4、根据学校工作整体计划要求,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并在学校年度(学期)工作计划中,对信息化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健全信息化设施使用、管理、维护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有利于加快信息化发展,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激励评估机制。(四)抓科研,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信息化对现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提出了严峻挑战。网络教学的尝试实践则能加快现有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的根本转变,能为教师进修和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便捷的工具与场所,使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到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上来。我们要利用好江阴教育区域资源的优势,利用好全国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校的优秀资源,大力研究,敢于尝试,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结合课程实际,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积极尝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欢迎投稿给我们!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化已经进入了校园,并且在日常教学教育工作中开始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作为新一代的科学技术,电脑及互联网使得我们与世界之间的距离变得触手可及,举手之间,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从此,我们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三十平米的空间,我们的活动不再受制于两点一线;作为一所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学校,作为一所有着优越教育资源的学校,我们更有理由走在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着眼于形势,立足于将来,我们制定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方案:一、基础设施我校目前有21个教学班,727名学生,57名教职员工,分布在安亭和天平两个校区。两个校区分别安装两套与徐汇城域网互通的学校局域网,有两个电脑多媒体网络教室、两个多媒体演示厅,两个电子阅览室,每个教室配置信息园地(网络入口),共计177台电脑;学生数与学生用机比达6:1,教师数与教师用机比达1:1。二、人力资源我校目前有市区级骨干教师9名,分别在教学教育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曾多次在全国、市、区各级各类的整合课评比中获奖,并有多篇论文在各类杂志上发表;我校有网络管理员2名,责任心强,计算机技术程度较高,一名已完成交通大学计算机技术本科课程,另一名正在进修该课程;我校中青年教师100%通过信息技术培训,通过网络学习已成为教师自我进修的一种重要手段;全(转载自万业宝网,请保留此标记。)校教师100%采用电子教案,并能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的优势,进行形象生动,富有活力的多媒体教学,获得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我校从一年级开始开设计算机兴趣课,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兴趣也非常浓厚,具有进一步发掘的潜力资源;三、制度建设我们学校早在XX年就建立了由校长直接领导,信息组组长专人负责,各教研组具体分工的的学校信息化建设制;在多年的实践活动中累积了丰富的多媒体制作经验、信息化工作经验,师资培训经验;在每学年的年度评估中,专门制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信息化程度的评估机制,以及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激励制度;在每年的年度预算中,确保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信息技术的软件和硬件投入逐年增加;四、信息化推进计划进度在XX年9月前,完成两个校区的局域网建设;(已完成)在XX年1月前,完成学校网站建设,内容涵盖学校特色、班级特色、教研组活动、师生互动等。在XX年1月前,建立高质量、大含量的学校教育资源库,完成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流通,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在XX年9月前,建设好学校与家长相互沟通的网络平台,实现家校互动,增进家校的联系;在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同时,积极主动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专项研究课题,形成有特色,重实效的信息整合平台。您可以访问万业宝网()查看更多与本文《2014年小学信息化工作推进方案》相关的文章。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战略部署,为贯彻落实“安徽省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和“安徽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工作要求,保障“三通两平台”顺利推进,《安徽省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试行)》于2014年1月28日发布实施。《安徽省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试行)》纵向涵盖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应具备基础设备设施、应用软件与教学资源、应用能力、长效机制四大板块,每个板块里又设置了具体的模块和子模块,内容全面,规定详实。横向设置了配置内容(建设类别)、规格(功能)要求、建设单位和数量、配备要求等指标。以应用为核心,按照“实用、适用、够用”的原则,设置了基本和选择配置层次,提出了定性和定量指标描述,既适合发达地区,也符合欠发达地区学校,同时适应不同规模的学校需要。《安徽省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试行)》坚持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的理念,体现了教育云服务模式的应用与推进。是我省今后一段时间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规则和依据,将对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保障中小学信息化健康有序规范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