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切实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认识(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周文华)摘要:中职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及培养对象所决定,必须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育人成才,重在立德”的办学理念,把德育教育贯穿到中职教育的全过程,构筑“一体两翼”的大德育工作格局,实施“五个一”工程,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是创好业、就好业、就稳业的关键。本文着重探讨如何面对中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切实转变认识观念,改革教育管理模式,坚持科学发展,加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为学生成才立业、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中等职业学校所担负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大批的各类实用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更是所培养的对象如何适应社会,创好业、就好业、就稳业的关键。职业道德、思想品德、社会公道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集中体现,也是成才立业的根本。但从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对象、教育摸式、就业形势等现实情况来看:一是生源结构复杂,来自于社会各个层面。有家庭经济困难中途辍学或外出打工二次就读的青年;有在中、小学厌倦学习,自身文化基础薄弱,未完成学业的初、高2中生;有受家庭及社会影响被遗弃或曾有违纪违法行为的社会青年。他们占中职学生总数的23%左右。二是重技能教育,轻人格培养。一些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德育工作重视不够,认为学生层次低、基础薄弱,能传授和掌握一定的技能,推向劳务行业就可以了。缺乏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摸式和相应的培训、管理、考核机制。重“进口”轻“出口”,将不“合格产品”推向社会,造成了社会及家长普遍反映的“上中职学校与不上中职学校都一个样”的负面影响。三是就业、创业难度大,层次低。推荐就业的部分中职毕业生,基本的道德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好高无远,贪图享受,减轻怕重,没有较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导致流散社会无事可做,甚至个别走向了违纪犯法的道路。这仅是一些表面的现象和看法,但对中职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将是一个极大的影响和严峻的挑战。应当在不断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加大对中职教育德育工作的机制创新,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育人成才,重在立德”的办学方向和理念,把德育育人贯穿到中职教育的全过程,切实为学生成才立业、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一、适应中职教育发展规律及形势,构建“一体两翼”的大德育工作格局中职教育具有鲜明的德育工作优势和特色,要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认真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3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和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中职学校内部机制改革,整合教育资源,全面统筹指导,不断制定和完善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措施和办法,对学生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进行层层细化分解,将软任务作为硬指标,列如学校主要工作的议事日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教学工作同安排,同考核。构筑“一体两翼”的大德育工作格局。一体,即坚持全面发展的办学方向,以思想教育、德育建设为主体。两翼,即坚持综合素质、道德教育和文化基础、技能培训同抓共管、缺一不可。正如路易-艾黎四十年代在山丹创办培黎工艺学校所总结的:“犹如培育一粒种子发出两片叶子一样,人们不可能在培育出一片叶子一样,然后再培育出另一片叶子。做人与学习技能同时并进,使两片叶子同时展开,让幼小的禾苗正常发育”。其思想真谛就是学校所培养出的学生具有独创精神、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不怕困难、吃苦耐劳、努力发挥自己的潜能。1、要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要坚持正确的质量观,把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胜任工作岗位要求,顺利实现就业,作为衡量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把师德建设作为着力点,把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作为落脚点,把综合素质培养作为高起点,4把学生就好业、就稳业作为最终点。一是要充分发挥中职学校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担当起“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顺应中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新机制,健全组织机构,形成专兼结合、内外联动、结构合理、教管相长、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的新格局。要把德育工作作为中职学校重点学科加以研究和建设,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为平台,积极鼓励德育工作者和广大教职工,就中职学生的道德现状、教育摸式、管理方式等开展德育工作研究,进行课题立项、论文研讨、经验交流等,促进德育理论创新,指导德育工作实践。二是要充分发挥“形势与政策”、“就业与创业”等教育课在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要结合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编写教育宣传提纲,建立资料库,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为学生作形势报告和就业指导。三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群团、学生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性,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不断鼓励和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不断丰富学校德育工作的内涵。四是要充分发挥社会资源优势,加强法制教育,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预防青少年犯罪教育管理网络。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规律来看,受教育期是极容易产生问题的“危险期”,椐有关资料表明,中职学生在校内外的违纪违法率占青少年违纪违法总数的46%左右。因此要把中5职学生的法制教育作为必修课,要认真按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中小学学生法制教育的有关文件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结合常见多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对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应紧密结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单独设立课程,编写专门教材,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和校内外联动的法制辅导员机制。