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年-266年西晋灭魏221年-263年魏灭蜀222年-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归晋魏蜀吴266年-280年-316年两晋西晋十六国东晋317年-420年南北朝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宋齐梁陈前秦383年淝水之战东魏北齐北魏西魏北周439年-581年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主要原因)第一:北方战乱,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第二:当时江南地区较安定,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第三: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其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四: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二十二中胡泽席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标要求: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理解民族交融的方式和意义。教学目标: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等基本史实,思考并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潮流。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教学难点: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东晋十六国形势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政权。前秦王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382年统一了黄河流域。383年80万对8万兵力对比:交战双方:时间:前秦──东晋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结果: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成语典故: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特点:以少胜多背景:经过:读86页课文,用笔划出来。读86页课文,用笔划出来。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对北方影响: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北魏统一1、民族:3、统一时间:4、影响:2、政权名称:北魏439年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鲜卑族1、北魏的统一(黄河流域统一)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2)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3)当时,北方各民族人民长期杂居,民族聚落已不多见。內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而鲜卑拓跋部因內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不免困难重重。民族融合已成趋势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2、孝文帝改革背景: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内蒙古呼伦贝尔鲜卑族发祥地——嘎仙洞遗址嘎仙洞刻石拓片现存铭刻的文字共201字,与史籍记载的祝文基本相符,证实为北魏王朝承认的拓跋鲜卑发祥地。3、孝文帝改革措施:②说汉语:③穿汉服:④用汉姓:⑤联汉姻:①迁都洛阳: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494年从平城迁都洛阳。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族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平城洛阳北魏南齐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迁都洛阳汉化政策1.平城位置偏北,不便控制北方地区,也不利于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2.气候干旱,粮食产量有限;3.保守势力大,不利改革;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平城《悲平城》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地理位置优越,农业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且为数朝之都(东周、东汉、曹魏、西晋曾定都于此),素来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迁都洛阳还便于举兵南下,实现孝文帝南北统一的愿望。洛阳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开始动工开凿龙门石窟位于今河南洛阳市南的龙门山。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资治通鉴》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学汉语——穿汉服北魏供养人服饰《孝文帝出行图》。画面中所有的人都是峨冠博带,宽衣大袖,反映了孝文帝汉化改革以后北魏的衣冠制度。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改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拔拔丘穆陵步六孤贺赖独孤元长孙穆陆贺刘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目的是什么?减少胡汉观念,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促进民族交融。——联汉姻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4、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5、目的:西魏北周北朝政权更迭表534年,高欢建立东魏政权,定都邺(yè今河南安阳北)。535年,宇文泰建立西魏政权,定都长安。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废东魏,建立北齐。557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废西魏,建立北周。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东魏北齐北魏(534~550年)(550~577年)(535~557年)(557~581年)(439~534年)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6、改革的性质和认识(启示)性质:认识(启示):(1)先进必然战胜落后。(2)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3)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的一场封建化的过程。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农耕民族(汉人)游牧民族(胡人)中原鲜卑匈奴羯羌氐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民族交融是时代的主流!1、生产生活: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方式:各民族互相学习2、政治制度:学习汉族君主专制3、思想文化: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4、社会习俗:5、民族心理:游牧民族农耕民族农业生产定居畜牧业“胡人汉服”“汉人胡服”文化教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黄河流域各民族的大交融方式: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由于北方民族善于骑射,涉水草,所以多上身着褶,下身着裤,称为“裤褶服”。裤褶服是北方民族日常穿用的服饰,但在传入中原后为了符合汉族服饰的特点进行了改进,主要是改大袖口,改阔裤腿,多作为军服或休闲装,在南朝时盛行。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北魏骑兵俑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民族服装汉族服装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意义:淝水之战孝文帝改革汉化措施促进民族交融迁都洛阳前秦衰败北魏统一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②说汉话: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③穿汉服:以汉服代替鲜卑服。④改汉姓:改鲜卑族姓为汉姓;⑤联汉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①迁都:494年从平城迁都洛阳;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问题思考:各民族错居杂处,加强了相互交流;生产生活上各民族互相学习;政治制度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君主专制;思想文化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社会习俗上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民族心理上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1.下图三幅画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根据图画说一说,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对汉族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胡床椅子方凳1.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对汉族的发展有什么影响?丰富了汉族生活,改变了汉族席地而坐的生活习俗。鲜卑姓改为汉姓拓跋元邱穆陵穆步六孤陆贺赖贺独孤刘贺楼贺2.右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族改用汉姓的情况。阅读后回答问题。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目的是什么?减少胡汉观念,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促进民族交融。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A、三国中的魏国B、氐族建立的前秦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D、女真族建立的金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A、长安B、洛阳C、许D、殷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A、商鞅变法B、管仲改革C、李悝变法D、北魏孝文帝改革4、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A、氐B、鲜卑C、汉族D、匈奴5、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A.羯B.鲜卑C.氐D.匈奴6.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材料二: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游牧民族入居中原,汉族服饰在文化交流中遂吸收胡服的很多形式并加以变通,使胡服被全社会所接受,并大范围地普及。……另一方面,汉族的服制礼仪亦被各少数民族政权所采用。北朝各族纷纷推行汉化运动,仰慕汉族衣冠服饰,形成了“群臣皆服汉魏衣”的状况。——《中国古代社会与文化》2、根据材料二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出现的哪些历史现象?这些现象体现了什么时代特征?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互相学习与交流。民族融合3、结合所学知识哪位“魏主”的改革进一步推动了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4、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族融合中的哪两种形式?民族迁徙、统治者的改革聚焦突破从政权并立时期民族交往的活跃来看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原因?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互相学习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文化认同减少了民族隔阂,推进了国家统一1、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洛阳迁到平城。2、孝文帝在实行汉化的过程中,带头将自己的姓氏由“拓拔”改姓“陆”。3、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元”平城洛阳(√)错改正,对打勾。zxx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