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从“后进生”到“优等生来源:国际能源网时间:2011-5-16点击:2009年12月,全球最大的煤层气液化(简称LCPM)项目落户重庆綦江,项目2011年竣工后,不仅将为重庆每年提供9100万立方米的液化煤层气,而且将减少156万吨/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这是中国液化煤层气发展迈出的坚实一步。我国煤层气液化技术走过了规模化、低成本的历程,给煤层气插上了远行的翅膀。在“气荒”的背景下,液化煤层气显得尤其闪亮。从之前的煤矿杀手到如今的清洁能源“香饽饽”,煤层气在液化中从能源家族里的“后进生”晋升为了“优等生”。应时而生我国煤层气资源非常丰富,为液化煤层气产业发展提供了雄厚的气源基础。据统计,我国2000米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约为36.81万亿立方米。其中,鄂尔多斯盆地、沁水盆地是资源最富集地区,前者煤层气资源量约为10.81万立方米,后者资源量约5.52万亿立方米。2009年前10个月,我国生产煤层气50.2亿立方米。虽然资源丰富,但是煤层气的利用却出现了两大“拦路虎”――运输和补充。气态煤层气体积庞大,进行远距离运输需要大面积铺设管网或者多次运输,耗费的成本巨大。同时,一定体积的气态煤层气质量很小,释放的能量不足以支持大能耗的工业生产需求,要想满足工业生产需求就要不断补充,这给生产带来极大的不便。于是,液化煤层气应时而生。我国非常重视液化煤层气产业的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将煤层气液化产业作为重要的鼓励发展产业,政府工作报告和《产业结构调整目录》等国家性文件中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鼓励煤层气勘探、开发和矿井瓦斯利用,鼓励煤炭气化、液化技术开发及应用”。温家宝总理曾经说,煤层气液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举三得”,可以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可以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为了鼓励液化煤层气产业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要求煤矿必须要先排后采,排气实行国家补给;增值税由17%下调至13%,并且先征后返;定价不受国家指导价格限制等。随着煤层气开采的发展,液化煤层气的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很多专家预测,煤层气液化产业将成为我国能源产业的新热点。优势明显液化煤层气的主要优势,不是和天然气液化技术搞规模比赛,不是和天然气管道、煤层气管道开展竞争,也不是和天然气市场竞争用户,而是与天然气、管道天然气和管道煤层气的发展相衔接、相促进、相依托。液化煤层气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煤层气液化项目,由于规模相对较小、选址条件要灵活得多。国际上以大规模LNG生产基地为源头的LNG进口,需要配套建设大规模的LNG终端项目。目前,我国已经建设的深圳大鹏LNG、福建LNG、上海LNG、宁波LNG、青岛LNG,规模都在300万吨/年左右。这需要巨大的码头等诸多条件,而液化煤层气在这些方面要求较少,成本要少得多。煤层气管道到哪里,煤层气液化产品的市场就到哪里。一方面管道天然气和管道煤层气到达之后,液化煤层气就会遇到很大的竞争。但另一方面,管道燃气越来越离不开液化煤层气。首先,液化煤层气可以在管道燃气调峰上发挥积极作用。应对2009年“气荒”,液化煤层气就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次,管道燃气的发展,很好地宣传了天然气和煤层气,在管道附近而又是管道尚未覆盖的区域,就是液化煤层气进军的首选市场。此外,液化煤层气生产过程中释放出的冷量可回收利用。例如可将液化煤层气汽化时产生的冷量,用作冷藏、冷冻、低温粉碎等。因此,有的调峰装置就和冷冻厂进行联合建设。按目前液化煤层气生产的工艺技术水平,可将煤层气液化生产所耗能量的50%加以回收利用。液化煤层气可作为优质的车用燃料。与汽车烧汽油相比,它具有辛烷值高、抗爆性好、燃烧完全、排气污染少、发动机寿命长、降低运输成本等优点。即使与压缩天然气汽车相比,它也具有储存效率高、加一次气续行程远等优点。而且,液化煤层气车装钢瓶压力小、重量轻、数量小,建站不受供气管网限制。液化煤层气生产使用比较安全。它的燃点为650℃,比汽油高230℃左右;爆炸极限为4.7%~15%,比汽油高出2.5~4.7倍;液化煤层气密度为0.47左右,汽油为0.7左右。它比空气更轻,所以稍有泄漏会立即飞散并迅速吸热,不致引起自燃爆炸。液化煤层气有利于环境保护,减少城市污染。目前我国城市污染源主要是由大量烧煤和车辆排放的尾气所造成的。若汽车改烧液化煤层气,有害物将大为减少。它与汽油车相比:CH减少72%,NOx减少39%,CO减少24%,SO2减少90%以上。走向成熟诸多优势让生产厂家看到了液化煤层气的广阔前景。一时间,液化煤层气成为市场的又一新宠。截至2009年11月底,全国已经建成投产了6家煤层气/天然气液化工厂。苏州华峰、宁夏清洁能源、沁水顺泰、沁水新奥、山西易高,以及中原绿能等液化煤层气/天然气项目运行平稳、技术稳定,基本实现了“安稳长满优”,即安全生产、稳定生产、长周期运行、满负荷运行和优质产品,其中山西易高的最大处理能力接近设计能力的136%。据估算,目前的煤层气液化工厂每生产1立方米液化煤层气约需要消耗电力1.12度~1.5度,以及少量的水。现代化的煤层气液化工厂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生产,一座50万立方米/天生产能力的煤层气液化工厂,用工总数不到50人。煤层气液化的单位成本估计为0.6~0.7元/立方米左右。这些数据与1999年中原油田的液化厂相比,单位投资下降了60%以上,运行成本降低了20%~30%。我国液化煤层气在运输成本控制上取得了重要进步。煤层气液化后体积压缩为原来的1/625,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和效益。一辆35立方米的标准液化气槽车,可以运输2.1万立方米的液化煤层气,相当于10~15口直井的生产能力。在1000千米的运距内,单位运输成本约为0.5元/立方米。此外,国内与煤层气液化产业相关的配套产业也逐渐开始发展壮大,国产煤层气液化设备的生产技术和质量已经完全可以满足煤层气液化企业的需求。比如,联盛沁水顺泰煤层气LNG项目所使用的设备90%以上是国产,只有一些MG泵、调节阀及一些零部件是进口而来的。经过10年的探索与发展,我国煤层气液化项目已经初步完成了规模化历程。截至2009年11月底,全国液化煤层气总规模约为260万立方米/天。据悉,到2020年中国天然气市场缺口将达到900亿立方米。近年来南方供气紧张,特别是在南方“气荒”的影响下,一批新的、规模更大的煤层气液化项目正在酝酿之中。顺泰液化煤层气工厂计划扩建二期、规划三期,总能力瞄准150万立方米/天。山西易高、沁水新奥等液化煤层气工厂也在紧锣密鼓地设计扩建方案。就目前的煤层气液化工厂来说,征地、系统配套等辅助设施都考虑了二期、三期,相对来说单位建设、生产成本还有进一步降低的余地。随着规模扩大和技术改造,煤层气单位液化成本控制在0.5~0.6元/立方米在不远的将来会实现。据中国天然气发展战略研究中心预测,2010年我国液化煤层气总需求约为300万立方米/天,2015年达到500万立方米/天,2020年有可能达到700万立方米/天。煤层气,这个既是新能源又是低碳能源的清洁能源,在煤层气液化技术的支撑下,正在走向快速发展,并为最终进入管道时代做好生产总规模的最后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