把课堂教学与普法教育有机结合,切实转变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的现象,把帮教转化“后进生”、“双差生”和杜绝学生流失或辍学,作为对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主要考核评价依据。建立健全学校、家长、社会管理部门三结合的联系制度和教育管理体系,形成工作合力,实现互动、互促,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五是要充分发挥学校独特的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开展心理教育。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正处在成熟交汇、波动复杂的阶段,德育教育还必须从心理教育抓起,这是基础和根本。在加强有针对性的引导、帮助、教育,开设心理教育课程的同时,要引进专门人才,建立“中职学生心理辅导咨询站”,充分利用现代划手段,开展心理辅导和健康咨询工作,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个别面询、电话、书信、网络咨询和团体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建立学生心理挡案,定期跟踪、反馈,对班主任进行心理6健康专题培训,根据学生不同阶段时期的心理,定期举办心理健康专题报告和讲座,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2、要针对中职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薄弱、层次不齐,部分学生厌学,导致学习氛围不浓,进取性不强,道德滑坡,行为失范,就业不稳等因素。为切实有效地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要遵循因才施教、挖掘潜力、注重特长、引导帮教的原则,大胆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摸式,使学生能学得了、感兴趣、用得上、就好业。要建立“五个一”工程。即每个专业组建一个由校内外专业技术人员和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咨询指导小组;每个专业至少要与一个以上用人单位建立紧密型的产学关系,探索产学结合(订单式)的培养模式;每个专业都要建立一定比例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外聘专业技术人员;每个专业的培养计划要与一项以上的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每个专业都要开通一条毕业生质量追踪反馈渠道。要建立“五个双”工程。即建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双教”体系;制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双大纲”、“双教材”、建立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双基地”;落实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的“双考核”制度;实施学历教育与资格证书教育“双证制”。从而使它科学地涵盖中职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层面,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二、适应现代中职生成长规律及形势,构建全过程育人的大格局7通过学生在校期间扎实、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为他们成才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学生走向社会正确的跟踪服务和教育引导才是他们就好业、就稳业的根本所在。因此,一是学校要始终坚持把学生走到哪里,德育教育工作就做到哪里的原则,这是中职教育的性质和特色所决定的。以工学结合为载体,不断把德育教育工作拓展、外延。要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把德育教育工作与顶岗实习就业相结合。二是在学生学习期间交替安排课程学习和校外顶岗实习,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素质培养。要求学生学习了解企业文化,加强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适应环境教育,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和职业道德观。举办职业辅导讲座,实行顶岗实习学生回访制,帮助在校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和企业行业的基本情况、就业形势和职业素质要求。三是选派素质过硬的教师跟踪服务,现场了解学生工作情况,及时协调和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好育人工作。同时,所有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为以德育工作促进教学质量注入新的源泉和活力。四是以丰富多彩、体现特色、注重实效的活动为载体,制定计划、建立制度、完善机构,坚持常规教育与主体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社会实践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分层次管理与个别帮教相结合。把师德建设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和8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三、坚持以人为本,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贯穿于德育教育工作之中1、“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要切实把解决中职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把教育与服务有机统一、相互结合,努力为中职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今天,“出口畅,进口就旺”,已成为中职教育人的共识。要坚持以就业拉动招生、以规模促进发展、以特色争创名校的指导思想,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行“四个转变”,即从旧的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化、精心化的教学模式转变,从单纯的一般性技能培养向重实践、高科技、适应性的转变,从封闭式的教育向开放式的教育转变,从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增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切实加强对中职教育办学特色的研究和探索。要紧紧围绕“毕业生就业”做文章,要有开放、超前、清晰的规划和思路,要定位科学,坚持服务当地、辐射外区,按照中职教育的人才规格和基本特征,面向企业、农村及其他社会基层单位,培养技术能力强,基础理论适度,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格健全,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初级技能应用型人才。办学特色定位在:与社会需求和岗位需要相连接,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理论知识够用、动手能力强、具有合作、创业精神的技术适用人才。92、从现实情况来看“中职生就业难,难在思想观念上”。要以中职生创业教育为载体,树立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就业、创业教育理念。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四大优势,开展创业、就业观教育。一是利用情感优势,促进中职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及幸福人生的理解与认识,形成人性化的教育理念。二是加强对中职生全过程的成长成才培养。三是开展有效的品德、诚信、职业道德教育等工作。四是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激发中职生的潜在个性和创新能力,促使各方面特长和潜能得到发挥。同时,扶贫济困,让学生在温暖的人文关怀下增强责任感,克服自卑心理。要建立融奖、贷、助、补、减为一体的多元化资助措施,设立勤工助学和爱心基金,关爱、扶助贫困生成才。3、要构建“全员化、全程化、集团化、专业化、信息化”的招生、就业服务格局。即学校和地方政府组成的宏观指导体系---学校领导集体组成的整体协调管理机构---专门业务办事的组织机构---年级组(班级)服务指导的小组机构等四级联动的招生、就业服务网络体系。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市场化轨道,做到科学、扎实、细致,形成工作合力,开展“个